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鄭州市考古博物館“動手·巧拼裝”

中原網 2024-05-04 09:45:17

中原網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左麗慧 實習生 季思源 文/圖)“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5月3日上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博物館二樓爲廣大觀衆准備了“動手·巧拼裝”活動,觀衆在動手制作樂器的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對傳統樂器相關知識的了解。

“大家可以在這裏領取木質樂器彩繪材料,然後拼接繪制。”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爲遊客提供不同種類的木質樂器彩繪材料,如箜篌、馬頭琴、秦琴、月琴、琵琶等。觀衆則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材料後在桌子上開始制作。

據了解,箜篌作爲中國傳統撥弦樂器,在宮廷和民間都有流傳;馬頭琴則是蒙古族的拉弦樂器,以琴杆上端雕有馬頭得名;秦琴又稱梅花琴,其結構和阮相似,是中國傳統彈弦樂器; 三弦琴,即三弦,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曆史悠久;月琴和琵琶同爲彈撥樂器,後者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曆史。

“這件琵琶真可愛!”“來,看我做的馬頭琴!”……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參與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一步步將樂器組裝完成,成就感滿滿。有的家長也當起了“指揮”,讓孩子拼裝、上色,現場氣氛熱烈而又融洽。

8歲的小觀衆趙梓琪表示,學校雖然開設有民樂社團,但因爲時間關系自己沒有參加,“對民族樂器一直挺好奇的,今天來博物館參觀,還能參加這個活動,真是太開心了!”坐在一旁的大四學生賈雯雯和郭夢影表示,兩人在網上看到活動預告後十分感興趣,于是一同前來體驗傳統樂器的制作,通過這個活動了解到了樂器的種類,十分有意義。

此次“動手·巧拼裝”活動不僅爲觀衆提供了一個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的機會,還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豐富了遊客們的文化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