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被當尋常白菜,台北故宮博物院爲何頻出錯?

台海網 2024-05-12 08:21: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前,一則有關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台南市美術館的新聞令人後怕。相關工作人員無視可能對文物造成的危害,在距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不到3厘米處簽署文件,引發島內輿論批評“視珍貴文物爲無物”。

有關工作人員在距“翠玉白菜”不足3厘米處簽署文件。(來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北故宮博物院曾在去年把“翠玉白菜”等15件藏品出借給台南市美術館展出,該美術館近日在社交平台曬出展覽花絮照片,其中一張記錄了兩館人員在今年3月卸展時交接“翠玉白菜”:台南市美術館工作人員直接打開展櫃,在毫無保護措施的“翠玉白菜”旁不足3厘米的地方、利用櫃內擺放文物的台子簽署相關文件,台北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未及時制止。這張照片被許多網友轉載,負面輿情發酵後,該美術館緊急撤下此照片。隨後,台北故宮博物院回應稱,此過程確實未合乎標准作業規定,雙方確有疏失。

資料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翠玉白菜”。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還有民衆檢舉,清潔人員可無故進出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庫房。遭人闖入的時間有多久?是否有東西被觸碰,甚至遺失?院方是否進行了盤點與清查?此類質疑聲近日不斷。

盡管台北故宮博物院事後懲戒了相關人員,但其頻頻“出包”(惹麻煩、出錯)已讓自身“不專業”“不用心”的形象深植于兩岸民衆的內心。畢竟,上述事件只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管理不善的冰山一角,近些年有關該院建築“毀容”、文物受損的消息可謂層出不窮。

據悉,台北故宮博物院正館于1965年建造,外觀呈中式宮殿風格,並于2020年被登記爲曆史建築,近年因展覽空間不足,先後提出“大故宮”“新故宮”等計劃。然而,院方公布的設計圖顯示,正館前方廣場將以新建的玻璃入口亭取代懷素《自敘帖》帷幕,大片灰色屋頂也與宮牆顔色非常不協調,還要在四樓地板打洞,形成貫通的八角中庭,並開設咖啡廳。這不僅會破壞原建築群的完整性,展覽空間也無法大幅增加,令島內專業人士和團體大歎“形同毀容”,痛批“不倫不類”。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約70萬件文物,近幾年文物毀損和人員疏失醜聞也不斷。2021年2月3日,該館器物處瓷器科人員整理文物時,打開包裹後發現“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破損,2022年4月7日又發現“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2022年5月19日則因工作人員作業疏忽,導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掉落破損。島內社會各界和網友指出,此類問題暴露後,院方在淡化、回避上花費大量心思,卻未在文物保護和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台北故宮博物院管理能力的低下屬實讓人大跌眼鏡,其“認錯但不改”的態度也令人失望。衆所周知,曆史文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燦爛而悠久的文化,類似情況不再發生是兩岸民衆共同的心願。

作者:嶽青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