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于謙被處死、全家充軍後,劊子手自刎謝罪,錦衣衛抄家落淚

曆史星空回望 2024-02-22 18:01:41

1449年,大明王朝遭遇了一場巨大的危機。明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帶著20萬精兵,意圖一舉平定邊疆。然而,曆史的進程並非總是按照人們的意願發展。

在土木堡,明軍遭遇了瓦剌軍隊的伏擊,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朱祁鎮也被俘虜。這一事件被稱爲“土木堡之變”,成爲了大明曆史上的一大恥辱。

在帝國大廈即將傾覆之際,一個名叫于謙的文官挺身而出。他自幼崇拜文天祥,立志要成爲一個爲國家、爲民族赴湯蹈火的英雄。土木堡之變後,他看到了大明朝的危機,也看到了自己展現才能的機會。

于謙的生平與功績

于謙,出生于1398年,自幼聰明好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不僅在文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更在軍事、政治等領域展現出非凡的才能。于謙一生功績有三:一是平定漢王朱高煦的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二是治理黃河,減輕了黃河水患對百姓的威脅;三是北京保衛戰,他以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軍事才能,挽救了明朝于危局之中。

北京保衛戰:于謙的堅定與智慧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大軍兵臨城下,大明朝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于謙挺身而出,擔任了兵部尚書的重任。他首先調集各地軍隊,湊足了10萬人的兵力,然後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措施:一是實行連坐責任制,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二是關閉九門,斷了將士們的退路,使他們只有勝利這一條路可走。

在于謙的堅定信念和出色指揮下,明軍將士們奮勇殺敵,最終擊退了瓦剌大軍。這場戰役不僅保衛了北京,也挽救了整個大明王朝。于謙的英勇和智慧,贏得了天下百姓的敬仰和稱贊。

奪門之變與于謙之死

然而,曆史的進程總是充滿了曲折和變數。在朱祁鎮被俘後,他的弟弟朱祁钰被立爲皇帝。但朱祁鎮複位後,爲了報複朱祁钰和于謙等人,發動了一場奪門之變。在這場政變中,徐有貞、石亨等人爲了爭奪擁立之功,對于謙進行了殘酷的迫害。

于謙雖然一心爲國,但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卻顯得勢單力薄。他被扣上了“欲迎立外藩爲帝”的罪名,被判處死刑。

行刑當日,圍觀的百姓無不掩面痛哭,劊子手也深感愧疚,自刎謝罪。抄家的錦衣衛看著一貧如洗的于謙家境,黯然落淚!

就連判處他死刑的明英宗也說:“于謙是有功的。”

于謙的死因固然與奪門之變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在于明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皇權鬥爭的殘酷。于謙作爲一個忠誠的臣子和愛國者,卻因爲站錯了隊伍而遭此厄運,這無疑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悲哀。

于謙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以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才能,爲明朝的繁榮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曆史的進程並非總是公平的,于謙最終因爲政治鬥爭的殘酷而遭此厄運。他的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損失。但無論如何,于謙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激勵著後人爲國家的繁榮穩定而奮鬥。

附錄:于謙詩文選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觀書》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春日》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綠暗紅稀出,單于多日愁。新添高閣迥,微注小窗幽。幸有閑情在,相將賦樂遊。

這些詩文不僅展現了于謙的文學才華,更體現了他堅韌不拔、忠誠愛國的精神風貌。他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深遠,既表達了他對國家的深沉熱愛,也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在今天讀來,仍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啓迪作用。

得以昭雪

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執行死刑後,他的冤屈被天下人所共知。據史書記載,于謙家中並無多余錢財,他的清廉正直令人敬佩。他的死引起了廣大百姓的同情和哀悼,甚至有人爲此恸哭。

在于謙被殺後的日子裏,他的冤情逐漸被人所傳頌。成化初年,于謙的兒子于冕被赦免回來,他上疏申訴冤屈,希望爲父親恢複名譽。經過一系列的努力,于謙的官職得以恢複,並且賜祭,诰文中對于他的功績和冤屈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此外,都督同知陳逢也深感于謙的忠義,他收斂了于謙的屍體,並將其安葬在杭州。多年後,當明英宗看到于謙在景泰朝受到的重用以及他死時家無余財的情景時,也對于謙的冤屈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1 阅读: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