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河之上》,訪南京環境資源法庭

中國法院網 2024-03-20 10:40:09

  中國首部環保司法大劇《江河之上》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劇中一支非法捕撈隊長期在“碧湖”區域捕撈鳗魚苗並出售謀利,這種使用“絕戶網”酷漁濫捕的行爲受到嚴厲查處。加強水生生物保護是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司法實踐中,南京環境資源法庭成立後審理的第一起案件就與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有關。

電視劇《江河之上》劇照。

  2019年10月18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敲響了成立後的“第一槌”——“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鳗魚苗公益訴訟案”在靖江開庭審理。該判決系首例判令從捕撈、收購到販賣長江鳗魚苗“全鏈條”承擔生態破壞賠償責任的案件。

  2019年6月28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批複同意,南京環境資源法庭正式挂牌,構建起以跨行政區劃審判機構爲基礎、相對獨立的江蘇環境資源審判“9+1”體系。自成立以來,法庭已審結2400余件案件,其中有兩個案例入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法數據庫。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爲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積極服務長江大保護戰略和長江十年禁捕計劃,落實長江保護法,依法懲治非法排汙、非法采砂、非法捕撈等行爲,審理卓航公司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科學論證基礎上明確船舶汙染案件證據認定規則,有力打擊了長江船舶汙染犯罪;在長江岸邊非法采砂民事公益訴訟案中,除了考慮采砂行爲造成的砂石資源破壞數量,還綜合考量了長江水底生物棲息環境危害程度、堤防安全與航運安全等要素,在此基礎上確定生態損害修複賠償費用。這兩個案例均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

  今年全國兩會,“放生外來物種案”被寫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附件。這是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審結的全國首例非法投放外來物種民事公益訴訟案,判決二被告對非法投放外來物種革胡子鲶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在堅持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同時,南京環境資源法庭不忘“柔性”普法——在法庭推動下,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館、首個珍稀植物司法保護基地、首個植物種質資源司法保護基地等在南京分別建立,促進生物多樣性恢複;在全國生態日、“6·5”環境日和長江保護法實施一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向長江投放中華鲟、胭脂魚等珍貴保護魚種,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穩定;編寫《以案釋法——漫畫生物多樣性保護》《以案釋法——漫畫長江大保護》等書籍,全面展示江蘇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成效……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的環境資源普法宣傳觸角延伸至各處,讓生態保護的宣傳名片越擦越亮。

  一江清水、兩岸碧岱。電視劇《江河之上》以藝術化的手法展現了人民法院在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築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屏障方面的努力與貢獻。一幅綠水青山美麗中國建設的動人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喬文心

編輯:常躍旺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