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爲何不稱帝,是不敢嗎?

夢沉古道 2024-03-02 20:00:29

司馬懿作爲晉朝真正的創立者,要比稱帝的司馬炎貢獻大多了。司馬炎就是在祖父、伯父和父親拼命的基礎上,吃現成的建立了晉朝。那麽,司馬懿爲何不自己稱帝呢?其實這個很簡單,就是時機不夠成熟。1.要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從臣子到帝王需要一個過程,不僅自己家族要轉變,臣子也要轉變,百姓也要轉變,司馬懿不著急稱帝,是因爲他不傻,皇帝的寶座,不是那麽容易坐的,從東漢末年起,有很多人爲了這個寶座喪命。司馬懿必須要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才可以稱帝,這也符合他一貫的風格,畢竟曹家經營了三代,根基還在,就連司馬懿的三弟也要裝模作樣的做曹魏的純臣,足見曹魏的影響還是在的,尤其和曹操一起起事的老臣及他們的後人,也很容易在關鍵時刻發難,但只要司馬家不篡權,他們就沒有對付司馬家的理由,這就是司馬懿不篡位的根本。

70歲奪權的司馬懿顯然無法預料自己會在某一天突然去世,那麽篡位就顯得很唐突,兩個兒子如果擺不平終于曹魏的實力,反而由主動變成了被動。

2.曹操已經做了一個榜樣。司馬懿不篡位還有一點原因就是對比曹操,曹操實際在去世前已經具備了奪取漢朝天下的實力,爲何他沒有那麽做,主要原因是還是漢朝臣子帶來的篡位負擔,王莽之後,篡位之人,基本處于被唾棄的地位,曹操是妥妥的漢臣,而曹丕則不是純正的漢臣。曹丕的魏王是可以繼承的,這種繼承,不是漢朝廷賞賜,而是來自家族的傳承,因此曹丕之魏已經脫離了漢,實現建立新王朝的目的。司馬懿作爲曹魏老臣,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司馬懿取得了在曹魏的絕對權力後,還需要通過兩個兒子來消化,如果司馬昭沒有突然去世的話,司馬昭完全可以取代曹魏實現自立,只不過突然的變故,把建立新王朝的使命,留給了司馬炎。

3.蜀吳的外部壓力不得不考慮。如果司馬懿活著的時候,能夠滅掉蜀漢或者東吳,那麽司馬懿有可能稱帝,有外患的情況下,司馬懿不具備稱帝的條件,如果外患和曹魏內部反對司馬懿的力量結合,司馬家會很難受,尤其蜀漢邊關的將領,需要司馬家利用一段時間來擺平。司馬懿充分利用曹魏朝廷的軀殼,爲自己家族謀求利益,確保了實現從曹魏到司馬家的過渡。

4.繼承人問題不好解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42歲,司馬師還沒有兒子,幾乎注定司馬師這輩子就沒有兒子,這對于司馬懿繼承人選擇是個很大的問題。選擇司馬師,司馬師無子,如果司馬懿稱帝,最終也要落到司馬昭手裏,索性暫時放棄稱帝。最麻煩的是一旦,司馬師真的晚年有子,將無法破解司馬昭及其兒子的影響。這就是當時司馬懿要面對的繼承人情況。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