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連虧三年,兩大主力品牌被吐槽漲價

紅星資本局 2024-03-19 19:30:19

上半年盈利後,呷哺呷哺(00520.HK,爲與品牌區分,以下簡稱“呷哺集團”)今年還是沒能扭虧爲盈。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日,呷哺集團發布盈利預告,2023年預期淨虧損約1.8億元至2億元之間,這已是呷哺集團虧損的第三年。

在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呷哺集團的幾大品牌還陷入了輿論漩渦:主力品牌呷哺呷哺、湊湊火鍋被消費者吐槽漲價、太貴,新品牌趁燒被曝閉店、門店持續虧損。

紅星資本局詢問呷哺集團對呷哺呷哺、湊湊漲價的解釋、2024年對各品牌的規劃及如何扭虧爲盈等問題,截至發稿時,對方暫無回應。

資料配圖 圖據視覺中國

(一)

上半年盈利、全年虧損

呷哺呷哺連虧3年

近日,呷哺集團發布盈利預告顯示,2023年,集團預期2023年收入約59億元,同比增加約25%,預期錄得淨虧損約1.8億元至2億元之間,虧損較上一年度有所收窄。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呷哺集團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虧損。2021年呷哺集團淨虧損2.93億元,2022年淨虧損擴大至3.53億元。

2021年呷哺集團解釋虧損原因爲:全年關閉約230家餐廳導致的長期資産一次性虧損,以及因爲部分餐廳經營業績下滑而導致的計提減值虧損,合計約人民幣2.2億元。

對于2022年的虧損,呷哺集團解釋原因爲:許多地區的餐廳受到疫情的影響,餐廳的堂食被要求暫時停業或限制營業時間而無法充分營業,但同時該等餐廳仍然産生若幹固定經營開支,如租金開支及員工成本。

前兩年,呷哺集團主要將虧損歸咎于疫情影響、門店關閉,但2023年,呷哺集團仍然虧損。

呷哺集團解釋預期虧損主要是因爲:謹慎複盤預計關閉及持續虧損餐廳,2023年計提相關資産減值損失不高于1.6億元,同時,當前餐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且消費疲軟,消費降級對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帶來沖擊,導致其業務尚處虧損。除此之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呷哺集團部分附屬公司遞延稅項資産同比減少約0.60億元也是呷哺集團虧損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的是,呷哺集團今年上半年出現了扭虧爲盈的局面,但全年看結果並不如人意。紅星資本局咨詢呷哺集團爲何會出現這一局面及其在下半年經營遇到的問題,截止發稿時,對方暫無回應。

(二)

被消費者吐槽漲價

呷哺呷哺人均消費持續上升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呷哺集團持續虧損的這幾年,其主營火鍋品牌呷哺呷哺也被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變貴了”。

消費者易女士(化名)告訴紅星資本局,其在三年前點的一份呷哺呷哺套餐大概49元,包括一份肉、蔬菜和主食,但現在相似的套餐漲到了69元。

還有消費者表示,2024年1月和2023年12月點的同一套餐分量也不一樣了,蔬菜拼盤裏的蘿蔔、凍豆腐從2個變成1個,雞蛋也沒了,買套餐如果選原味或壽喜鍋底之外的鍋底,需要加錢。

紅星資本局查詢呷哺呷哺小程序的北京朝陽大悅城門店發現,目前呷哺呷哺的套餐不低于67元。而在套餐裏選擇鍋底、飲料、主食,均可能面臨加價的情況。如選擇原味或壽喜鍋以外的鍋底,需要加3元或6元;若選擇的飲料爲冰飲,需要加6元;若選擇的主食爲速食面,需另加1元。

紅星資本局咨詢呷哺集團近兩年是否有漲價情況,漲價詳情與原因是什麽、是否與持續虧損的業績有關等問題,截至發稿時,對方暫無回應。

財報數據顯示,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費額也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2018-2022年,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費額從53.3元一路漲至63.9元,2023年上半年下降至58.2元,但相對2018年來說整體呈現上漲趨勢。

截圖自呷哺集團財報

在人均上漲的同時,呷哺呷哺的同店銷售額卻在持續下降。2018年至2022年呷哺呷哺的同店銷售額分別爲36.25億元、35.76億元、25.85億元、22.11億元(2021年財報顯示爲23.70億元)、17.02億元。翻座率也在下降,2018年至2022年分別爲2.8、2.6、2.3、2.3、2.0。

截圖自呷哺集團財報

(三)

湊湊尚處虧損

新品牌趁燒開始閉店

除呷哺呷哺外,呷哺集團的湊湊火鍋人均也呈升高趨勢。2019-2022年,其人均消費從131.5元上漲至150.9元。

2023年上半年,湊湊火鍋人均下滑至133.4元,但高于不少同行,如海底撈(102.9元)、九毛九集團旗下的慫重慶火鍋(121元)。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今年年初,湊湊也陷入了漲價的輿論漩渦。

2月,湊湊新菜單上線後,被消費者吐槽變相漲價。據南方都市報,有消費者稱,自2月起,湊湊火鍋的鍋底價格出現明顯上漲,部分菜品的價格也比以前貴了。3月7日,“湊湊火鍋人均消費高于海底撈”“湊湊火鍋回應新菜單被指變相漲價”均被熱議。

值得注意的的是,湊湊的淨收入在2019-2021年上漲三年後,于2022年出現了下滑。翻台率則從2019年開始持續下滑,從2.9降至1.9。2023年上半年,湊湊翻台率同比上漲至2.1,但相比于2019年同期的4.1下滑不少。

據民生證券劉文正、饒臨風等分析師,2023年上半年湊湊翻台率較19年同期下滑,主要是湊湊2019年品牌熱度處于高位基數較大所致,2023年以來湊湊品牌熱度逐步趨穩,步入穩步發展階段。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呷哺集團2023年業績預告還表示,湊湊目前“尚處虧損”。

湊湊于2016年推出,本是呷哺集團看好的第二增長曲線,背負著呷哺呷哺定位向上的“使命”,如今卻面臨著熱度下滑、尚處虧損的局面。

爲找新的增長點,呷哺集團于2022年9月推出了高端燒烤品牌“趁燒”。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趁燒的客單價在250元左右。據呷哺集團創始人賀光啓介紹,趁燒全國首店在上海市場表現出色, 在2023年春節期間日均接待過千人 客流。基于成功的市場表現,趁燒品牌計劃在2023年啓動全國範圍內的連鎖化開店戰略,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2023年,趁燒擬在中國大陸開設約20家新店。

不過,在還未實現20家新店之時,趁燒卻傳出閉店的消息。

紅星資本局3月19日查詢趁燒小程序發現,目前其有上海2家、廣州1家門店。

據媒體報道,趁燒門店最多時有8家,在剩下的3家門店中,廣州門店將于3月底閉店,該店每個月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紅星資本局咨詢呷哺集團趁燒多地閉店原因、呷哺對其的規劃及是否考慮將趁燒定位下移至中端等問題,截至發稿時,對方暫無回應。

紅星新聞記者 張露曦 俞瑤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2 阅读:1277
评论列表
  • 2024-03-20 07:25

    哈爾濱的呷哺呷哺都快沒了,前幾天滿大街都是,現在幾乎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