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與果郡王,甄嬛自己都不知道更愛哪個,槿汐只用八字道明一切

坤哥的書影世界 2024-05-09 20:45:40

甄嬛更愛皇帝,還是更愛果郡王?如果單單從甄嬛和皇帝走向決裂的結果來看,很多人認爲她真正愛的是果郡王,而設計害死皇帝,也是她爲了果郡王而采取的複仇行動。

可是有一個細節大家注意到沒?皇帝駕崩,甄嬛並沒有如預期的那般大快人心,如釋重負,而是痛苦流淚。四阿哥登基,甄嬛做了太後,她卻日日佩戴皇帝送給她的定情之物玫瑰簪子。

 

甄嬛此般種種,又是爲何呢?

其實更愛皇帝,還是更愛果郡王,這本就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或許甄嬛自己都不知道。可是槿汐當初卻用八個字道明了甄嬛的種種抉擇。

火燒眉毛,且顧眼下。

僅僅因爲一句菀菀類卿,真的能讓甄嬛下這麽大的決心徹底與皇帝決裂而執意出宮嗎?

 

其實,仔細想一想當時甄嬛的處境,就能知道,她執意出宮不是一味地和皇帝較勁怄氣,而是爲了她的母族甄家。

當時,甄嬛的父親被人陷害,馬上就要被皇帝發配到甯古塔,而且在獄中又身染惡疾,性命堪憂。

甄嬛誕下胧月公主後,皇帝表態不會因爲甄家的事情而牽連到她。這也就意味著,只要甄嬛服軟低頭同意和皇帝重修舊好,那麽就相當于領了皇帝這個情,那麽保全自己的同時就無法保全自己的家人了。

甄嬛一心愛慕皇帝,皇帝卻把她當別人的替身,說到底是皇帝傷害了甄嬛,甄嬛此時表現得越難受,就越說明她對皇帝的愛有多深,越是能讓皇帝看到她的心碎而心生愧疚。

 

甄嬛不僅沒有接受皇帝的恩寵,還給女兒起名爲“绾绾”,寓意長發绾君心。

當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産生愧疚的時候,他才會心甘情願地去默默幫助她,守護她,成全她,不忍繼續傷害她。

 

所以皇帝對甄遠道的忌憚和處置也就到此爲止了。甄家人雖然被發配至苦寒之地甯古塔,但卻保住了性命。

面對整個家族的滅頂之災,甄嬛無暇顧及自己的私情,當真是火燒眉毛,且顧眼下。

後來,甄嬛到了甘露寺,又被驅趕至淩雲峰,受盡苦楚。她雖不是心戀榮華富貴之人,但也沒清高到想要自討苦吃。

甄嬛從小養尊處優,哪過過這樣的苦日子。在她處處受困的時候,果郡王一次次伸出援手主動送溫暖,表心意。

 

甄嬛作爲一個弱女子,在自己極其疲憊和無助的時候,也是特別希望有個堅實的肩膀能讓她依靠,這是求生的本能。在一個人最脆弱的時候是最容易接受別人的情意的,甄嬛也不例外。

在淩雲峰的日子,甄嬛選擇依靠果郡王,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精神世界也得到慰藉,而且她遠在甯古塔的家人也時不時能得到果郡王的關照。這對當時的甄嬛來說,已經非常好了。

起碼她在皇帝之外,又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舒太妃說,大清國自開國以來,還從沒有過廢妃回宮的先例,所以就算皇帝徹底將甄嬛遺忘,那麽她也可以和果郡王過後半輩子的閑雲野鶴的生活。

只可惜命運弄人,果郡王下落不明,被傳死訊,此時甄嬛又得知自己的父親在甯古塔身染重病。

 

她想等果郡王,可是她的父親等不得,她想救父親,就只能辜負果郡王。因爲她現在能依靠的只有皇帝的舊情。

爲了獲得舒太妃的諒解,她只好說她回宮不僅是爲了自己的家人,更是爲了給果郡王報仇,爲了保全果郡王的孩子。

 

如果甄嬛是個戀愛腦,那麽她在看到果郡王死而複生的時候不會那般克制,她的克制和理智說明她的一切選擇都是基于現實。

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成爲橫在她和皇帝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真相漸明,皇帝也日漸衰老,一切的現實擺在眼前,甄嬛只能爲自己選擇一條更穩妥的道路,那就是奪權。

 

甄嬛對皇帝也好,對果郡王也罷,談不上更愛誰,她堅守的一直都是自己求生的本能。

而這一切愛和恨,都在皇帝駕崩後得到釋然,回首過往,她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昔日的感情。

0 阅读:28

坤哥的書影世界

簡介:看有深度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