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空墨水瓶引發南洋公學全校退學,也催生了複旦大學

史海撷英 2024-03-06 16:21:03

李白曾說:“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當年會稽山的愚婦輕視貧窮的朱買臣,可後來朱買臣卻成爲了會稽太守。所以啊,貧窮不可欺,少年不可欺。

晚清時期,是中國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的時期,學生們紛紛投身于愛國行動中,他們迫切地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科學技術最好的地方就是學校,于是各大高校應運而生,其中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大學,就有“南洋公學”和“北洋大學堂”。

南洋公學中國近代曆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它的首任校長是有“中國實業之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之稱的盛宣懷。它們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延續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教育曆史,開啓中國近代教育的航程。

然而這個“南洋公學”,卻發生了一件中國學運史上如“一聲霹雳”的“墨水瓶事件”,小小一個墨水瓶差點讓這個學校倒閉!這場運動當時轟動了整個中國,猶如一聲“驚雷”,震耳欲聾,梁啓超公開贊譽“這必將成爲中國教育史上一最大紀念”。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退學的學子還另辦了一所學校,如今已成亞洲名校。這究竟是爲什麽呢?

南洋公學建立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的上海,如今交通大學的前身,在當時可謂頗有名氣。然而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我國的學生一直在私塾、科舉、仕途的無限循環下,一心只讀聖賢書,開辦新式學堂,一股腦學習新制度,哪兒有那麽容易?

南洋公學

于是,著名的“墨水瓶事件”發生了。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初六(1902年11月5日),公學5班上課時,負責文科教習(明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的郭鎮瀛發現自己的桌子上放了一只洗幹淨的墨水瓶。

這可不得了,老夫子火冒三丈,封建的思想根深蒂固,他覺得學生在捉弄他。在當時,墨水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古人說別人有文采時都會說:“他一肚子墨水!”當時郭鎮瀛見到此時非常氣憤,他認爲,這個空墨水瓶是在諷刺他胸無點墨。這樣的情況時常會有,因爲老教師不理解學生們的新思想,常常産生對立情緒。

當時郭鎮瀛教習被憤怒蒙蔽了內心,一心認爲有人故意惡作劇,于是決定嚴查此事,可他問了全班同學,這是誰做的?沒有一人承認,也沒有一人揭發,于是郭鎮瀛決定拿個別同學開刀,威嚇離自己最近的學生伍正鈞:“限你三日告發,遲則加罪。”此時,另外一名學生和伍正鈞有怨,怕伍正鈞說成是他做的,于是先告狀,誣陷此事爲伍正鈞所爲,于是,教習郭鎮瀛請校方開除伍正鈞,又給五班同學加上了“藏匿不告”之罪。

兩日後,伍正鈞被開除,但此事遭到了五班學生強烈反對,全班同學集體抗議,和校方申辯,但仍然無濟于事,于是五班學生表示願意集體退學,以示對這種不公行徑的反抗,當時的南洋大學屬于名校,師資力量雄厚,人才濟濟,同樣,雖然班級不同,但友情仍在。五班學生退學之前和其他班的人一一道別,並且說明事情的原委,他們表示:“自己之所以退學,是爲了公開反對學校的專制。”但當時學堂總辦汪鳳藻卻堅決不讓步,不肯辭退郭鎮瀛,也收回開除和記過的處分。反而認爲,五班學生“聚衆開會,倡導革命”,欲將五班學生全部開除,而這一行爲引起了全校的學生的憤怒,正如五班學生當時所說,學校這樣的行爲是“專制”,于是全校200多名學生找到汪鳳藻,希望他能收回成命。

汪鳳藻大怒,表示“五班已經開除,非諸生所能幹預”,那一批的青年都是有思想有血性之人,聽到汪鳳藻這番話,學生也憤怒了:“是等奴隸教育,凡爲國民,誰能堪之?我輩居此何爲者?”于是全校學生決定集體退學。當時蔡元培是特辦主任,他也試圖爲學生辯護,爲那些受到不公待遇的學生據理力爭,讓校方考慮考慮學生的要求,但無濟于事。200多名學生排列整齊,在南洋公學最後的一刻,他們三呼“祖國萬歲”,之後井然有序離校,蔡元培亦憤然辭職。他們都走後,學院中空空如也,只剩下幾個老師歎氣。最後汪、郭二人也不辭而別。

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選擇了辭職,跟著孩子們一起離開了學校。他把這些孩子帶到了“中國教育會”,請求幫助,在教育會負責人章炳麟等的支持下,當即成立了“愛國學社”,使退學學生得以繼續學習。

全校200多名學生全體退出了學校,只有些老師和領導待在學校,整個學校幾乎空了。可以說這一次行動,對封建專制下的學校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社會輿論也對他們給出極高的評價,《新民叢報》等報刊公開發文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蔡元培的好朋友馬相伯租用徐家彙老天文台余屋,創辦了具有“中西大學堂”理念的震旦大學院(“震旦”爲梵文,“中國”之謂,含“東方日出,前途無量”之意),自任院長,3月1日開學,當時離開南洋公學的大批學生紛紛趕來。

馬良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耶稣會想要來插手,把震旦變成他們的教會學校,讓馬相伯去“養病”。學生嘩然,宣布要集體退學,馬相伯看到同學們簽字的退學名單,忍不住老淚縱橫。

在嚴複等名流支持下,他們又另建一所學校——複旦公學,複旦二字撷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雲爛兮,糾缦缦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其本意是“追求光明”,同樣也有複興中華之意,也就是今天的複旦大學,已經成中國一流名校。

2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