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洛水之誓,劉秀人人稱頌,司馬懿背上千古惡名,爲什麽?

經濟史話 2024-03-22 17:40:44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中國曆史上,司馬家總是讓人瞧不起的,按道理講,三國歸一統,歸了人家司馬家,人家也算是開創了一個大王朝。雖然說國祚不是太久,但是憑什麽,屢次遭到後人的質疑唾罵呢?要說謀朝篡位的權臣也不少,不光司馬懿是,曹操不也是嗎?後世還有趙匡胤的黃袍加身,謀朝篡位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的事,在中國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可爲什麽往往人們一提起司馬家,總是存在著鄙夷呢?我覺得這恐怕真的和人品有關。

比如說我們可以好好聊一聊,中國曆史上的兩次洛水之誓,當事人一個是光武帝劉秀,一個是司馬懿。從這兩個人,對同一個啓示的不同態度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爲什麽後世的人每次提到司馬家都充滿著鄙夷,當年南北朝的時候,有個叫丘遲的人,他寫了一篇名賦,叫《與陳伯之書》,這篇文章收錄在古文觀止裏,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好好看看,文詞非常的好,更關鍵的是這篇文章給出去之後,馬上勸服了一個對方的戰將。

在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有一句話是,朱鲔涉血于友于,張繡剚刃于愛子,漢主不以爲疑,魏君待之若舊。這句話就講到了第一次洛水之誓的事,什麽意思呢?當年劉秀帶領大軍去攻城略地,來到一處地方的時候,守將正是朱鲔,劉秀就派帳中的一個,和朱偉有過舊交的人去勸降朱偉。

這個時候朱偉說,其實看到劉秀大軍的盛世,他也想投降,但很不幸的是他跟劉秀家有仇,什麽意思呢?當年劉秀的哥哥被殺這件事上,朱偉是參與謀劃的,你想你把人家哥哥都給害死了,今天人劉秀能容你嗎?所以朱偉心想,誰都能降,我不能降,這就是朱鲔涉血于友于,在古代友于經常是指代兄弟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秀當然明白,所以劉秀當時就指著洛水爲誓說,朱鲔你歸降吧,我絕對不追究你當時參與謀害我兄長這件事,如違此誓洛水爲證。

劉秀這個人說實話人品是很好的,說到做到,收服了朱鲔之後,確實沒有再去找他的事兒。整個後漢近200年的曆史中,朱家一直不斷的出高官,劉秀並沒有違背自己的誓言,但是反過來講,很多人都認爲,劉秀並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因爲守信重諾,從來都是我們漢民族的仁人志士,應有的品德,大家也並沒有因爲這件事,特別的去贊美劉秀。

但是當司馬懿這件事出了之後,大家就意識到,劉秀的人品的難能可貴了,這就講到了第二次洛水之誓。

當年我們知道司馬懿韬光養晦,自己裝病在家,讓曹爽以爲,司馬懿已經不是他政治上的對手了,所以開開心心的,帶著皇帝到郊外去打獵,結果讓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抓到了機會。曹爽這面剛一走,司馬懿馬上也沒病了,統帥人馬大軍殺將過去,這個時候的魏國,馬上就要徹底分裂了。對于曹爽來講,皇帝在他手中算是奇貨可居,但是軍事力量上打不過司馬懿,而且當時國家並沒有統一,旁邊蜀漢和東吳虎視眈眈的看著呢。

曹魏內部如果發生分裂,曹爽如果帶大軍和司馬懿苦戰的話,那麽很有可能那兩家會趁勢掩殺過來,這個時候就有很多人從中做說客,希望勸降曹爽。司馬懿也派出了重量級的說降官,司馬懿又一次對著洛水起誓,告訴他說你去跟曹爽講,我並沒有要殺害你的意思,就是前兩年,你把我欺負的太慘了,這樣吧,你陪著皇帝都回來,做個富家翁不好嗎,保你榮華富貴,以後權力的事你就甭想了。

當時曹爽心想,第一戰爭如果打下去,對整個國家來講是個巨大的災難,畢竟當時是三國時期,那倆敵人還在旁邊呢,而且自己手裏這點人馬,沒法和司馬懿硬扛下去,雖然皇帝在他手中,但是他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一旦失敗,那肯定得死于非命啊。

而另一方面呢,司馬懿這個人看樣子還行啊,畢竟同朝爲官幾十年,更關鍵的是,人家都指著洛水起誓了,這麽大一個人物不能食言吧,何況還有劉秀,第一次洛水之誓在先。所以左思右想之後的曹爽說,得,算了,自己沒有這個權力上的命,我就去當個富家翁吧。

後來很多人,就用這件事去譏笑曹爽,說曹爽你這個人太沒有眼光了,你怎麽就降了呢?那司馬懿能輕饒了你嗎?但是我們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用今天人的眼光去看古人,我們忘了在古代那個環境之下,守信用是一個人的基本品質,尤其是司馬懿是當時曹魏最重要的大臣,這樣一個大臣已經指著洛水爲誓了,而且派出朝中其他的重要大臣,過來跟你做保證說,你只要降了以國家利益爲先,司馬懿保你不死,保你做個富家翁。

所以那個時候的曹爽,是不會相信司馬懿是個小人的,雖然兩個人政治上是對立的,要爭權奪利,但是他覺得司馬懿,這個人品不會如此卑劣吧,因此曹爽最後選擇了投降,可是他沒想到,司馬懿比他想象的還卑劣,司馬懿不單把他殺了,還夷平了他的三族。

當然很多人會說,對司馬懿來講,畢竟他是外姓人,人家曹爽是皇室宗親,你要是不把他三族夷掉,不斬草除根的話,以後怕有禍患,說不准人家隨時隨地來個東山再起。但問題是你的洛水之誓你忘了嗎,你忘了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品德,就是講信用嗎?是的,司馬家老出這種事兒,包括後來爲了當皇帝,司馬家縱容自己的家臣,把曹魏的皇帝當街殺掉了。

很多人都說,有下毒謀害皇帝的,有派刺客刺殺皇帝的,但是像你這樣,在大庭廣衆之下,直接把皇帝捅死,這樣的亂臣賊子古所罕見,哪怕你後來把那個替罪羊抛出去了,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這就是你司馬家慫恿包庇之下的結果,所以我們看看司馬家幹這些事兒,既不講信用,又直接殺死皇帝,這完全顛覆了,古人對于忠臣良將的認知。所以後世的人只要一提起司馬家,不由得都要多一些鄙視,甚至我們說,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這也是司馬家種下的禍根呐。

原作者:李承偉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