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飲食健康解碼|平衡膳食營養增加大豆攝入

農視網 2024-02-22 10:10:10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膳食是人體生長發育和健康最直接和至關重要的因素。長期規律的合理膳食,包括膳食中充足的營養素攝入,可以幫助和支持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相關疾病和提高免疫能力。雖然在過去幾十年我國居民營養不足狀況得到根本改善,但大部分人群的膳食質量仍然不理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5版緊密結合我國居民膳食消費和營養狀況實際情況,推薦組成平衡膳食模式,可以很好滿足營養需要,預防相關慢性病。

蔬菜水果、全谷物、奶類、大豆及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及大豆異黃酮等多種植物化合物,多項營養研究已經給出了較高證據等級的結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降低女性骨質疏松的發病風險以及女性(尤其是絕經後女性)乳腺癌的發病風險,適量大豆及其制品攝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我國膳食指南推薦的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其制品包括豆腐、豆腐幹、豆腐皮、豆腐絲、豆漿、豆腐腦等等,指南建議換著花樣經常吃大豆及其制品,推薦2歲以上幼兒每周食用大豆35-105克,4-13歲兒童青少年每周攝入105克(相當于每天15克),14歲以上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每周大豆攝入量105-175克(相當于每天15-25克),65歲老年群體每周大豆攝入量105克(每天15克)。然而,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居民大豆及其制品攝入量平均每天只有12.8克,近40%的居民膳食調查期間不消費大豆及其制品,消費率達到膳食指南推薦量的人群比例低于30%。

俗話說“會吃豆勝過肉”,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礦,其中蛋白質含量約爲22%-27%,必需氨基酸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形似,而且富含谷類蛋白質缺乏的賴氨酸,是與我國以谷類爲主的膳食結構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大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約爲30%-37%,接近一半是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道優勢菌,降低飲食模式的血糖指數,是包括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在內的慢性代謝疾病人群的良好食物選擇。大豆含有豐富的鉀,每100克大豆含1200-1500毫克鉀。鉀是身體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對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和心髒正常功能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大豆含有多種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如大豆異黃酮、植物甾醇、皂苷等,研究認爲大豆異黃酮以及豆腐的攝入可使冠心病、乳腺癌發生風險下降,大豆異黃酮還可以減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

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及其制品作爲我國傳統食物之一,提高其在居民每日膳食中的比例,是改進和優化我國居民膳食結構較爲經濟便捷的手段之一。應加強膳食平衡引導,從消費者和社會消費環境角度,通過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內容和活動,向公衆宣傳食用豆類的益處,提高全民對傳統食物——大豆及其制品營養價值和健康益處的認知以及日常膳食中巧妙搭配的技巧,形成全社會“愛豆談豆吃豆”文化和氛圍。産出科學有趣的知識讀物和科普信息,讓民衆科學認知大豆。合理膳食、科學搭配,豆類作爲平衡膳食的重要食物之一,建議可以通過食育進校園、推出豆營養探秘動畫片和短視頻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帶動和促進學校、食堂和居民在日常飲食中增加大豆及其制品供應和攝入的意識;通過豆制品烹饪大賽、美食達人推廣、地方特色豆制品美食探尋等方式,讓民衆有更多烹饪美味豆制品菜肴和制作豆制品小吃的技巧,鼓勵推出將豆類與其他食物搭配食用的“食譜”,如大豆與谷物、豆類與肉類等等,既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又能實現營養互補。鼓勵人們選擇多樣化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漿、豆腐幹等,以滿足不同人群對營養和口味的需求。

從産品供給角度,加工業可以更多融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和産品創新形態,除了傳統豆制品及豆奶等以外,結合當前民衆關心的優質蛋白補充、腸道健康、免疫健康等,將大豆本身營養與其他功能成分或熱門食品形態結合,開發方便美味適合不同人群選擇的預包裝零食化産品,便于消費者在不同生活場景中都有機會食用。2022年我國大豆産量2028萬噸,除了加工大豆蛋白和傳統豆制品食物以外,從原料供給角度,給了現代食品加工業更大的施展空間去滿足消費需求。

豆類對糧食安全、營養、健康、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都有著巨大的貢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明確提出:豆類是飲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和地球健康具有多重益處,包括大豆在內的豆類在許多國家的膳食指南中被推薦爲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重視大豆及其制品在餐桌及日常膳食中的地位,並適當增加其攝入量。平衡膳食、多吃大豆。

來源:農民日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