議事苑|春潮湧動催奮進|新質生産力加速奔湧,蘇州勇立潮頭踏浪行

揚眼 2024-04-03 23:06:12

編者按:

這是一場“春天的約定”,在江蘇大地吹響奮進的號角。

“江蘇作爲東部發達省份和經濟大省,要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爲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在3月全國兩會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寄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兩會結束後,江蘇各地迅速行動,一系列會議、規劃、舉措,將總書記的囑托、指示從要求落到實處。在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等方方面面,各地如何鼓幹勁挑大梁,全力書寫奮進的答卷?議事苑今起推出《春潮湧動催奮進》系列報道,看江蘇大地創新動能迸發,高質量發展活力澎湃。

潮從創新湧,千帆向“新”行。2024年兩會過後,對立志繼續走在前、做示範的蘇州來說,如何踐行總書記的囑托,爲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3月13日,蘇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將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促進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讓新質生産力的星星之火點亮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蘇州許下“春天的約定”,按下新質生産力“快進鍵”,拿出“排頭兵”的姿態破題突進、乘風破浪、向“新”而行,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蘇州新篇章。

成績亮眼底氣十足

畫好“路線圖”說幹就幹

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的重要方法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蘇州是塊什麽“地”?

人文經濟交相輝映的蘇州,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擁有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規上工業總産值邁上4.4萬億元的蘇州,是屹立在經濟全球化節點的世界級制造業基地。

2023年末,蘇州已擁有1.5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規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52.7%。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400家,位居全國第四……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以工匠精神、長期主義、精益求精爲代表的制造業文化,是蘇州最大的戰略底氣。

55家市級大企業研究院、120家市級創新聯合體、超30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勇于前瞻布局,是踐行因地制宜的升華。蘇州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爲重要路徑,統籌新質生産力的落地大局,持續更“新”綠色高質量發展故事。

今年1月3日,“新年第一會”蘇州選定“工業”當主角,給自己提出了“新目標”——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4個萬億級主導産業,規上工業總産值達5萬億元,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建成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畫好了“路線圖”,蘇州撸起袖子說幹就幹——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全力建設“1030”産業體系;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八大工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引進培育。

增強科技創新“硬核力”,提升産業體系“競爭力”,以“新”欣向榮引領高質量發展“新”潮澎湃!

專精特新有“獨門絕技”

蘇州高新區提升“含新量”

從春天出發,向未來奮進,發展的力量與春天的生機交織成一幅壯麗的畫卷。在搶跑春天的浪潮裏,蘇州處處可以感受到向“新”而行的活力脈動。

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靈魂,蘇州高新區集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不少企業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具備了一定話語權。

晟成光伏生産車間

走進位于蘇州高新區的蘇州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技術人員正對著圖紙耐心地組裝設備。“這裏的許多設備都是我們自主研發配備的。”公司總經理祖國良介紹,該公司是市場上爲數不多進行整條光伏組件智能化産線出售的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成功跻身“小巨人”行列,並發展成爲國家級“單項冠軍”。截至2023年,已獲得500多項知識産權,産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光伏組件自動化産線細分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以“新”提“質”,以“質”催“新”。今年年初,晟成光伏再次迎來新進展。該公司自主研發、用于新型電池生産的關鍵設備成功斬獲某新能源龍頭企業訂單。

晟成光伏

“隨著全球碳減排進程加速,光伏市場也迎來愈加火熱的行情,晟成光伏會緊抓機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秉持讓光伏制造更輕松的企業使命,爲全球能源低碳轉型貢獻‘智造’力量。”公司副總經理林雄介紹,未來,晟成光伏總部基地新增的高端光伏組件設備生産線以及制備異質結和鈣钛礦疊層電池核心設備研發中心,將持續整合尖端智能制造技術,實現進口替代,引領光伏産業降本增效,助推光伏先進産能加速釋放。

蘇州高新區

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上快速奔跑的,不只是晟成光伏,不少企業在産業鏈關鍵領域轉型升級,實現了“補短板”“填空白”。近年來,蘇州高新區向科技賦能要內生動力,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突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創新鏈與産業鏈融合、培育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隨著南京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等院所平台落地,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蘇州高新區已成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集聚的創新沃土,科研方向瞄准全球新一輪科技競賽前沿。

蘇州高新區經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爲全國首批國家高新區,蘇州高新區上下正圍繞資源禀賦、産業基礎、創新優勢,堅持抓主流抓確定性,聚焦“三年內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高端裝備集群2 個2000 億産業集群、新能源、醫療器械及大健康、光子及集成電路3 個 1000億産業集群”目標,走好新型工業化“高新”之路,不斷提升産業“含新量”“含智量”“含金量”,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爲骨幹的現代産業體系。

新材料、機械制造動能澎湃

走出新時代“碧溪之路”

創新與活力是民營經濟的兩大基因。

20世紀80年代,常熟碧溪農民以一件羊毛衫起步,探索出鄉鎮工業的“碧溪之路”。

從“紡織時代”到“汽車時代”再到“聲學時代”,幾十年來,常熟“常創常新”,緊跟産業發展脈動。

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嫦娥奔月、北鬥組網……一個個大國工程背後都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

錦藝新材料

走進位于常熟經開區(碧溪街道)的蘇州錦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內研究員正通過掃描電鏡分析粉體新材料的微觀組織。“超細球形硅微粉、高導熱氮化鋁、電子燒結銅漿……這些材料都已在5G手機主板模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5G基站無線模組、路由器、先進陶瓷等方面正式應用。”錦藝新材料銷售經理董景瑞介紹。該公司創立于2005年,致力于提供高端無機非金屬粉體新材料應用解決方案,是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技術服務爲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形成面向電子、導熱、工程塑料、環保塗料等行業領域的十大核心産品,構建起“多工藝、多品類、多行業”的産品體系。

2021年,錦藝率先將超細高純球形二氧化硅應用在電路板行業,利用特殊工藝生産的高純二氧化硅所具備的高純度、高球化率、均一性等性能,實現了5G用板材的超低損耗,打破了日韓等國在高端功能粉體領域壟斷局面,填補了我國在功能性基礎原材料領域的空白。

錦藝新材料總經理黃勇峰表示,能在同行中脫穎而出,與頂尖同行“掰手腕”,這份底氣來自企業持續加大的創新投入,“每年的研發投入占年營收的5%—8%,通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今年,錦藝新材料將創新人才培養引進管理體系,引進10%左右技術和管理人才;打造流程數字化平台,打通數據端、研發端、客戶端、制造端、流程段等,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管理質量,降低時間、人力成本。

在機械制造領域,許多企業也抓緊時機實行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轉型升級。

天銀機電

走進同樣位于常熟經開區(碧溪街道)的常熟市天銀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一群“新工友”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上百台全自動注塑生産設備、自動化調溫組裝生産線正火力全開,一批又一批壓縮機零件被轉運入倉庫。“這條是組合式啓動保護器生産線,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生産線,今年剛開始啓用。原本需要8名工人共同開工的流水線,現在只需要1人負責監督運營狀況就行,次品率也更低了。”

天銀機電副總經理葛玲莉介紹,“科技創新”是發展的宗旨和原動力,該公司主營業務爲“冰箱壓縮機零配件”和“雷達與航天電子”兩大業務,擁有194項國內外專利,在國家的一系列産業新政策的指引和鼓勵下,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始終走在國內外同行前列。去年,該公司被認定爲江蘇省精專特新中小型企業。

常熟經開區

聲學産業、海洋裝備及通信、綠色智能核心汽車零部件、前沿高端材料……在新時代“碧溪之路”發展路上,常熟動能澎湃。

常熟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常熟將持續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築牢制造業根基,立足常熟市“3+5+2”産業體系,突出“四大一專”關鍵抓手,推動産業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到2026年力爭實現“3356”目標,即GDP邁上3300億新台階,鞏固培育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新能源、數字經濟5大千億級産業集群,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6000億元。

數字金融攀高逐新

量子科技開辟未來“新賽道”

智慧建造如火如荼,“智駕之城”加速崛起,數字金融攀高逐新,先進材料高速發展……作爲蘇州市域新中心,當下的相城正積極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大潮湧動。

近年來,坐落于蘇州高鐵新城的蘇州楚天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在數字人民幣領域積極與各大銀行、通信運營商進行了深入的技術合作,奠定了深厚的數幣産品技術儲備和完善的數幣場景建設方案。

自主研發了出租車數幣計價器、數幣智慧停車系統、便攜式數幣硬錢包發卡機等創新産品及場景解決方案;與移動中移金科、電信翼支付、聯通沃支付等聯合研發完善了超級SIM卡數幣硬錢包技術,以及基于SIM卡硬錢包受理的NFC收款標簽産品研發……蘇州楚天龍的一系列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全力推動金融科技的創新和發展,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個性化和普惠化水平。

用金融“活水”賦能高質量發展!蘇州楚天龍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爲目標,發展新質生産力,持續推出多樣化的數幣産品和運營服務,爲全國數幣試點推進工作再上台階貢獻力量。”

近幾年,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與量子有關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不斷湧現。量子科技是數字經濟時代制勝未來的重要力量,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性地位。

走進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的量子科技長三角産業創新中心,實驗室內三台超導量子計算機正持續運行,量子計算測控研究室負責人李志遠和幾名科研人員則忙著運算和調試設備。

李志遠說:“自2021年底落戶以來,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中心研發的國産超導量子計算機在核心技術難題的攻關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去年以來,量子科技長三角産業創新中心已陸續完成100比特量子芯片標校、核心關鍵工藝探索等工作。目前,創新中心在金融安全、生物醫藥、新材料分析等領域展開量子計算應用場景探索,解決傳統計算機難以解決的複雜性問題。

去年6月,由創新中心自主開發的國內第一個量子/電子混合算力網雲服務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可以滿足用戶在線訪問使用雲平台相關工具解決計算需求。創新中心還成功獲批江蘇省“産業前瞻與關鍵技術項目”重點研發計劃。

“今年,中心將圍繞量子芯片及加工能力建設、量子計算機、量子電子混合算力網、量子計算應用及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等五大方向,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創新,打造世界級量子科技産業集群。”李志遠說。

蘇州相城區

除了量子科技長三角産業創新中心,近年來,相城還先後落戶了蘇州實驗室相城基地、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蘇州)研究院,打造更具品牌效應的創新高地。與此同時,持續發揮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等科創平台作用,先進技術成果最先落地轉化的強大基地正在相城加速形成。

老賽道跑出新速度,新賽道跑出加速度。舉目望去,在蘇州的大地上,各行各業的人們正以拼的姿態、搶的勁頭趕赴這場“春天的約會”,全力書寫“奮進的答卷”。

扛起“排頭兵”的擔當和作爲,蘇州在高質量發展的跑道上振翅高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圖景將率先在蘇州變爲現實。

觀察員: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添翼

校對 陶善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