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壇的一大缺陷,書法家責任缺失,曾翔、崔寒柏做出良好示範

七陸書法 2024-05-10 10:39:19

自劉洪彪先生提出今人書法在一些方面已經超越古人的論斷後,今人書法能否超越古人就成爲一個熱議的話題,有人認爲當今書法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肯定在一些方面超越了古人,但是也有人認爲今人書法永遠不可能超越古人。

持反對意見者最有力的一項證據就是當代書法家文學水平趕不上古人,有人在駁斥王厚祥先生自認超越于右任和林散之的觀點時,就提出于右任和林散之除了是書法家以外還是詩人和文學家,他們的書法大多寫的是自己的詩詞文賦。

而王厚祥先生作品大多抄錄古人詩詞,在文學水平上就與于右任、林散之兩人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會體現在書法的韻味當中,何談超越兩人。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畢竟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技法、內容、情感的完美統一,沒有自創作品,在情感抒發上就缺少真實感,作品自然難以達到最高境界。

古代書法神迹大多是自創內容,比如《蘭亭序》、《祭侄文稿》、《爭座位帖》、《自敘帖》、《黃州寒食帖》、《哭子書》等等。這些作品都是書者傾情之作,就連書者自己都很難再重複,因此也被很多書法家認爲是可讀不可臨的作品。

但是這種觀點也並非無懈可擊,因爲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將文學水平局限在古體詩詞文賦上,今人早已不背三百千了,語境和文體也不在遵循古法,又怎能善于寫古體詩詞,但是不善于寫古體詩詞並不能代表今人文化水平的落後。

雖然今天和過去文化背景變化很大,繁體字變成了簡體字,古文變成了現代文,但是對于書法的認識還停留在古代,繁體字、古體文成了書法創作的標配,著名書法家田蘊章先生就曽說過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因爲書法是古人基于繁體字創造的,使用簡體字不夠美感。

這種觀點顯然不夠先進,誰規定的書法必須寫繁體字和古體文,書法爲什麽不可以寫簡體字現代文呢。在改革開放之初很多書法家積極投入到書法普及的領域,那時候出了一些簡體字和現代語錄的毛筆字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股浪潮逐漸退去,沒有成爲主流。

時至今日,簡體字和現代文已經完全普及,但是書法領域依舊保持著傳統,沒有及時體現時代特征,這不免是當代書法家責任的缺失,書法家有引領書法藝術緊追時代發展的責任,任由書法藝術與時代文化形式脫節,體現出當代書法家創新精神上的不足。

不過也有部分書法家積極的做出了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金獎獲得者崔寒柏先生的獲獎作品之一,就是用小楷書寫的自創現代文《論臨帖》,這是一次非常好的現代文書法嘗試。

另一位著名書法家曾翔先生也慣于使用簡體字進行創作,令作品展現出別樣的韻味。

當代書法家中不乏理論高手,但是他們的理論多以現代文的形式呈現,王厚祥先生也不例外,如果他能夠用自己擅長的草書將自己的書法理論寫出來,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創作,人們就能夠在欣賞他的書法的同時,領悟他對書法的理解。

如果當代書法家能夠使用簡體字、現代文,甚至是現代書寫格式對書法進行改造成功,那必然是書法藝術的巨大進步,也是當代書法家的最大貢獻,只有那樣才真正體現出書法藝術的與時俱進。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 2024-05-10 16:04

    書法水平高低與繁簡字沒有多大關系,要超越古人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就好比唐詩宋詞,今人在怎麽寫也很望其項背。但爲什麽還要學呢?因爲它能提高人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