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吹捧的國産新劇,就這?

獨立魚電影 2024-05-16 10:18:56

不知道是不是魚叔的錯覺,最近的國産劇有點開挂的意思。

一部《我的阿勒泰》,分數飙到了8.7(雖然我不是很喜歡)。

還有另一部,也挺有熱度。

《新生》。

有人大贊這是「近年來最牛叉的劇」。

導演申奧,前作《孤注一擲》《受益人》都票房大賣。

這回又是詐騙題材,似乎又要出一部爆款。

井柏然飾演一個「撈男」詐騙犯,和黃覺的邪門CP也引發不少討論。

照理來講,這樣的走勢這部劇早該大爆,不止如今的熱度。

但再一看,就發現差評一樣不少。

今天播完大結局,直接被罵上了熱搜第一。

剛剛追完全集的魚叔,也有些話不吐不快。

趁著還熱乎,就來聊聊吧——

《新生》

乍一看,這部劇似乎很符合「好看」的標准:

節奏快、反轉多、尺度大。

故事一開場,就挺來勁的。

主角費可(井柏然 飾)剛出現就迅速下線。

遭人綁架,生死不明。

下個鏡頭,就是他的葬禮。

五個人接到邀請函,來參加費可的追思會。

離奇的是,這五人並非親友,卻全都被費可騙過。

總金額過億,甚至還牽扯人命。

衆人一不小心,被關進了地下室。

他們推測,只有說出自己的被騙經曆,拼湊出費可的真實面目,才能從這出去。

甚至拿回被騙的錢,知道一切騙局的真相。

這個開頭,很難不讓人想到日本推理佳作《如月疑雲》。

同樣是五名粉絲參加自殺偶像的追悼會,用對話拼湊信息,推測死因找出凶手。

還意外還原出偶像不爲人知的真實生活。

再往下看,就發現劇集融合的經典懸疑推理手法衆多。

比如阿加莎小說《無人生還》的「暴風雪山莊」模式。

風雨大作,地下室不保,衆人轉去一架遊艇上。

誰知船被越開越遠,大海之上孤立無援生死難料,更加提升懸念加速心跳。

費可的人設,也讓人想到《天才雷普利》。

出身不好,但智商超群。

心思缜密,又應變機敏,總能步步爲營策劃騙局。

比如他總能巧妙借用身邊人的身份信息僞裝自己。

再用上一個受騙人的資源,誘使下一人上鈎。

哪怕每個騙局乃至受騙人之間都有聯系,也應對遊刃有余。

費可爲騙取富商財産,成爲他的女婿。

謊稱私人財産的豪宅,其實是另一位受騙人的。

甚至對方也已經知道費可借用自己的房子。

卻在其巧妙周旋之下,仍然沒有發現騙局。

到這,又有了點韓劇《安娜》的意思。

經典敘事模式+高智商人設+奇觀式行騙過程,拿捏了觀衆的獵奇心理。

導演前作《孤注一擲》就是類似的路子。

看得出來,創作者將之前的爆款成功經驗濃縮嫁接放進劇裏。

開頭幾集看費可怎麽騙,騙多少,爽感有了。

但可惜的是,爆款不一定是佳作。

爆款口碑隱患,也一並沒逃過。

國産懸疑劇常被诟病情節唬人,細節粗糙。

且縱使看上去再惡貫滿盈的主角,也不敢是真正的惡人。

《新生》的故事發展,也並沒脫離這個套路。

**以下包含劇透**

劇集一共十集,剛過半,失蹤的費可就出現了。

完全沒有勝利者姿態——

他是被綁來的。

一切原是富商的計劃,用來糾集衆人向費可複仇。

因爲受害者中,他失去最多。

不止是四千萬財産,還有女兒的性命。

但當一場屠殺即將拉開序幕。

原本五人團中一直引導衆人講述經曆的記者卻突然發話。

稱真正的惡人,或許另有其人。

原來,每個受害者雖然被騙,但並不是費可千方百計地糾纏誘惑。

而是他們自己被費可的表象迷惑,想從他身上獲利,才上趕著掉入陷阱。

比如富商原本說的是,費可刻意接近女兒,把她迷得神魂顛倒,先斬後奏,倒逼富商接受這個女婿。

他本著檢閱女婿質量的出發點,一步步被費可塑造的假身份所迷。

而對方騙取富商的信任後,突然拿錢消失,才讓女兒崩潰自殺。

但記者追蹤了解到的版本,是富商先看中費可杜撰的家世背景。

故意撮合女兒和費可,想用女婿身份套牢他幫自家生意辦事。

也正因富商急功近利,才迅速踏入騙局。

又不顧女兒個人意願一味敷衍逼迫,疏忽陪伴。

導致女兒怒極離家,富商追趕不停,最終釀成車禍。

相似的,所有上當者在前面的講述中都有自我美化的嫌疑,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再加以杜撰。

比如金融副總被騙,根本不是費可主動攀關系。

而是他自己享受被人奉承照顧,又爲了賺錢拉費可下水,誰知反被算計。

女高管被騙,是因她隱瞞婚姻有意欺瞞。

執著于費可給的刺激和情緒價值不肯放手。

費可幾次叫停這段感情,她都不肯。

認不清事實,越陷越深。

費可的初戀女友說自己被費可下藥送給有錢老板。

實則自身出軌,費可的條件填不滿她的虛榮。

說白了,是他們的貪欲滋養了費可,成就了騙局。

看到這,魚叔有點發懵。

能理解創作者想刻畫「騙局是上當者自身欲望的鏡子」這樣的幽深人性。

但極端反轉過于機械粗糙,導致觀感滑向了「受害者有罪論」。

而緊接著對費可的經曆追溯,又將主角塑造成了墜落的天才。

費可年幼時父親出軌,母親早逝。

到了新家,後媽排外,弟弟自私。

多年來,家裏沒有他一雙固定的筷子,沒有一張像樣的床。

偏偏費可智商極高,早早保送頂尖名校。

後媽竟生出利用念頭,讓費可替弟弟高考。

就是這樣一個邪念催生了費可的複仇之心,也葬送了他的一生。

費可刻意考砸,卻被舉報收押。

出獄後想再念大學,只好僞造身份一路說謊。

成長的過程中,他似乎從沒有收獲過善意與信任。

卻都只是親人的忽視、好友的要挾、女友的背叛、長輩的利用,和一切懷璧其罪的觊觎。

一切都把未來可期的天才,逼成了詐欺犯。

劇中確實伏筆無數,不經意的鏡頭都具備功能性。

但就因這種准確的導向擠壓了人性灰度,一個又一個實在的惡反倒將費可「洗白」。

甚至最後,上當者因欲望越界伏法。

費可卻因救人死去,還被歸還了真實名字,引發觀衆複雜的同情感。

看了大結局,「爛尾」的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說實話,魚叔也有點無語。

明明都是惡人,最慘的那個就要被賜立傳,有這個必要嗎?

對比《天才雷普利》的主角。

他一開始走上欺騙之路或許確有無奈。

但創作者曾也將一份真心擺在他面前。

他依然爲了謊言與虛榮親手殺掉愛人,顯然人物與劇情維度更加豐富。

加上《新生》劇情後期反轉生硬,觀衆的容忍度也跟著銳減。

回過頭再看,前期那些刺激的看點,實際遮蔽了許多細節上的粗糙和漏洞。

像是台詞快速地引導觀衆進入劇情,但細究其實多處反邏輯。

太多角色工具人的感覺分外明顯。

尤其是女主角何珊,她追蹤費可事件的核心動力是自責。

覺得自己當年沒能及時制止費可的欺騙行爲,導致他越陷越深。

但作爲當年與費可互生過青澀愛戀的對象,這種自責背後又沒有任何實質性感情變化與行爲支撐。

因而讓她的一通宣講顯得高高在上,且說教意味強烈。

更多時候,她仿佛只是一個負責cue流程的劇本殺主持人,一個沒有感情的念稿機器。

平心而論,魚叔看前幾集也挺上頭的,但很快又下頭。

這個過程在追國産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是反複出現。

即便是爆款,像是《孤注一擲》,問題也都差不多。

沒有人物只有人設,轉變突然邏輯亂套。

電視劇增加了故事篇幅,照理說品相該更好一點,但又落入窠臼。

看上去有膽做尺度,但關鍵處總疲軟。

看來國産劇所謂的開挂,又有點虛假繁榮的意思。

就像這兩年的國産劇評分動辄高到嚇人,總是7分起步,8分不止。

但真要細看,又總會發現通病。

上一部九分劇《漫長的季節》,竟然已是一年前了。

魚叔只能再次期待,國産劇能真的開挂。

真正的「新生」,早點到來。

1 阅读:405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4:42

    果然周依然主演不行,呵呵[大笑][大笑]

  • 2024-05-16 14:09

    井柏然演得挺好,挺喜歡他

  • 2024-05-16 13:57

    這是我看了最喜歡的一部反詐劇,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這樣的題材劇

  • 2024-05-16 11:48

    反詐騙題材的劇集《獵愛陷阱》來襲,看來是要揭露一些不爲人知的內幕了,期待期待

  • 2024-05-16 11:30

    莫名其妙的結束算不算?我以爲是互相喜歡很喜歡可以一輩子的可以結婚的,如果當時不接觸我一定會後悔的,沒想到就一下子不聯系了,太難受了

  • 2024-05-16 15:20

    看來這部劇的走勢並不盡如人意,口碑和實際表現似乎有些脫節

  • 2024-05-16 12:00

    現在動不動就“神劇”,要知道在二十多年前高曙光、李強、張延主演的《如影隨形》以及陳寶國、陳瑾主演的《花非花》足可以吊打現在一衆所謂的“神劇”。

  • 2024-05-17 03:48

    如果你累了,學著去休息,而不是放棄

  • 2024-05-16 16:57

    這部劇的熱度和口碑似乎並不完全匹配,是不是又是一場營銷的炒作呢

  • 2024-05-16 20:02

    果然周依然主演不行,呵呵

  • 2024-05-16 18:05

    還說是喜歡《安娜》的必看《新生》,看了3集實在看不下去了,壓抑又無趣,《安娜》有意思多了,果然韓國這個國家不好說,韓劇還是很帶感的,國民初戀裴秀智的顔真是絕絕子,這身材這氣質這智商,贏麻了

獨立魚電影

簡介:電影從未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