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鶴峰:49歲男子傳承守藝33年,匠心打鐵解民需

周新聊情 2024-05-08 17:06:34

俗話說,世上三事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是自人類進入鐵器時代就開始存在的一種鍛造工藝。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打鐵這門古老的手藝,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打鐵鋪更是難覓蹤迹。不過,在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鐵匠何哲軍依然堅守著這門技藝,爲當地百姓帶來便利。

近日,走進何哲軍的鐵匠鋪,他手持鐵錘,熟練地敲打著燒得通紅的鐵棒,開板、打磨、淬火……一系列工序,何哲軍都操作的遊刃有余。

“我16歲就跟著師傅學這個打鐵的手藝,從學藝到現在已經整整33年了。”鐵匠師傅何哲軍說道。

學藝的道路無疑是艱苦的,當時家庭條件不好的何哲軍,在剛跨出學藝的第一步時,就遇到了困難。“當時拜師要300元的師傅錢,我自己沒有,都是向我四姨借的,出師了之後才去還。”

何哲軍借錢交上了拜師費,從而正式開始了他的學藝之路。今年49歲的他,已經堅持打鐵33年了。要想打一把經久耐用的鐵具,不僅在于所選的材料上,還在于切割、錘煉、煅燒、淬煉等工序上。

“打把鐮刀首先要把鐵割成刀坯,之後把刀坯夾攏,夾攏之後把鋼卡在刀坯中間,然後通過這個爐子把它燒得快融化的時候,就通過鍛打將鐵和鋼融爲一體,之後就把它開板、打磨,最後淬火。”何師傅介紹道。

何哲軍一直堅持用最好的鐵和鋼來制造鐵具。他打制的鋤頭、刀具,不僅美觀,而且經久耐用,有口皆碑。何師傅的鐵匠鋪內,每天都有不少的顧客來找他定制農具、修補農具,太平鎮龍潭村來的農戶向平華就是他店裏的常客。

“我今天是到何師傅這裏買兩把漆刀,之前買的鋤頭質量確實很好,一把要用很多年。”鶴峰縣太平鎮龍潭村村民向平華說道。

鐵器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曾經鐵匠也是農村人離不開的職業。何哲軍打的鐵具雖然得到了客戶的認可,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像很多傳統手藝一樣,打鐵的生意越來越清淡,很多鐵匠都轉了行,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何哲軍將用煤燒鐵換成了用電,不僅環保而且更加地省時。

“用電的好處,第一是環保,對個人的身體健康等多方面都有好處。再就是省時,雖然電費綜合來說比燒煤要貴,但是通過實踐之後,我一天可以多做很多事。”何師傅說道。

有了更加方便省時的方法之後,何哲軍最希望的還是有人能夠來做他的接班人,繼承打鐵這一傳統技藝。

“現在學我們這個手藝的人少,學這個畢竟還是要能吃苦,年輕人都不愛學這門手藝。但是還是希望以後有年輕人繼承我們這個手藝,因爲我們這個行業主要還是爲‘三農’服務,以後還是要繼續將這一手藝發揚光大。”何師傅充滿期待地說道。

0 阅读:8

周新聊情

簡介:高級心理咨詢師,媒體人,你的情感煩惱,我幫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