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巨星隕落!廈門大學發布訃告

閩南網 2024-04-29 09:10:14

2024年4月28日淩晨1時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著名物理化學家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萬惠霖教授

安詳辭世

享年86歲

廈門大學發布訃告

廈門大學定于5月2日送別萬惠霖

萬惠霖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漢口。1958年,考入中南礦冶學院(現爲中南大學)。1959年,因表現優異被選派轉入廈門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從那時候起,萬惠霖沒有離開廈大,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萬惠霖畢生致力于催化化學研究,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和合成氨催化劑的相關理論、輕質烷烴選擇氧化等領域深耕不辍、潛心鑽研,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重大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萬惠霖長期堅守教學一線,合著的《催化原理》是國內最早系統介紹催化化學的教科書。

被稱爲“走鋼絲”的“三無教授”

在科研攻關的同時,萬惠霖一直身體力行教學工作,長期爲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多門課程。

集體的榮譽高于一切,這在萬惠霖的人生中得到充分體現。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年輕的萬惠霖得了肺結核,醫生建議暫停工作,但是,他以學校大局爲重,克服每天低燒困擾,堅持每周3個上午授課。治病休養計劃一拖再拖,原本半年即可治好的疾病硬是拖了6年才得以痊愈。

他還主動肩負起學院、學校交給他的行政任務,曾經擔任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的老師們曾經流傳著一句話——“萬惠霖在走鋼絲”,說的是他爲了做到教學、科研、行政“三不誤”,不得不把休息時間擠壓到最低限度,他也成爲廈大“三無教授”(一般無周末、無節假日、晚上無在十二點以前休息)之一。

廈門大學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蔡啓瑞是萬惠霖的老師,也是萬惠霖的偶像。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住在廈大敬賢宿舍區,而且挨得很近。萬惠霖每晚睡覺前,都會習慣地往老師蔡先生書房看上一眼,每次他都看到老師書房裏還亮著燈光。

蔡啓瑞(右)與萬惠霖(左)在探討學術問題

萬惠霖說,他經常開“夜車”,晚上至少工作到次日淩晨一點以後,兩三點是常有的事,可每次蔡先生家的燈光總比他滅得晚。“蔡先生比我大24歲,那麽高齡還在開‘夜車’。再者,作爲學生,我的知識積累比蔡先生差很多,我更應多努力。”

品德修養一輩子

萬惠霖認爲,老師除了教知識外,還需與學生一道在品行方面共同追求健康發展。“品德修養是一輩子的積累,不是年輕時做得好,老了就不用做了。在這方面,我與學生是一道努力的,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

萬惠霖(中)與課題組老師指導博士生科研

1997年萬惠霖已經被評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爲一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他從不怕丟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懂我就說不懂。什麽結果是哪個老師做的,雖然後面我參與了討論,但我還是會說這是這個老師做的。是誰做的就是誰做的!”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龍瑞強成了萬惠霖的學生,他和萬惠霖討論課題時,萬惠霖告訴他,他對實驗不懂,需要龍瑞強自己摸索或向別人學習。

龍瑞強後來寫了一篇《我的恩師萬惠霖院士》,敘述自己當時聽到這話時,“非常驚訝”:在他面前說這話的萬老師當時在全國已經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催化大師,他工作如此繁忙,完全可以安排研究生在實驗方面有問題時去問別人就好了,壓根兒沒有必要對一個毛頭小夥如此謙虛。

龍瑞強寫道:萬老師卻是那樣平實,竟然向一位剛剛進入研究生院學習的學生坦承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

龍瑞強說,萬老師這種謙虛和誠實的態度給他的一生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有不懂的問題而羞于開口時,萬老師的一席話語總浮現在他的眼前。

即使在萬惠霖當上了院士後,他彬彬有禮的待客之道一直沒改變。近年來,他很少公開露面,大約七八年前,記者和他在電梯裏相遇,他說,他感覺他一直在失去記憶。

他努力想了一會兒,正確地叫出記者的名字,然後認真地說,要是以後我遇到你,記不得你了,是因爲我得了病。

永別了,萬先生

轉自 來源:廈大化院人、廈門大學、廈門日報

4 阅读:526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