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怎麽拿到國民黨最高權位的?全靠一貴人,一好運跟一軍艦

彼岸紫竹 2024-04-22 12:30:33

一個人想要成功,我認爲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分別是有貴人幫助、關鍵時刻有好運氣、自身要有能力。

很多人認爲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要有能力,總有出頭之日,普通人也許可以,可是如果想成爲一個國家的首腦,沒有前面兩個條件,那是萬萬不能。

蔣介石加入同盟會是1908年,此時距離辛亥革命爆發只有三年,在國民黨一衆大佬中,他的資曆實在太淺,那麽他是怎麽在1926年成爲國民黨中常會的主席,成爲名義上的一把手的呢?

我認爲蔣介石的躥升要分爲兩個階段,以孫中山去世作爲分界點,這兩個階段,蔣介石要完成的目標不一樣。奪權比賽的上半場,他的主要目標是從一個小透明,變成能夠上場比賽的運動員;比賽的下半場,它的主要目標是打敗所有對手,將國民黨最高權位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先看上半場。

貴人張靜江

孫中山死前,蔣介石最重要的貴人就是張靜江。

張靜江是什麽人?

張靜江家境殷實,祖上經營絲綢、鹽業,富甲一方,成爲中國最早溝通國際資本的巨富之一。20歲時,張靜江的父親就以十萬兩白銀爲他捐了二品候補道員。他作爲參贊,隨清駐法大臣到了法國。

張靜江雖然對官場不感興趣,但從小耳濡目染的他極具商業頭腦。到法國後,他就在巴黎開設公司,經營中國茶葉、絲綢等,賺得盆滿缽滿。

張靜江雖然是個富商,但是對中國的政治形勢非常敏感,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滿清的統治已經如大廈將傾,不能維持,中國需要通過革命改天換地。因此在結識孫中山之後,他就加入了同盟會,成爲孫中山身邊最堅定的戰友跟支持者,在很多方面都爲國民黨的發展做出過貢獻。

張靜江

蔣介石與張靜江相識于1911年,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革命黨也紛紛響應,蔣介石奉其盟兄陳其美之命,率衆攻下浙江巡撫衙門。經人介紹,蔣介石與剛從巴黎歸國的張靜江相識。

此時初出茅廬的蔣介石對巨富張靜江非常恭敬,稱三十多歲的張靜江“靜老”。張靜江認爲,青年軍官蔣介石懂規矩,因此頗有好感。1916年,陳其美被暗殺後,在國民黨內本就地位很低的蔣介石失去了靠山,不得不另謀出路。他只身到上海,投靠到張靜江門下。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革命,炮轟總統府,孫中山召蔣介石上艦,蔣介石在“永豐艦”上與孫中山相處40多天,直到危機解除。應該說,此次事件大大提升了孫中山對蔣介石的信任程度,他對這個青年將領印象深刻。

此後,在蘇聯的支持下,國民黨開始組建自己的軍校——黃埔軍校,張靜江極力推薦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籌委會委員長,當時蔣介石還對這個黃埔軍校籌委會委員長不屑一顧,張靜江得知後,苦口婆心連夜致信勸說,說明黃埔軍校的後發優勢,同時又致電孫中山,向孫中山推薦蔣介石。

1924年5月,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這個職務對蔣介石來說至關重要,因爲後來的北伐,甚至之後20年,黃埔系都是蔣介石絕對的嫡系,是他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能站穩的基本盤。

1924年底,孫中山應馮玉祥邀請離開廣州北上會談南北統一,不料重病住院。張靜江到協和醫院探望孫中山,兩人一見面便聲淚俱下。

在孫中山的最後時刻,張靜江一直守護在身旁。孫中山死後,張靜江的態度是力挺蔣介石。

1925年3月,孫中山去世。

在貴人張靜江的幫助下,蔣介石順利打完比賽的上半場,他從一個小透明,成爲國民黨軍中重量級人物。

五進二PK賽

臨終前,孫中山呼喚了宋慶齡,呼喚了汪精衛,卻唯獨沒有呼喚蔣介石,孫中山也並未指定誰是接班人。因此國民黨今後的話事人是誰,就成了一個馬上要解決的問題。

此時的蔣介石,雖然地位已經大幅躍升,但真的要論資排輩,接班順位最多排到第五,前面是誰呢?分別是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恺跟許崇智。但是到了1926年2月,國民黨二大召開時,汪精衛當上黨政軍一把手,而蔣介石躍升爲第二號人物。

蔣介石是靠什麽贏得了下半場比賽的開門紅——五進二PK賽的呢?這時候就不得不提,蔣介石這個人,雖然能力一般,至少跟我黨的對手比起來,能力一般,畢竟校長微操的水平如何,天下皆知。

但是不得不說,蔣介石的運氣真的不錯,你也可以說他狗屎運,曆史有時候就是這麽吊詭,就在這個關鍵節點,發生了一件遇刺案,一舉將蔣介石前面的對手,一掃而空。

是誰被刺殺了?不是別人,正是國民黨此時的左派領袖,廖仲恺。1925年8月20日上午9時,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參加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汽車到達中央黨部門口,廖仲恺走出汽車時,遭到凶手開槍射擊,廖仲恺被害身亡,終年48歲。

黨內大佬遇刺,整個國民黨立馬行動起來,立即組織了廖案檢查委員會。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名單爲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蔣介石此時確實已經是國民黨高層,從他的名字出現在委員會成員名單,並且跟其他兩個大佬並列就能看出。

廖仲恺的死,爲蔣介石的上位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而且越來越有利于蔣介石。隨著調查的深入,很多證據都直指胡漢民,有證據證明組織和收買凶手的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先,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魏邦平等人。但胡毅先和朱卓文逃到香港去,雖然他們一再聲明,不是他們幹的,但這兩人的離去,還是讓胡漢民迅速成爲嫌疑人。

廖仲恺

很快胡漢民被作爲國民政府的特使,以“出訪蘇聯”的名義離開廣州。

隨著調查的繼續,很快又有一個人要離開,此人就是調案委員會的成員,軍中大佬許崇志。許崇志被牽連進來,原因就是調查表明,他的部下同樣參與了暗殺行動,于是他的親信被拘,他的衛兵武裝被解除,他的軍隊被繳械。許崇智自己也被迫出走,從此從中國的政治舞台消失。

到底廖仲恺是誰刺殺的,目前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結論,但是蔣介石陰差陽錯成了最大的受益人,調查過程中,蔣介石有沒有人爲操縱或者幹預,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許崇智

國民黨左派大佬被刺殺,右派大佬跟軍中大佬出走,爽文都不敢這麽寫。蔣介石就這樣意外地成爲了國名黨的二號人物。

此刻,蔣介石的對手只剩下汪精衛。

1V1汪精衛

國民黨二大後,基本形成了汪精衛資格老,掌握政權,蔣介石資格淺,掌握軍權的結構,按理來說,這個結構是比較穩定的,應該能夠維持一段時間,但是蔣介石怎麽可能滿足只做一個二把手呢?他很快挑起了與汪精衛的鬥爭。

奪權大賽下半場的決賽正式拉開大幕。

按理來說,這場比賽,蔣介石是沒有什麽勝算的,汪精衛是什麽人?1905年7月,汪精衛在日本認識了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1910年,汪精衛抱著同歸于盡必死的決心,刺殺攝政王載沣,行動失敗被捕,在獄中留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此時的汪精衛,可不是後來的那個大漢奸,是個妥妥的“革命青年”。

比人脈、資曆、威望,蔣介石都完全無法與汪精衛相比。

但是汪精衛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沒有軍權,從來沒有掌握過軍隊,軍中也沒有他的支持者。

那麽蔣介石是怎麽贏的呢?主要是因爲發生了“中山艦”事件。

我覺得蔣介石應該把這艘軍艦供起來,沒錯,你沒猜錯,中山艦是後來改的名字,改名之前叫作“永豐艦”,就是蔣介石跟孫中山同甘共苦的那艘軍艦,這艘艦跟蔣介石上位路上兩次時間都有直接關系。

中山艦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設計將中山艦調出廣州,隨後又以該艦未接到命令擅自移動爲名,誣其陰謀暴動,隨即下令逮捕該艦監長、中共黨員李之龍,並展開一系列的清共行動,放出謠言稱“共産黨要暴動”,“李之龍要造反”,“共産黨欲推翻國民政府,建立工農政府”等。

與此同時,蔣介石開始大舉逮捕共産黨人。

事件發生後,汪精衛被迫辭職,再一次出走法國。

爲什麽發生中山艦事件後,汪精衛就辭職了呢?

真實原因是此時汪精衛是國民黨內左派領袖,對蔣介石清共行爲極爲不滿,于是主張聯合譚延闿、朱培德、李濟深及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各軍的力量組成反蔣聯盟,以武力打倒蔣介石。

此時汪精衛沒有軍隊支持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不但幾個將領不支持他,蘇聯方面也不支持這一主張,反而撤去最支持汪精衛的顧問季山嘉等人。

于是汪精衛失去靠山,不能與蔣介石抗衡,再加上汪精衛本來就不是一個革命意志堅定的人,經常負氣出走。這次也不例外,汪精衛內心不滿,出走法國。

經過後來的北伐戰爭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穩穩坐上了國民黨第一把交椅,雖然後來汪精衛一直不服氣,跟蔣介石明爭暗鬥,但基本上處于下風,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汪精衛成了大漢奸,再也沒有爭權奪利的資格。

0 阅读: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