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洪而開”四個字泄露天機: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時候,就已經注定晁蓋必死?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5-17 11:54:00

在宋朝史料和筆記中,梁山只有三十六天罡,其中有晁蓋也有宋江:“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爲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

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晁蓋死後,魯智深、張橫、呼延綽(即呼延灼)才加入,南宋龔開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鐵天王”晁蓋位在倒數第三,還在雙尾蠍解寶之後,僅在金槍手徐甯和撲天雕李應之前:“毗沙天人,澄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

史料和筆記中的晁蓋都是在三十六天罡聚齊之前就已辭世,施耐庵寫《水浒傳》的時候,也遵循了這一事實,于是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謎題:晁蓋作爲梁山第二任寨主,在宋朝筆記中比雙槍將、一撞直董平還勇猛,爲什麽不明不白就死了?

《大宋宣和遺事》中的晁蓋確實比董平還能打,押差董平帶著三十個衙役抓捕了晁蓋的父親晁太公,結果“行至中途,遇著一個大漢,身材叠料,遍體雕青,手內使柄潑镔鐵大刀,自稱‘鐵天王’,把晁太公搶去。”

董平因爲丟失人犯而被縣令暴打,一氣之下也投奔了梁山,在三十六天罡中也占據了一把交椅。

宋朝史料和筆記中,晁蓋死後,宋江坐了頭把交椅,吳用坐了第二把交椅,玉麒麟盧俊義(也寫作李進義)排名第三,在小說中,梁山真正的二把手也是吳用而不是盧俊義,就連宋江做事,也要看吳用的臉色——宋江想招安,被吳用指使阮小七和李逵攪局,在大庭廣衆之下,吳用對宋江說話也很不客氣:“哥哥你休執迷,招安須自有日。如何怪得衆弟兄們發怒,朝廷忒不將人爲念。如今閑話都打疊起,兄長且傳將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只。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

衆好漢都支持吳用的意見,宋江氣得直翻白眼卻無可奈何,也許從那一刻起,宋江就應該意識到,真正的梁山之主是智多星吳用,而不是他黑宋江:吳用陰險毒辣,公孫勝法力無邊,林沖武藝高強,這三人都曾是晁蓋嫡系,他們聯手弄死宋江,就像碾死一只螞蟻一樣容易,花榮和李逵可能連出手的機會和膽量都沒有。

吳用和林沖、公孫勝都是晁蓋的“好兄弟”,也是梁山“元老派”,這三人並沒有深究晁蓋中箭的原因,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特別是林沖和吳用,在晁蓋剛死、史文恭尚未就擒的情況下,就違背晁蓋遺言,力推宋江上位:“林沖與公孫勝、吳用並衆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爲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爲首,與衆等請出保義宋公明……”

晁蓋屍骨未寒,“衆兄弟”就把他當成了空氣,這些看似難以理解的事情,我們回過頭去看宋仁宗時期的“洪太尉誤走妖魔”,或許就能理解了: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時候就注定晁蓋必死:遇洪而開四個字已經泄露了天機。

洪太尉誤走妖魔是宋仁宗時期,那時包拯是“開封府主包待制”,這說法很符合史實:包拯並沒有當過龍圖閣大學士,也沒當過開封知府,他是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當年對包拯的稱呼多爲“包待制”而不稱其爲“包知府”或“包府尹”——北宋前期開封府尹位在尚書下、侍郎上,從一品或二品,一般由儲君擔任,其他人只能“權”,也就是以代理的身份負責實際工作。

“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官銜很長,他跟真正的三公級太尉不是一回事,所以才幹了跑腿傳旨的差事,也就是這個洪信好奇害死貓,打開了“伏魔之殿” ,放倒了石碣挖起了石龜,這才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個魔星。

金聖歎認爲即使洪信不打開萬丈地穴上面的青石板,那些妖魔也早就跑出來了:洪信在上山途中遇到的一虎一蛇,就是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他們也是水浒傳最早出現的山賊,也是明朝開國雙帥中的中山王徐達和開平王常遇春——虎爲山中王,蛇在很多地方都叫“長蟲”。

洪太尉誤走妖魔,放出的一百零八顆魔星,當然就是後來的天魁星及時雨宋江、天罡星玉麒麟 盧俊義、天機星智多星吳用等人,其中並沒有托塔天王晁蓋——在施耐庵的水浒原著中,晁蓋並沒有“星號”,也就是不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列。

晁蓋作爲梁山關鍵人物,卻不在被鎮壓的魔星之列,那麽他當時在哪裏呢?我們從他的名字和洪太尉的舉動中就能窺見天機:“衆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齊並力掘那石龜,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約有三四尺深,見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圍……衆人把石板一齊扛起,看時,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只見穴內刮喇喇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裏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沖上半天裏,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睿智的讀者諸君,此時可能已經發現了晁蓋的真身,就是那塊大石板:有這塊石板壓著,那一百零八顆魔星,根本就不會四處流散作惡!

與宋江的有野心沒賊膽不同,晁蓋只想守住梁山那一畝三分地,專門劫富濟貧,並不主動找朝廷的麻煩,也很瞧不起用梁山名義偷雞吃的盜賊:“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並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爲主,全施仁德于民。”

晁蓋一心求穩,只要能把衆兄弟攏在身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論秤分金銀就好,絕不會去嘲笑黃巢殺李唐皇族沒有斬盡殺絕,也不想“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

洪信帶水,宋江帶水,及時雨送到江裏,那就是大洪水,在大洪水之下,晁蓋自然“遇洪水而離開”,“遇洪而開”其實是雙重偈語:一重是洪太尉誤走妖魔,一重是宋江沖走晁蓋。

如果不是天機早已泄露,晁蓋中箭身亡後,能掐會算的入雲龍公孫勝怎肯善罷甘休?

我們細看水浒原著,就會發現公孫勝參與智取生辰綱別有用心:他並不在那點錢財,如果他想取生辰綱,根本就不用大費周章,他撺掇晁蓋動手,就是想給那一百零八顆魔星找一個歸宿。

公孫勝一開始選定的真命之主是晁蓋,但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後,他就發現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遇洪而開”四個字到了羅真人那裏,肯定會有另一番解釋,公孫勝眼看天命不可違,只能滿懷惆怅地離開梁山——如果晁蓋真是死于宋江暗算,公孫勝的離開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天機已泄,不可逆轉,想讓一百單八將潛伏爪牙靜觀時變或抗擊金兵拯救百姓已經不可能,所以揭穿宋江、替晁蓋報仇,已經毫無意義。

公孫勝走了,晁蓋之死就成了不解之謎,我們說晁蓋就是鎮壓宋江等人的青石蓋板,也未必完全准確:天機難測,有時候一篇偈語能解讀出好幾種含義,比如智真長老、羅真人給魯智深、公孫勝的預言性偈語,就不是一般人能悟透的。

于是我們最後的問題就出來了:洪太尉誤走妖魔,解開蓋板那一刻,是不是就暗示晁蓋已經完成了使命該消失了?晁蓋不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列,這位鐵天王晁蓋,又上應哪位星宿?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