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醫學科學院王甯利“眼”中的河南未來

大河健康報 2024-03-05 11:40:13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李倩 實習生 左詩雨日前,河南省醫學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教授王甯利的手機短信很“熱”。十天前,當他入選“21世紀全球眼科領袖榜”的消息傳出後,祝賀紛至沓來。對此榮譽,王甯利卻表現得異常謙遜。他認爲,這並非個人之功,而是中國眼科醫學在國際舞台上逐漸嶄露頭角的結果,作爲中國眼科的代表,自己只是衆多優秀眼科醫生中的一個。從事眼科臨床醫教研和防盲工作30余年,王甯利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成功完成了2萬多台手術,成爲中國完成青光眼手術最多的醫生之一。同時,他在青少年近視防控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果,被譽爲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先鋒”。作爲河南眼科醫生的“老朋友”,他不僅長期關注河南眼科的發展,許多科研成果也和河南有關。2011年起,爲了深入研究兒童近視的環境因素,他帶領團隊在安陽對5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了長達6年的隨訪研究。研究中,他率先提出並命名“遠視儲備”這一概念,認爲“遠視儲備”是學齡前兒童近視監測的重要指標。爲啥中國孩子的近視率越來越高?爲啥年紀輕輕就得老花眼?王甯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現場答疑解惑。王甯利提醒,遠視儲備是監控判斷孩子是否有近視眼傾向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就把遠程儲備消耗完了,幾乎92%都會發生近視。”此外,6年的安陽隨訪研究,他還發現對于尚未發生近視的兒童而言,較多戶外時間延緩眼軸增長的效應更加明顯;睡眠時間充足的孩子,其近視發生較少、進展較慢,說明睡眠和生物節律影響近視發生發展。這些成果爲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2021年3月,王甯利教授團隊攜手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該院南院區建設“近視防控研究中心、近視防控大數據中心和視光中心”,該團隊的入駐,爲進一步做好鄭州市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聯合做的一個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體系項目剛剛結項。”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尹磊說。加入到河南兩個多月來,王甯利深感責任重大。他深知,醫學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則需要醫工結合、多學科交叉融合。他堅信,只有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醫療界才會迎來科技創新的春天。對于河南眼科醫學的未來,王甯利滿懷信心。他表示,目前,河南眼科在不少技術領域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比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機器人醫生“嵩嶽”。在河南省醫學科學院一樓科技展廳,“嵩嶽”常常會吸引不少參觀者。放一張身份證,拍一張眼底彩照,幾分鍾後就能拿到診斷報告……這個由省醫學科學院眼科研究所所長雷博團隊通過醫工聯合研發的國際首個眼底病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機器人醫生,通過對7萬張眼底照片和120余萬標注病竈的深度學習以及臨床驗證,能夠診斷篩查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17種常見眼底疾病和臨床表現,診斷准確率在95%以上。醫學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也是王甯利和他的團隊關注的重點,他們的部分研究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王甯利表示,未來,他們將在河南通過“眼帶全身”“以點帶面”思路,從眼科人工智能研究出發,最終做全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治療體系及慢病管理。目前,王甯利計劃在省醫學科學院眼科研究所建立一個國家眼科診斷與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打造一個眼科+孵化平台,以及眼科+X等新型、創新平台。此外,他還希望在河南開展與生殖、全身系統疾病等大健康相關的大型隊列研究。省醫學科學院的成立,讓河南醫學科研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如今,王甯利這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眼科醫學專家領軍,將爲河南眼科醫學注入全新動能。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