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電影《醬園弄》蓄意炒作?千萬別被帶偏了

素觀娛樂說 2024-04-20 03:47:32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醬園弄》最近熱搜一波接著一波,幕前幕後真是熱鬧非凡。很多人質疑導演陳可辛在爲新電影炒作,特意請了不少流量明星,包括新生代的四字、楊冪和趙麗穎、李現等人。

電影開拍過程中還流露出一些高清路透,不得不讓人質疑劇組的保密性。

還有一些言論指出以“野心”著稱的章子怡想蹭85花的熱度,同時宣告離婚,指涉電影“殺夫”人設,想借機讓這部擔主的電影獲得更大的關注。

而關于趙麗穎與楊冪這對纏纏綿綿的“老對家”,從女二之爭到番位之爭,“到底是誰被誰壓番”這個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營銷號也在打啞謎,兩家粉絲們爲此炒得不可開交。

關于電影的微博熱搜這兩人承包了一大半。電影還沒上,圍觀群衆瓜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因此多次聯系到章子怡的離婚現實以及“冪麗”兩對85花的“喧賓奪主”,針對這部電影的質疑聲從未終止,不少人也好奇這部“大菜”的味道到底如何?

既然關于“醬園弄”的話題這麽富有爭議,這部電影到底會不會接下這波熱度來助力票房呢?

炒作營銷大于電影本身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都認爲這一類電影容易遭到反噬,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電影質量不過關。

質量的高低是決定電影票房的根本所在。個人覺得,影片質量過硬,是不用擔心“越炒越爛”。

先不提這部電影營造的明星效應以及營銷宣傳等因素,姑且以相對客觀的角度,結合已經流露出來的預告物料,淺淺推斷一下關于電影《醬園弄》的題材故事以及可看性,

陳可辛作爲一名有遠識的香港導演,早在港片呈現勢微之勢時選擇北上發展。

他擅長商業類型片,題材比較廣泛,愛情片、歌舞片、武俠片以及傳記片等都有所涉及。

進入內地,與黃曉明、黃渤、趙薇等內地知名演員合作,代表作有斬獲衆多重要獎項的《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等電影。有人稱他爲“影帝影後制造機”,其實也不爲過。

陳可辛之所以能如此融通于兩地之間的電影工業,主要在于他的電影繼承了香港電影中的“人文思想”。他將故事講述得比較通俗、動人,比較符合市場觀衆的口味。

陳可辛上一部進入院線的電影是關于中國女排題材的《奪冠》,票房和口碑比較穩定,不好也不壞,這也說明他的下限比較高。

該片改編自一則發生在民國時期上海的真實案件,講述了一個不堪丈夫家暴的妻子詹周氏奮起反抗進而殺夫的故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在定案過程中,不斷有媒體與社會人士介入當中,因此這部電影多少能從側面反映上世紀40年代上海的政治與社會面貌,展現衆生相。

由詹周氏引起的輿論爭議也是各抒己見,審判結果總是受到各方意見的影響。

因此這部電影也不完全是一則懸疑故事,殺人凶手早就交代出來,作爲核心的女主角是非傳統意義上的正面形象,由章子怡飾演這位“身世淒涼”的詹周氏。

在先導片中,陳可辛通過音效、光線、攝影等多種手段的調動,塑造了一種陰森冰冷的凶案氛圍,章子怡氣質陰郁,面無表情,激起觀衆的腎上激素。

在這部電影中,戲份重點在于章子怡飾演的凶手詹周氏,結合她以往清冷倔強的經典銀幕形象以及電影外與前夫汪峰的“婚變”,這種角色人設也是比較契合她的氣質。

關于女性殺夫案,很多人自然聯想到女性意識的表達。這部電影的原型案件涉及到確實體現了民國時期女性權利的崛起。

在詹周氏的供詞中,她長期飽受著丈夫大塊頭的家暴折磨,對于當時尚未能解決溫飽問題的大多數底層女性而言,還停留在“出嫁從夫”的概念上,沒有提出離婚的自覺。

即使是在當下的現代社會,家暴問題依然在困擾著很多女性。詹周氏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異類”。

當婚姻生活徹底破滅之後,她選擇了反擊,作案手法雖然血腥、令人不寒而栗,不過背後也包含著一個底層女性對野蠻丈夫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切恨意。

因此在這部電影,倘若能夠比較寫實地還原詹周氏面臨的婚姻困境,還是能引人思考的。

尤其是展現當時以女作家蘇青等爲代表的社會名流對詹周氏的同情與辯護,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弱勢女性的關注。

去年,呼籲“女性互相幫助”的爆款電影《消失的她》的票房成績,也多少說明了電影觀衆對女權觀念的重視。

無論質量如何,這部基于真實曆史以及帶有驚悚、悲情色彩的電影至少在故事文本上,是比較具有感染力的。

曆史上,關于詹周氏的判決過程經曆了日寇侵略、抗戰勝利以及解放勝利等重要階段,受政治時局影響頗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女主角詹周氏的命運走向與緊張的戰爭時局分不開。她屬于被新社會救贖的“幸運兒”。

民國既是混亂動蕩的,也是現代意識走向覺醒的一個階段,新與舊交織、融合著。

而這部電影《醬園弄》恰好反映著這一段風雲澎湃的時期,無關偉岸的革命者,更多的是卑微小人物的掙紮與呻吟。

當下商場如戰場,越來越多的院線電影格外重視營銷宣傳環節,利用抖音、微博、小紅書以及b站等線上平台進行電影的推廣,積極提高電影的知名度與話題性,甚至出現“營銷”大于影片本身內容的問題。

這樣容易導致遭到市場的反噬,票房反而不達預期。

去年年底,愛情片《一閃一閃亮星星》作爲劇版衍生産物,配合跨年檔,從開拍到定檔就在大力營銷著“張萬森”“林北星”等角色,甚至推出了下雪場。

然而等影片上映三天之後,盡顯票房頹勢,不複首日的佳績,暴露出電影本身內容的“孱弱”,情節比較空洞,吸引不到更多的觀衆。

今年春節檔,賈玲的《熱辣滾燙》雖然取得34億多的成績,但是也不如剛開始預期的40億,更無法超越前作《你好,李煥英》。

整部電影似乎只圍繞著“賈玲減肥一百斤”的看點展開,關于影片質量如何,也表現在這部電影後續乏力的問題上了。

如果沒有這漫天而來的減肥營銷,這部電影對觀衆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很多電影官方現在更熱衷于“引流”,進行各種花式營銷,而不更專注于成品的制作,也是本末倒置,這樣有可能票房不達預期,也會損害自身的口碑。

分析完這個電影劇情之後,沖這個淒慘、曲折的民國殺夫過往,也多少能有些看點。

現在,“酒香也怕巷子深”,電影強營銷在今天已經不是新鮮事。

票房高低、質量好壞,關鍵是在于這盤“菜”的味道得好,讓入場的觀衆“吃得比較滿意”才行。

0 阅读:2

素觀娛樂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