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之眼(又名理查特結構)到底是什麽?

仲夏之戀 2024-03-19 11:24:39

乍一看,撒哈拉之眼或理查特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靶心,由沉積岩層的同心環和圓形山脊組成。

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自然奇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和冒險家的興趣。這種巨大的地質結構被稱爲裏查特結構,或者更常見的是撒哈拉之眼,就像一只巨大的眼睛。

該結構由阿德拉爾高原上的一系列環組成,是毛裏塔尼亞西北部的一個顯著特征,直徑爲 31 英裏(50 公裏),即使從地球上空也能清晰可見。在當地阿拉伯語中,人們將其稱爲“Guelb er Richât”,意思是“Richat 的眼睛”。

但是,是什麽創造了撒哈拉之眼,它今天又有什麽用途呢?讓我們更深入地研究這些謎團,以揭示這座古老的結構。

是什麽創造了撒哈拉之眼?

乍一看,理查特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靶心,有同心環和圓形脊。這種獨特的圓形形狀引發了有關其形成的各種早期理論,其中一種理論甚至認爲它是失落之城亞特蘭蒂斯的所在地。

盡管一些專家最初認爲撒哈拉之眼是一個巨大的撞擊坑,但隨後的研究證明,地質好奇心有一個涉及陸地過程的更複雜的起源。

得益于現代地質研究,根據宇航局的地球觀測站等組織提供的衛星圖像,科學家們現在知道它是一個隆起的地質穹頂,其特征是數百萬年來因風和水侵蝕而暴露的沉積岩層。

撒哈拉之眼的組成

該地層的同心環主要由沉積岩組成,包括砂岩和石灰岩。該結構的外環由更堅硬、更堅固的岩層組成,而最內層的凹陷由較軟的岩層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岩層侵蝕得更快。

這些沉積層讓我們得以一睹地球的過去,記錄了數百萬年的地質曆史。盡管很難想象撒哈拉沙漠中的水分,但理查特結構的圓形山脊幫助科學家研究了該地區曆史上的潮濕和幹燥時期。

撒哈拉之眼的特點是潛在的堿性火成岩雜岩,包括稱爲輝長岩的火成岩,它們是由于岩漿活動和熱液蝕變而形成的。

這是一種奇特的說法,地球的物質變得如此之熱,變成了岩漿或液態岩石,然後迫使自己進入周圍的岩石,慢慢冷卻成晶體結構。

風和水的侵蝕也幫助將理查特結構塑造成現在的形式,暴露出不同的岩石類型並形成同心層和圓形形狀。較軟層和較堅固層之間的侵蝕速率差異進一步促成了今天地層的引人注目的外觀。

撒哈拉之眼的科學意義

理查特結構最迷人的方面之一是,當你從太空觀看它時,它就像一只巨大的眼睛。這一獨特的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和宇航員的注意。雙子座宇航員在雙子座四號任務中拍攝了圖像,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也拍攝了撒哈拉之眼。

理查特結構的地質意義超出了其視覺吸引力。它爲地球地質過程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包括構造力、侵蝕和岩漿活動的影響。此外,沉積層的存在提供了過去環境甚至可能是早期人類活動的證據。

一些研究人員推測,理查特結構可能居住著早期原始人類,例如直立人或海德堡人。他們在周圍的景觀中發現了石器制造的證據,包括阿舍利工具(如手斧),這表明早期人們可能使用撒哈拉沙漠的這一地區進行短期狩獵或居住。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