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英軍P1937單兵裝具附件如何挂載?

輕兵器 2024-03-12 20:40:41

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英軍在二戰期間使用的輕武器在曆史上知名度甚高,與之相比,人們對其使用的各種附件卻知者甚少。本文在此呈現的則是英軍在二戰期間使用的P1937單兵裝具的部分附件——

英軍P1937單兵裝具

英軍的單兵裝具一般以字母“P”(英文“Pattern”的首字母,意爲“式樣”)加上研制成功的年份來命名。英軍采用的第一套單兵裝具是P1908單兵裝具,其采用帆布制作。之後,陸續出現了P1913、P1914、P1925及P1928單兵裝具。二戰前夕的1937年,英軍研制成功了P1937單兵裝具,其自1938年6月開始采用,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是英軍在二戰期間所使用的標准裝備。P1937單兵裝具包括帶框架的背包以及其他各種附件袋,這種設計對後來很多單兵裝具的設計産生了很大影響,包括英軍後來的P1944單兵裝具、P1958單兵裝具以及美軍的M1956單兵裝具等。 P1937單兵裝具誕生後,仍在不斷發展完善,産品組成不斷豐富,最終由19種産品構成。大多數産品上設計有相似的挂載系統,挂在士兵的腰帶或懸挂帶上攜帶。本文展示的是其中的代表産品,如通用彈匣袋及其改進型、蘭徹斯特沖鋒槍彈匣袋、彈匣裝彈機及其攜行包、槍背帶、刺刀、槍套及機匣套等。 通用彈匣袋及其改進型 通用彈匣袋是P1937單兵裝具中的主産品之一,可用于攜帶步槍用的槍彈及彈匣。 1938年初采用時,稱爲MKⅠ型通用彈匣袋。

通用彈匣袋可用于攜帶步槍用槍彈及彈匣。圖示爲MKⅡ型通用彈匣袋,其設計非常簡單

口袋蓋的內側印有制造商名稱、生産年份以及表示型號的的銘文。圖示爲MK Ⅲ型通用彈匣袋 MKⅠ型通用彈匣袋的設計非常簡單,采用質地結實的厚帆布制成,金屬件全部采用黃銅制作。口袋蓋與彈匣袋呈一體式設計,口袋蓋較窄,其中間位置帶有一個黃銅按扣,彈匣袋的相應位置上設有一條短挂帶,短挂帶的上方也設有一個黃銅按扣,與口袋蓋上的按扣配合可以扣合口袋蓋。口袋蓋的內側印有制造商名稱、生産年份以及表示型號的“MKⅠ”的銘文。彈匣袋背面的下方位置設有一根寬挂帶,挂帶的左右兩邊各固定有一個C形黃銅挂鈎。英軍士兵的腰帶背面每相隔一小段距離設有一個插縫,彈匣袋上C形黃銅挂鈎的兩端正好可以插入插縫中,將彈匣袋挂在腰帶上。彈匣袋背面上方也設有一根寬挂帶,挂帶上方逐漸變細,連接有一個“曰”字形金屬扣,這個金屬扣用于連接士兵身上的挂帶,與C形挂鈎配合,將彈匣袋牢固固定在士兵的腰帶上。 MKⅠ型通用彈匣袋設計成功後,有士兵反映其固定在腰帶上的位置過高。爲了降低固定位置,1940年,將彈匣袋背面的C形挂鈎及其寬挂帶向上移動約25mm,移動後基本位于彈匣袋背面的中間位置。除此之外,彈匣袋的尺寸和設計並沒有改變。經此改動後的彈匣袋稱爲MKⅡ型通用彈匣袋。 1941年,司登沖鋒槍被英軍采用後,爲了能夠攜帶司登沖鋒槍的32發彈匣,在MKⅡ型通用彈匣袋的基礎上,將彈匣袋的長度增加約25mm,其他設計不變,稱爲MK Ⅲ型通用彈匣袋。

從MKⅢ型通用彈匣袋開始,爲了能收納司登沖鋒槍的32發彈匣,彈匣袋的長度增加了約25mm。圖左爲MKⅡ型通用彈匣袋,右爲MKⅢ型通用彈匣袋,彈匣袋的金屬零件全部爲黃銅材料制作

通用彈匣袋挂載在士兵腰帶上的狀態。彈匣袋背面的下方位置設有一根寬挂帶,挂帶的左右兩邊各固定有一個C形黃銅挂鈎。英軍士兵的腰帶背面每相隔一小段距離設有一個插縫,彈匣袋上C形黃銅挂鈎的兩端正好可以插入插縫中,將彈匣袋連接在腰帶上 1944年,在MK Ⅲ型通用彈匣袋的基礎上,對口袋蓋的開閉方式又加以改良,將原來采用按扣扣合的方式改爲開閉更加容易的快速拆卸鎖扣系統,改良後被稱爲MK Ⅲ第二型通用彈匣袋。這種快速拆卸鎖扣系統是在口袋蓋中間位置上設有一根金屬絲,金屬絲的上方、口袋蓋的最頂部固定有一根經過縫紉機雙層縫制加強的挂帶。彈匣袋相應位置上挂帶的頂端也不再設有按扣,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一個“口”字形金屬片,扣合時口袋蓋上的金屬絲正好可以穿入“口”字形金屬片的開口中,然後再將口袋蓋上方經過加強的挂帶塞入金屬絲的縫隙中,即可牢固地扣合口袋蓋。這種鎖定系統操作起來比按扣鎖定系統更簡單。其研制成功後,不僅在通用彈匣袋上使用,同時期生産的各種附件袋、甚至手槍套上也紛紛采用,並在之後的P1944單兵裝具和P1958單兵裝具上繼續沿用,甚至在美軍的M1956單兵裝具中也有采用。 MK Ⅲ第二型通用彈匣袋與P1937單兵裝具一起在二戰之後也繼續生産,但1950年代生産的産品,爲了抑制黃銅制金屬零件的反光,將黃銅金屬零件的表面塗成黑色,這也是1950年代生産的産品最大的外觀特征。 通用彈匣袋的基礎色爲卡其色,配發給空軍的則爲淺藍色,除這兩種顔色之外,也有將卡其色改染爲淺綠色的型號。

加拿大生産的彈匣袋背面中間位置印有Small字樣的銘文,這也是其從外部加以分辨的最大特征

加拿大和印度生産的彈匣袋口袋蓋內側不像英國生産的那樣印有銘文,而是有3個布制小彈袋,可以裝入燃燒彈、曳光彈等特種彈及空包彈、迫擊炮彈的信管等,這是對其加以分辨的另一大特征 通用彈匣袋除在英國本土生産外,加拿大、印度等英聯邦國家也進行生産,供其各自的部隊使用。國外生産的在材料、尺寸、設計上均與英國本土生産的基本相同,但加拿大生産的彈匣袋背面中間位置印有“Small”字樣的銘文,這也是從其外部加以分辨的最大特征。另外,加拿大和印度生産的彈匣袋口袋蓋裏側不像英國生産的那樣印有銘文,並且制作有3個布制小彈袋,可以裝入燃燒彈、曳光彈等特種彈及空包彈、迫擊炮彈的信管等,這也是對其加以分辨的一大特征。 蘭徹斯特沖鋒槍彈匣袋 1940年,爲了應對本土防衛需求,根據英國空軍和海軍的要求設計了蘭徹斯特沖鋒槍。 蘭徹斯特沖鋒槍以德國MP28沖鋒槍爲基礎設計而成,采用50發容彈量的彈匣。 由于其彈匣較長,專門爲其制作了彈匣袋。 由于只有英國海軍采用蘭徹斯特沖鋒槍(英國空軍采用司登沖鋒槍),因此該彈匣袋僅英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使用。

蘭徹斯特沖鋒槍彈匣袋正面設計與MKⅠ型通用彈匣袋相同,僅長度有所加長

背面下方設有一條寬挂帶,挂帶的兩端突出于彈匣袋的兩側。挂帶兩端,也就是彈匣袋的兩側各設有一個黃銅制C形挂鈎,可以鈎挂在士兵的腰帶上進行固定。此挂帶的上方還有一根“曰”字形金屬扣

彈匣袋內部設有3個分隔倉,可分別放入1個50發彈匣 蘭徹斯特沖鋒槍彈匣袋的設計與MKⅠ型通用彈匣袋幾乎相同,僅長度有所加長。其還有一種變型産品,在彈匣袋正面的中下部又加裝了一個采用相同設計的小口袋,小口袋中可以收納1個彈匣裝彈機。彈匣袋背面的下方設有一條寬挂帶,挂帶的兩端突出于彈匣袋的兩側。挂帶兩端,也就是彈匣袋的兩側各設有一個黃銅制C形挂鈎,可以鈎挂在士兵的腰帶上進行固定。此挂帶的上方還有一根“曰”字形金屬扣。彈匣袋內設有3個分隔倉,各收納1個50發彈匣。

變型産品彈匣袋正面附加的小口袋中可以收納1個彈匣裝彈機 蘭徹斯特沖鋒槍裝備很短的一段時期後就被取代了。爲了避免資源浪費,其彈匣袋被截短後再次配發給部隊,用于攜帶司登沖鋒槍或湯姆遜沖鋒槍的彈匣。 彈匣裝彈機及其攜行包 爲了便于向彈匣內裝彈,特別制作了彈匣裝彈機。 彈匣裝彈機共制作了4種型號,分別爲MKⅠ、MKⅡ、MK Ⅲ和MK Ⅳ。 其中,MKⅠ和MKⅢ由于設計和生産方面的問題在二戰期間被取消,統一生産、配發的主要是MKⅡ和MKⅣ裝彈機。

MKⅡ裝彈機的壓彈杆采用黃銅制作,其上帶有一個大型手指環 MKⅡ和MKⅣ裝彈機的尺寸都是以司登沖鋒槍彈匣的尺寸而設計的,但兩者壓彈杆部分的設計有很大區別。MKⅡ裝彈機的壓彈杆采用黃銅制造,其上帶有一個大型手指環,平時收納在裝彈機的一側,使用時扳到裝彈機的上方。MKⅣ裝彈機的壓彈杆則改爲鋼制,並且爲了便于生産,其設計也簡化很多,取消了大型手指環,平時壓彈杆也是收納在裝彈機的一側,使用時扳到裝彈機上方即可。

MKⅣ裝彈機的壓彈杆改爲鋼制,取消了大型的手指環,使用時扳到裝彈機上方即可

裝彈機裝入攜行包中,與刺刀一起攜帶的狀態 爲了攜帶裝彈機,專門爲其設計了一種專門套在刺刀套一側的裝彈機攜行包。該攜行包設計非常簡單,口袋蓋的開閉采用快速鎖扣系統。攜行包的側面設有一個環套,攜行時可套在刺刀套上。 槍背帶 英軍在二戰中采用的槍背帶主要有兩種——一種爲恩菲爾德步槍使用的槍背帶,另一種爲司登沖鋒槍使用的槍背帶。

菲爾德步槍使用的槍背帶兩端分別帶有一個黃銅制的C形挂鈎,使用時將槍背帶的兩端分別穿入到兩個槍背帶環中,再利用兩個C形挂鈎調整背帶的長度

司登沖鋒槍則在槍背帶上設有一個“曰”字形金屬扣,調節“曰”字形金屬扣的位置即可調節槍背帶的長短。槍背帶的兩端分別安裝有金屬挂環和挂鈎 這兩種槍背帶的設計與當時其他國家的槍背帶相比結構簡單,長短調節更容易。其中,恩菲爾德步槍用槍背帶尤爲簡單,其兩端分別帶有一個黃銅制C形挂鈎,使用時將槍背帶的兩端分別穿入到兩個槍背帶環中,再利用兩個C形挂鈎調整背帶的長度。而司登沖鋒槍用槍背帶則與我們常用的背包背帶設計相同,槍背帶上設有一個可滑動的“曰”字形金屬扣,調節“曰”字形金屬扣的位置即可調節槍背帶的長短。槍背帶的兩端分別安裝有金屬挂環和挂鈎,分別安裝在兩個槍背帶環上即可。 刺刀 二戰初期,英軍使用的刺刀是P1907刺刀,裝在恩菲爾德No.1 MK Ⅲ步槍上使用。 雖然英軍于1939年11月開始制式使用No.4 MKⅠ長尖形刺刀,但P1907刺刀仍繼續在軍隊中采用,直到1943年。 P1907刺刀采用劍形設計,刀身長423mm,刀柄爲木制。 刺刀鞘采用與刀身相符的劍形設計。 爲了便于攜帶,專門爲該刺刀配備了帆布制刺刀套,名爲P38 No.1 MK Ⅲ刺刀套。 該刺刀套設計簡單,上方帶有一個布環,用于固定刺刀刀柄,布套內可放置裝有刀鞘的刺刀。

P1907刺刀采用劍形設計,刀身長423mm(圖中刺刀刀身被截斷)

P38 No.1 MK Ⅲ刺刀套。該刺刀套設計簡單,上方帶有一個布環,用于固定刺刀刀柄,下方的布套內可放置裝有刀鞘的刺刀 1939年11月,恩菲爾德No.4 MKⅠ步槍上開始配用No.4 MKⅠ長尖形刺刀,不過直到1940年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後,長尖形刺刀才開始大量生産並采用。No.4 MKⅠ刺刀主要是以白刃戰爲主要用途,因而刺刀呈長尖形,刺刀插座采用切削加工制作,其上刻有型號銘文。刺刀插座內設有與武器鎖定用的溝槽,使用時將刺刀插座套在槍口上,並旋轉45°即可鎖定,刺刀插座的下方設有鎖定卡筍,按壓鎖定卡筍即可解鎖。長尖形刺刀使用的刀鞘也采用與刀身相符的長尖形。 1940年,以No.4 MKⅠ刺刀爲基礎,對刀身進行簡化設計,制作出No.4 MKⅡ刺刀。1942年,以No.4 MKⅡ刺刀爲基礎,將刺刀插座由切削加工制作進一步簡化爲鑄造而成,設計出No.4 MK Ⅲ刺刀。

No.4 MKⅡ刺刀是以No.4 MKⅠ刺刀爲基礎,對刀身進行簡化設計而成的

上爲No.7 MKⅠ劍形刺刀及其刀鞘,下爲No.9 MKⅠ劍形刺刀(儀仗隊用鍍銀型)及其刀鞘。No.9 MKⅠ劍形刺刀不再使用木制刀柄(圖中刺刀被截斷) No.4系列中有3款刺刀,除在恩菲爾德No.4 MKⅠ步槍上使用之外,也在司登沖鋒槍MKⅤ型及以後的型號上使用過,但主要是配發給空降部隊使用。1945年,該刺刀被No.7 MKⅠ劍形刺刀所取代。No.7 MKⅠ劍形刺刀相比于P1907刺刀,刀身要短很多,帶有木制刀柄,而刺刀插座的設計則與No.4系列的刺刀插座相同。1948年,在No.7 MKⅠ刺刀基礎上,不再使用木制刀柄,制作而成了No.9 MKⅠ刺刀。該刺刀的其他設計與No.7 MKⅠ刺刀相同。 槍套及機匣套 P1937單兵裝具中有一款爲恩菲爾德步槍設計的槍套,其采用厚帆布制作,設計非常簡單。 槍套蓋采用“曰”字形金屬扣扣合。 槍套的正面附加有一個小口袋,用于攜帶各種隨槍附件,附件袋的口袋蓋也采用“曰”字形金屬扣扣合。

槍套采用厚帆布制作,其非常簡單。槍套蓋采用“曰”字形金屬扣扣合。槍套的正面附加有一個小口袋

機匣套長度較短,中間部分比較寬大,以符合機匣的形狀。其一端設有金屬扣可扣合 除了槍套外,還有一種專門用于包裹機匣的機匣套。其設計更爲簡單,由于只用于包裹機匣,所以長度較短,中間部分比較寬大,以符合機匣的形狀。其一端設有金屬扣,用以扣合。 (原文發表于《輕兵器》2012年第10期上半月刊,有刪改) 重要通知! 帆布包已經上架,全新圖案全新的尺寸等你選購!

編輯:魏開功 丁湧強

校對:魏開功

5 阅读: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