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兩個團長叛變,一位建國後被槍決,另一位被特務毒死

文史茶館 2024-04-13 09:25:50

從張國焘,到張紹東,人類曆史上的叛徒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無論當什麽,千萬不要當叛徒。今天再來介紹兩位。1940年,正是八路軍非常困難的一年。在彭雪楓麾下,竟然有兩位團長叛變了。

(左二彭德懷,右二彭雪楓)

彭雪楓是我們河南南陽鎮平人,河南人的驕傲。在彭老總麾下,他英勇善戰,深受器重。抗日戰爭時期,彭雪楓並不在八路軍序列中,他南下豫皖蘇,爲黨拉起了一支隊伍,這就是後來的八路軍第四縱隊。

這支隊伍裏面,難免魚龍混雜。其中有一人叫吳信容,安徽蕭縣人,還有一人叫劉子仁,河南永城人。這兩個人都是地頭蛇,出身並不好,在當地各自拉起了一支武裝。

彭雪楓來到豫皖蘇拉隊伍,就把他們也吸收了進去。因爲二人都有隊伍,彭雪楓讓他們都擔任了團長。劉子仁是17團團長,吳信容是18團團長,還兼任第6旅的副旅長,各自統領著千把人。

他們參加革命的目的不純,立場不堅定。恰逢我豫皖蘇根據地困難,敵人暗中策劃、拉攏、誘惑,他們便蠢蠢欲動,起了壞心思。

當時中央說要召開七大,第6旅的旅長譚友林當選爲七大代表,要動身前往延安開會。吳信容找到縱隊參謀長張震,試探性地問,譚旅長可不能走呀,他走了,這麽多部隊,我可指揮不動。

此話何意?這是話中有話,居心叵測。旅長走了,肯定要由副旅長來指揮部隊。吳信容卻故意說他指揮不了,這是謙虛嗎?不是,其實他想讓縱隊直接任命他爲旅長。

當上了旅長,就可名正言順地指揮整個旅部了。這個事情太大,黨委並沒有討論研究,所以張震也不好同吳信容講什麽。譚友林走後,黨委經過研究,讓第16團團長饒子健代理旅長,並沒有讓吳信容這個副旅長當代旅長。

這就有點奇怪了。縱隊考慮的是,饒子健是老紅軍,走過兩萬五千裏長征,經曆過西路軍慘敗,卻一直沒有動搖革命信念,政治上絕對可靠。

而吳信容和劉子仁都是半路出家,加入革命隊伍的,當然不能讓他們代理旅長一職。可是這樣安排,張震擔心,會引起吳信容和劉子仁的不滿,恐生禍端,必須防患未然。

彭雪楓司令員決定,將吳信容的18團,直接劃歸縱隊來指揮。沒想到吳信容竟然不執行命令,還說縱隊首長是要編散他的部隊,在情緒上和上級黨組織嚴重對立。

(前排左二譚友林,左三彭雪楓,後排左二張震,右一吳芝圃)

縱隊黨委經過研究,派吳芝圃去處理這個事情。吳芝圃想依靠劉子仁,來做吳信容的思想工作。沒想到劉子仁才是幕後主使,早就和吳信容沆瀣一氣狼狽爲奸了。

1940年12月12日,兩人帶著所部2000號人叛變了革命,投靠了國民黨反動派。經過彭雪楓多方做工作,最後吳信容同意釋放派到他們部隊的全部幹部,而劉子仁卻將派到他們部隊的數十名幹部全部扣押了。

被扣押的幹部趁夜突圍,大部分壯烈犧牲。這是八路軍一起嚴重的叛變事件,比當初張紹東蘭國清的叛變更加惡劣,直接造成豫皖蘇根據地形勢更加惡化,敵人的氣焰更加猖獗,很快就有了皖南事變。

叛變後的吳信容後來被國民黨的特務毒死,而劉子仁比較狡猾,居然活到了建國後,還跑到了大西南,成爲國民黨起義將領。劉子仁改頭換面,換了名字。

披上了羊皮的狼,還是狼。

這天,工作人員突然指著劉子仁說,你是劉子仁,我認識你。劉子仁終于落網,被押到河南省會開封受審,當時的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正是吳芝圃。1951年,劉子仁被執行槍決。叛徒都不會有好下場。

(參考書籍:《張震回憶錄》)

1 阅读: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