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確實比不上印度!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國和印度“差”得很遠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2024-03-06 12:38:57

2024年的航天界有幾個事情必須得說說,2月26日中國宣布在24年將進行超過100次發射,27日印度宣布了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宇航員名單,看似前後兩個毫不相關的兩個新聞,但印媒卻有意無意的和中國作對比,廣大網友有意見了,中國都已經開始運營空間站了,完全沒興趣來和印度對比!

中國宣布24年發射100次:都有哪些任務?

2月2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2024年中國航天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總共將發射290余個航天器,其中如下幾個任務值得一提:

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24年完成2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和2次返回任務;

推進探月四期工程: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嫦娥六號探測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返回;

發射海洋鹽度探測衛星、電磁監測衛星02星、中法天文衛星、實踐十九號等多顆民用衛星,滿足各行業用戶應用需求;

加速推進建設航天科技集團“新一代商業遙感衛星系統”;

第一個看點是空間站,2021年開工建設的天宮空間站,隨著2022年10月31日夢天號實驗艙發射成功,天宮空間站建設已經初步完成並進入試運行階段,進入2024年度以來,天宮空間站正式進入了常態化運營,載人航天發射與貨運飛船發射成了“定期航班”,連直播都提不起興趣來看了,不過天宮進入常態運營之後還有幾個看點,各位絕對不要錯過了:

哪國的宇航員將第一個登上中國天宮空間站?

中國的“哈勃”:巡天光學艙拍出的片片究竟效果如何?

天宮空間站未來與各國商業合作將如何展開?

這幾個問題比較有意思,第一個問題是大家已經關注很久了,大家都在猜測可能是巴鐵、也有可能是中東狗大戶,不過到目前爲止最有可能的是2026年在天宮空間站展開的一個在軌醫學實驗,內容是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宇宙輻射作爲癌症的潛在誘發因素,並利用微重力環境作爲潛在治療方法,需要一名載荷專家隨實驗查看並研究記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一名加拿大籍目前在挪威科技大學的Tricia L Larose博士。

另一個是中國版的哈勃望遠鏡:預計在2025年發射的巡天光學艙,原本與空間站對接的光學艙後來轉成了獨立運行,原因是空間站的動作將影響光學艙的運行。這個與哈勃同級別的望遠鏡口徑達到了2米,視場達到1.1x1.2平方度,是哈勃望遠鏡的300-350倍,爲其記錄的是30塊總像素達到25億的CCD,所以天文愛好者都非常好奇,如此巨型望遠鏡拍攝效果究竟如何。

還有一個則是空間站未來的與各國合作的商業化運營,天宮空間站走向商業化才是王道,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實驗項目排隊至少2-3年以上,而且價格昂貴,現在有了天宮空間站,我們必須要運營好,這是全球唯二的空間站,不多賺點錢對不起我國那麽多航天專家付出的汗水。

第二個看點則是探月四期工程中的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與嫦娥六號探測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返回的技術,還是有點NB的,很多網友都覺得中國有點閑得慌了,這正面采完采背面,爲啥?其實這六號本來就是個備份探測器,不玩一次就浪費了,而且還稍微改了改,技術更精進了。

第三個看點是實踐系列等衛星

第四個看點是中國的近地軌道互聯網星座要開建了,這個效果麽,和星鏈差不多,各位也可以體驗下載沙漠戈壁與青藏高原以及雲南的雨林中體驗下無縫連接上網了,這個星座的目標很大,數量能達到1.3萬顆衛星,覆蓋全球95%以上的區域,包括南北極在內,喜歡全球旅行的朋友不要錯過。

印度宣布載人航天, 網友:不送猴子先試試?

中國航天已經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除了2024年的計劃,中國航天還有中長期規劃,包括探月工程第四期的嫦娥七號和八號,接下來還有2030年前要完成的載人登月計劃,另外還有2031年前要完成的火星采樣返回計劃,以及小行星與木星土星探測計劃,一句話總結:好戲才剛剛開始呢。

熟悉全球航天格局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些航天計劃同級別的只有NASA正在實施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以及火星采樣返回計劃和NASA的深空探測計劃才能相提並論,並且中國航天更爲務實,從實施的過程來看,美國極有可能會被中國趕超,這第一梯隊的倆大神競爭非常激烈。

作爲第二梯隊領隊的印度近些年來在航天探索上成績也算是不錯的,特別是領先中國的曼加裏安號火星探測器以及月船二號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失敗)的成功給了印度相當的信心,並且在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制裁後還搶到了英國互聯網星座OneWeb的發射大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月船二號探測器,二十一世紀的月球著陸探測器到目前爲止除了中國外成功的只有印度一家,這是繼日本、以色列以及俄羅斯等多國失敗後成功軟著陸月球的探測器,並且在此後的兩個美國探測器都失敗或者只有部分成功,印度值得驕傲,但與中國連續三次100%成功的優等生相比,印度差距還是很大的,但印度卻喜歡處處與中國對比:

全球商業航天發射,印度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宇航員有資格進入國際空間站;

印度簽署了阿耳忒彌斯協議,中國卻不是其中之一;

就全球商業航天發射而言,中國確實不如印度,比如中國的長征火箭就接不到爲OneWeb發射衛星這種大訂單,印度人確實可以嘲笑中國!但筆者要說的是不是中國接不到,而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射被美國徹底給“禁止”了!

1999年5月25日,美國國會抛出了一份由克裏斯托弗·考克斯衆議員牽頭的衆議院特別委員會發表的《考克斯報告》,誣稱中國通過竊取美國軍事技術而危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汙蔑中國通過商業發射獲取了美國的制擾技術並推進了中國的導彈的發展,用大量篇輻渲染1995年和1996年中國兩次商業衛星發射的故障,認爲故障原因的判斷都是在美國專家的指導下完成的,中國以此改進了運載火箭技術並用于導彈。

在這篇報告中,中國還竊取了美國核武器和導彈技術,而且還攻擊中國將美國高性能計算機、民用航空、精密機械等先進技術用于軍事目的,之後美國政府規定裝有美國零部件的衛星不得由中國火箭發射,除非美國總統簽署特別文件,歐洲多個國家曾計劃制造一種不含美國零部件的衛星專門交由中國發射,因爲中國長征火箭提供的發射價格太便宜了,是當時報價最低價格的一半,但要繞開美國的制裁何其難,最終這個計劃也不了了之。

隨後中國就與國際商業航天發射絕緣了,除了整星在軌交付,即中國爲他國制造並發射衛星!這一點上中國確實不如印度,隨隨便便就能接到商業發射大單,要知道印度發射OenWeb衛星的GSLV火箭是全球載荷比例最低的火箭,經濟性顯然也是最差的,中國的長征火箭要好一個數量級,但這卻不是火箭的問題,而是意識形態!

除了商業航天發射外還有國際空間站,中國曾喊話多次,希望美國等同意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開發計劃,然而這一切都毫無用處,占了資金大頭的美國不點頭,誰點頭都不好使。與中國不一樣,印度確實是國際航天的寵兒,印度與美國在2023年與簽署了一項協議,允許印度將載有印度宇航員的載人飛船送入國際空間站,這個起點就比中國高多了,一個印度直接就有了一個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交流的經驗,而中國是兩眼一抹黑自己摸索出來的,另一個則是與美國與西方國家的航天科學交流,而中國則被2011年的《沃爾夫條款》給禁了。

印度的國際航天合作不止是國際空間站,還有深空測控,早的有曼加裏安號火星探測器,近期的有月船一號和二號月球探測器,印度不需要遍布全球的深空測控基地,比如最近的月船二號探測器,歐空局爲印度提供了數據下載與非可視條件下的指令注入轉發服務,同時NASA也給予了印度方便,早期的曼加裏安號探測器NASA更是鼎力相助,這點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中國不可能有的。

因爲深空測控需要VLBA超長基線陣列測量定位技術,也需要360°全向測控,因爲地球在轉動,而航天器數據測控注入不能等到地球轉到合適角度,因此需要在全球多處安排多個測控點,美國與歐空局都建立了各自的全球測控網,俄羅斯也有但不太全,中國以前沒有,現在也有了,有納米比亞的深空測控站和阿根廷內烏肯深空測控站,還有國內新疆喀什與黑龍江的佳木斯測控站,另外還有遠望系列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補盲,靜止衛星軌道上也有天鏈衛星等。

印度直接就不需要,只需要一個班加羅爾深空測控站加上NASA和歐空局的全球測控網即可完成深空測控任務,這個資源連俄羅斯都拿不到,直接跨越了十年以上,因爲建立這個測控網不僅需要錢、還需要技術,更需要時間,印度直接就擁有了,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當然印度也得看歐美的臉色,對于印度這種沒有深空測控技術底子的國家,限制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另一個讓印度媒體沾沾自喜的還有印度簽署“阿爾忒彌斯協議”,在印媒看來,阿爾忒彌斯計劃高大上,參與國已經幾十個,未來前往月球的航班隨便搭,哪像中國的載人登月,就一個飛船來回沒啥意思!但印度媒體可能不太了解的是《阿爾忒彌斯協議》只是和《外層空間條約》差不多的東西,並且不會給印度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當然印度還有最引以爲豪的“加甘揚”(“Gaganyaan Project”)載人航天計劃,這個計劃最早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06年提出的,2014年印度完成了“加甘揚”飛船的無人首飛,2020年時印度宣布在2023年初將宇航員送入太空,不過日前已經宣布推遲到2025年。

2024年2月27日,印度ISRO(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印度宇航局)公布了四名宇航員,均爲空軍飛行員和試飛員,在俄羅斯加加林宇航員訓練中心接受過培訓。很多網友對于印度載人航天計劃並不看好,戲谑ISRO應該送只猴子先試試!

其實這也不算是嘲笑,送猴子去太空測試是有科學道理的,猴子與人類的生理功能幾乎一模一樣,猴子能生存的環境人類就沒問題,所以在載人航天發展之初,美俄中都送過動物到太空測試航天器的維生系統,不過到了現在,這種方式已經被能測試跟過數據的“假人”代替了,盡管只是一個人體模型,但傳感器取得的數據可比動物高多了,所以ISRO不送猴子上天其實也沒啥問題。

0 阅读:27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簡介:種花家的征途在于星辰大海,偶將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