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32萬買健身課,一天六七節淩晨才結束!網友:花錢上班?

旺旺屋 2024-04-02 22:03:01

4月2日,#女子花32萬買健身課被安排一天六七節#的話題引發網友關注。

據海南網絡廣播電視台報道,近日,熊女士稱自己在2022年4月到7月期間在海口某健身房被銷售和教練忽悠,花費32萬購買了900堂健身課,導致每天上7堂課,比上班還要累。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對健身行業和消費者權益的討論。

該女士試圖和教練溝通調整課程安排,但教練只是回應說這是訓練計劃。

據悉,健身房安排了該女士每天6到7節課,每節課持續一個小時,導致她每天的訓練時間長達6到7個小時,甚至到淩晨1-2點才結束,每周最多只能休息一天。這嚴重超出了該女士的承受範圍,讓她感到疲憊和抱怨。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對此,海口市監局龍華分局金貿監督管理所表示,接下來將按照雙方當時簽訂的合同協議協調退款。

消費者應該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制訂健身計劃,注意適度休息。同時,健身教練和健身房也需要照顧消費者的健康,承擔起指導和保護的責任,避免過度訓練導致問題。呼籲人們保持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進行健身,追求健康的同時也保持合理和適度。

網友評論:

健身房不能把客戶累垮

讓自己賺翻

如此超乎常理的事情,曝光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調侃說,“這健身房的杠鈴是金子做的嗎?”“這究竟是花錢健身還是花錢上班?”

健身課程的設置本來應該是根據客戶的健康狀況,體能情況及健身目標去量身定制,但由于消費者普遍專業性不足,並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達到目標,所以才需要請私教指導,但很多健身機構都將私教的收入與賣課情況挂鈎,這就會出現爲了多賣課而無視消費者實際需求和能力的情況。

像熊女士這樣一次性購買900多節健身課程,爲了把課上完每天加班加點,甚至還要熬夜健身,無疑是相當不科學,不專業,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範圍,對身體造成嚴重負擔,可能還會引發運動傷害,健身變“傷身”。而當她實在無法堅持這樣高強度的訓練,想要放棄退款時,健身機構就立刻“變臉”,不聞不問,這不就是變相地逼著消費者把自己累垮,讓商家賺翻?

熊女士的遭遇雖然比較極端,但類似的事情在健身私教領域不算罕見。爲了吸引消費者辦卡買課,一些健身房套路百出,手段翻新,讓人防不勝防。

年卡費動辄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私教課更是貴得“沒有上限”,但健身教練的入職門檻卻很低,有些教練7天就能拿到證,賣課大于上課,營銷重于實效;爲了讓客戶不斷掏錢,一些健身房還鼓勵教練跟學員“培養感情”,好好的健身訓練搞得跟“殺豬盤”一樣。整個健身行業更存在諸多不規範經營的問題,先賣卡再開店、超範圍經營、合同存在霸王條款、虛假營銷誇大效果等,一旦産生消費糾紛,有時消費者連個負責的人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了,買課時有多爽快,退課時就有多艱難。

健身行業的糾紛不斷,一來是因爲預付卡消費模式,讓消費者一開始就處于弱勢地位,一旦被銷售人員的說辭誘導或誤導,把錢掏出去了,就很難要得回來;二來也因爲整個行業的經營觀念存在問題,不少健身機構根本沒有將服務質量放在首位,心思都用于撈錢,而不用于上課,消費者的體驗怎麽會好呢?身體又怎麽會好呢?

遏制健身房亂象,首先要靠相關部門主動作爲,制定相應的規定和行業自律公約,提高從業標准和門檻,明確銷售和服務規範,清理違規機構,打擊違法行爲,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消費環境。

消費者也要多長個心眼,認清健身機構的資質和口碑,不要輕信任何口頭承諾,任何事項都要以合同爲准。據相關法律法規,單張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1000元,凡是拿出一個天價課程要你付錢的,都得小心,別隨便同情心泛濫,增加自身的消費風險。一旦權益受損,更要積極維權,不能隨便吃啞巴虧。

只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清醒、更理性、更較真,行業的烏煙瘴氣才能被掃除,健身行業才能真正回到正軌,給消費者帶去愉悅和健康。

0 阅读:22

旺旺屋

簡介:旺旺屋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