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面積相當于4個台灣省,立國百余年

文史磚家 2024-04-24 17:07:40

文|格瓦拉同志

俗話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人,在數不勝數的華人移民中,在居住地紮根發展、出人頭地的大有人在,甚至還有不少人在海外開疆建國,堪稱華人之光。其中,由海外華人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是位于南洋婆羅洲(今東南亞最大島嶼加裏曼丹島)西部的蘭芳共和國。那麽,蘭芳共和國是如何創建的?它存在的曆史意義如何?

01政權草創

從康熙帝統治晚期開始,由于中國人口滋生迅猛,而土地承載力有限,導致平民的生計愈發艱辛,尤其是山多地少、人口嚴重過剩的閩粵兩省,情況尤其糟糕。爲了討生活,福建、廣東兩省的百姓紛紛前往南洋尋找活路,而土壤肥沃、礦産資源豐富的西婆羅洲,無疑成爲中國移民趨之若鹜的目的地。在這些移居西婆羅洲的人群當中,便包括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

羅芳伯遺像

羅芳伯,1738年出生于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石扇堡一個耕讀之家,雖然滿腹經綸但可惜文運不佳,在科場蹭蹬多年只考中秀才。1772年,對科舉入仕之途徹底絕望的羅芳伯,和好友陳蘭伯等數百人毅然決定漂洋過海,前往西婆羅洲開創一番新天地。由于羅芳伯知識淵博、精通武藝,並且爲人慷慨、善解糾紛,因此到達西婆羅洲沒多久,便贏得巨大聲望和威信,被各個同鄉會推舉爲華人領袖。

羅芳伯成爲西婆羅洲華人領袖後,首先化解各個華人礦工武裝之間的矛盾,並挑選其中的精幹分子組成一支實力相當雄厚的武裝團隊,用于保護華人社區免遭當地土著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隨後,羅芳伯又主動跟當地蘇丹建立起聯系,幫助他平定國內叛亂,由此贏得後者的好感,並迎娶他的女兒爲妻。如此一來,華人便與當地土著化幹戈爲玉帛,成爲共禦西方殖民勢力的同盟。

華人向東南亞遷徙的主要方向

爲整合西婆羅洲的各團體、維護華人的共同利益,羅芳伯在1776年仿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模式,將分布在各地的華人礦工組織和同鄉會整合在一起,在自己和陳蘭伯的名字中各取一字,成立一個名爲蘭芳公司的組織。1777年,蘭芳公司改稱蘭芳共和國,定都于東萬律(今印尼加裏曼丹省首府坤甸),由羅芳伯擔任首任大唐總長,又稱大統制(相當于總統),並建年號爲蘭芳。

02發展壯大

作爲海外華人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在國家元首産生方式上摒棄世襲制,改而實行禅讓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形式,上任國家元首在去世或下台前會推薦接班人選,但他能否出任大統制則需要獲得多數國民的贊同。除此之外,蘭芳共和國還設置類似于議會的機構,由同鄉會和礦工組織的代表組成,凡是國家大事,都需要通過代表們的共同討論後做出決定。

蘭芳共和國的旗幟和印章

在國家治理上,蘭芳共和國推行“以法治國”的方針,在建國之初便設立一套較爲完備的法規體系,並嚴格予以推行。與此同時,蘭芳共和國不忘根本,在國內大力舉辦漢文學校,並聘請儒士執教,以大力弘揚、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使得西婆羅洲俨然成爲“小中華”。除此之外,蘭芳共和國還重視農耕和工商業,努力發展交通,使西婆羅洲國泰民安,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羅芳伯深知單憑本國的力量難以抵禦荷蘭人的侵襲,因此在蘭芳共和國成立的同一年,便派遣使者前往清朝稱藩納貢,想以此換取中國的庇護。雖然乾隆帝出于對海外華人慣有的敵視態度,不願承認蘭芳共和國,但還是批准了羅芳伯提出的通商請求。隨後,羅芳伯以此爲突破口,使荷蘭人誤以爲清朝已承認蘭芳共和國爲其藩屬,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敢對其進行侵犯。

蘭芳共和國疆域、交通及關系詳圖

由于舉措得當,加上羅芳伯及其繼承者能力卓越、勤于國政,因此蘭芳共和國在建立後的數十年間,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姿態。根據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的記載,蘭芳共和國鼎盛時期的疆域面積約爲14萬平方公裏,是台灣省的4倍,人口多達400萬左右。當時,蘭芳共和國的船只穿梭往來于婆羅洲與廣州之間的廣闊海域,無論是荷蘭人還是海盜,都輕易不敢劫掠。

03走向滅亡

在經曆半個多世紀的繁榮景象後,蘭芳共和國終因內部紛爭不斷而衰落下去,而在科技、軍事領域的固步自封,又使得它跟英、荷等殖民大國間的實力差距越拉越大,在面對後者的侵襲時很難有招架之力。雪上加霜的是,鴉片戰爭扯下清朝作爲“天朝上國”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此後70余年間始終處在被列強欺淩的狀態中,自保尚且不暇,哪裏還有精力管連藩屬都不算的蘭芳共和國的死活?

西方人筆下的蘭芳共和國首都

正是認准清朝無力幹涉南洋事務的現實,趁著中法兩國陷入戰爭的“良機”,荷蘭人在1884年悍然出兵入侵蘭芳共和國。面對著洶洶來犯的強敵,大統制劉恩官一方面率領軍民進行殊死抵抗,另一方面則火速派人請求清朝派兵支援。然而,正與法國開戰的清朝拒絕蘭芳共和國的請求,而後者的武器裝備又與侵略軍相差很遠,因此在頑強抵抗2年後,東萬律最終失守,劉恩官率衆投降荷蘭。

然而,劉恩官的投降並不代表國家的滅亡,在抵抗軍首領梁路義、羅義伯的領導下,蘭芳共和國的軍民又英勇抵抗兩年時間,直到1888年底才被徹底征服。此後,荷蘭出于避免刺激清朝情緒的考慮,始終沒有公開宣布廢除蘭芳共和國,並仍由華人擔任名義上的領袖。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前夕,荷蘭才正式宣布廢除蘭芳共和國,並將其正式並入印尼屬地,成爲荷屬東印度的西加裏曼丹省。

加裏曼丹島上的羅芳伯宮和紀念碑文

蘭芳共和國雖然已經滅亡,但在它存在的百余年間,卻爲當地打下良好的經濟、文化基礎,使得西加裏曼丹省至今仍是印尼最繁華、最文明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印尼華人最主要的聚居區之一。更爲難得的是,作爲近現代意義上的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開創華人社會共和政體的先例,其建立時間甚至要比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還要早,堪稱華人之光。

參考文獻

羅香林:《客家史料彙編》,南天書局1992年版。

李長傅、溫雄飛、姚彤:《南洋華僑通史》,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年版。

柏楊:《中國人史綱(下)》,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