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新征途的江蘇銀行,正在開啓一場深層次“進化”

老虎財經 2024-05-14 21:30:39

面對銀行業的“周期迷霧”,江蘇銀行如同一位熟練的舵手駕馭著巨輪,不僅穩住了航向,更在風浪中尋得了增長的契機。

再出發,需要不同以往的定力、動力和耐力。

當下,銀行業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大分化時代。伴隨著上市銀行2023年報及2024一季報的陸續出爐,淨息差承壓、中收普遍下滑等趨勢愈加明顯。那麽銀行業如何應時而變,把握這些新變化?

作爲是全國 20 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江蘇銀行給出的答案是,拿出“翻越萬重山”的勇氣和行動,檢視得失、精准施策,向創新、向管理、向戰略要動能,找到長遠的驅動力。

從江蘇銀行發布的2024年一季報可以看出,報告期內,該行各項業務穩健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開門紅”。

數據顯示,在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數上,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速仍高達11.72%,與此同時,該行的淨利潤達到90.42億,同比增長10.02%,可以說日賺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量上面的增長,自去年以來,江蘇銀行新管理層一直在進行戰略優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度布局“五篇大文章”、“新質生産力”,重塑了增長的動能。

迎接新周期

銀行業數百年曆史的一大啓示是,跑得快不重要,關鍵是能否走得穩、走得遠。

從銀行誕生的第一天起,“順周期性”就是刻在骨子裏的基因。這一特性決定了“宏觀”因素對銀行業長期穩健發展形成了一定桎梏。

公開數據顯示,在持續加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大背景下,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一季度合計營收同比增速爲-1.9%,淨利潤同比增速爲-0.6%。

在此背景下,江蘇銀行卻通過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高,實現了“大象起舞”。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行總資産進一步突破3.6萬億元,單季度增速創近7年以來新高;營收同比增長11.72%,淨利潤同比增長10.02%,在行業經營整體承壓、自身相對高基數的背景下繼續實現了“兩雙”增長;年化ROE、ROA進一步提升至15.38%、1.05%。

這也意味著,相較于整個行業表現,江蘇銀行已經獲得了穿越傳統順周期經營的“船票”。而這不僅需要有“走在曲線之前”的前瞻性戰略布局,更離不開“翻越萬重山”的勇氣和行動。

具體來看,在對公、零售、金融市場三大基本盤上,江蘇銀行均呈現穩健發展勢頭。

先來看零售業務。據了解,零售相對于傳統同質化的存貸業務擁有更深的護城河,零售護城河一旦建立,便擁有了長坡厚雪般競爭優勢。

江蘇銀行顯然早已洞悉這一趨勢,不斷深耕零售,持續優化業務結構,重點提升零售和非息收入占比,構建輕型銀行。首先是量上的提升,截至一季度末,江蘇銀行對私存款余額超79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10%。

此外,繼2022年成爲首家零售AUM突破萬億的城商行後,今年一季度,該行零售AUM更是突破1.3萬億元,繼續領跑城商行。

當然,銀行要走在曲線之前也離不開對公業務的轉型升級。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對公貸款新增投放16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88%,基本追平了去年全年投放總量;對公存款新增184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79%,更是已大幅超過了去年全年增量。

在全方位提升綜合經營質效的同時,江蘇銀行亦是一位極具實力的“投資高手”。今年一季度,該行實現投資收益39.04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18.36億元,兩項合計同比增長62.64%,顯著超越A股上市銀行加權平均增長率。

盈利增長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在風險管控方面取得的成果。

僅以不良貸款率這一關鍵指標爲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91%,與年初持平,連續多年保持在“1%”以下。

而得益于風險消耗減少,作爲“資産安全墊”撥備覆蓋率總體保持穩定,一季度末,該行不良撥備覆蓋率爲371.22%,風險抵禦能力較爲充足,反哺利潤空間充足。

俯仰皆拾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江蘇銀行正在以不同過往的定力、動力和耐力,進入擡頭摘果子的新周期。

價值升維之旅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不同于國際上對銀行業功能的理解,中國銀行業承擔著特殊使命,不僅是“營利機構”,更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金融強國的關鍵力量。

回望過去,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史,本質上就是行業“價值核心”伴隨時代進程不斷煥新的曆史,而銀行業的發展也與時代價值的實現相輔相成。

在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存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等問題的同時,也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成爲金融機構的重要工作內容。

江蘇銀行以江蘇爲“根據地”,服務于整個長三角地區,將中央確定的“路線圖”轉化爲“施工圖”,不斷加大對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領域的信貸傾斜力度。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以“五篇大文章”的首位——科技金融爲例。目前江蘇銀行服務科技企業超3萬家,授信支持超1.7萬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近1.5萬家。科技貸款余額1800億元,近5年實現翻番,增速高于各項貸款10個百分點。

步履不停地深耕“五篇大文章”、賦能新質生産力不僅是江蘇銀行實現價值升維的關鍵,也因此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睐。

近年來,江蘇銀行多個大股東持續大手筆增持。僅今年4月,江蘇銀行大股東江蘇省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表示“基于對該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成長價值的認可”,以自有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江蘇銀行超7400萬股。

與此同時,素有“聰明錢”稱呼的北向資金也連續增持該行。據統計,一季度內,北向資金共增持江蘇銀行3.96億股,持股占比從3.70%提升至5.86%。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銀行的資本市場價值不僅體現在與時代要求相輔相成的經營基本面,同時也體現在非常顯著的高分紅價值。

根據最新發布的分紅預案,該行擬每10股派4.7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86.25億元,股息支付率繼續保持在30%,已連續四年維持這一水平。

以2023年末的股價計算,江蘇銀行的股息率高達7.03%。據統計,同一時間,36家股份行和城商行平均的股息率約爲5.61%,也就是說江蘇銀行的股息率遠高于同業水平。

此外,該行近期將召開股東會審議授權董事會決定中期分紅的議案,這意味著該行很可能會一年兩次分紅,這無疑對長期資金極具吸引力。

在如今風險偏好較低,追求確定性的資本市場環境中,江蘇銀行的“高分紅、高股息”價值突顯,或將繼續驅動股價和市值進一步走高。

掌舵者的遠見與實幹

“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當前,線上化、無接觸的金融服務已逐漸成爲客戶的基本需求。在此背景下,銀行業將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作爲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江蘇省最大法人銀行,江蘇銀行將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以更加智能化的服務方式,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這一轉型不僅爲客戶帶來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體驗,也爲江蘇銀行的長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事實上,沒有一家企業與生俱來就擁有把握時代脈搏的能力,江蘇銀行得以提前預判智能時代大潮,持續布局科技創新,離不開該行的現任董事長葛仁余。

在被稱爲“互聯網金融元年”的2013年,江蘇銀行就頗具前瞻性地預判商業銀行正進入智慧經營時代,提出要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當年,葛仁余被委以重任,擔當江蘇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主導“智慧銀行”建設。

2014年,江蘇銀行在戰略規劃上進一步聚焦“智慧化”,成爲業內首批推出直銷銀行的先行者;2019年,江蘇銀行將智慧化提升至“四化”戰略之首;2020年,江蘇銀行啓動並推進“智慧金融進化工程”。

不過,江蘇銀行在數智化轉型上並非單純追求技術的更新換代,而是通過技術的革新來實現更廣泛的賦能。

彼時,葛仁余就曾表示,金融科技創新不再是科技部門的專利,而是以內外客戶的體驗爲抓手,將金融科技基因融入前中後台的各個環節。

從技術到管理再到客戶需求,毫無疑問體現了葛仁余在江蘇銀行金融科技布局上的前瞻性。

而今,在內部管理方面,江蘇銀行推動業務流程優化,運用流程挖掘技術實現流程自動化診斷、智能化設計、敏捷化實施、智慧化運營的閉環管理,近年來自動化分析近400個流程,優化智慧財務、信貸審批、項目管理等127個。

在客戶數字運營方面,江蘇銀行加強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攻關客戶畫像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全行數字運營體系,提升業務指標價值,初步實現客戶、商機、産品的全面打通。

2023年,江蘇銀行重點打造了科創企業服務平台“蘇銀科創融”,集聚多方機構資源,爲科創企業項目投資提供資金、政策、技術撮合服務。

此外,在提升數字金融風險防控水平上,江蘇銀行構建匹配業務發展的多網格矩陣式風險模型,目前風控模型規則數量超5.3萬個,構築起全覆蓋、全過程的智慧風控體系。

可以說,金融科技正在賦能江蘇銀行的方方面面,而已升任董事長的葛仁余正在帶領這艘萬億巨輪乘風破浪。

正如葛仁余在年報中所言,新征程充滿光榮與夢想,也不乏困難與挑戰,沒有捷徑,唯有實幹。江蘇銀行將時刻保持居安思危、埋頭苦幹的精神狀態,著力構建江蘇銀行高質量發展命運共同體,努力以更加優異的業績回報廣大股東。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