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注解》之周本紀27

均是天涯淪落人 2024-04-20 08:30:27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惡往,故令人謂韓王曰:“秦召西周君,將以使攻王之南陽也,王何不出兵于南陽?周君將以爲辭于秦。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逾河而攻南陽矣。”《史記注解》之周本紀26

秦王派使者召見西周王,西周王擔心秦對自己不利不想前去,因此派使者去遊說韓王說秦召集西周的王是想要讓他派遣兵馬攻打韓部落的南陽之地,大王你爲什麽不派兵加強對南陽的防守呢?這樣周王將以這個理由爲借口回絕秦王。

西周王不去秦部落,秦部落必然不敢越過黃河來攻打南陽。

東周與西周戰,韓救西周。或爲東周說韓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國,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必可以盡矣。”

東周與西周交戰,韓出兵幫助西周,東周派使者來遊說韓王說,西周是過去周王室的都城,有很多珍貴的寶物,大王你如果不出兵幫助西周,這就是對東周有恩德,那麽東周願意將西周的寶物全部送給韓王。

王赧謂成君。楚圍雍氏,韓征甲于粟于東周。東周君恐,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于是?臣能使韓毋征甲于粟于周,又能爲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請以國聽子。”代見韓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國乃征甲于粟于周,是告楚病也。”韓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不與周高都?”韓相國大怒曰:“吾毋征甲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入于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曷爲不與?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

赧王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圍困韓國雍氏,韓向東周征兵馬和糧草,東周王十分擔心,將蘇代召來商量對策。

蘇代說王上爲什麽要擔心呢?我不僅能夠說服韓部落不向東周征兵和糧草,而且還能夠爲王上取得高都;東周王說,如果你真能做到這些,我願意以後聽從你的謀劃。

蘇代拜見韓相國說楚圍困雍氏,計劃在三個月了拿下它,但是現在五個月過去了,依舊沒有攻下雍氏,楚國已經開始疲憊了,現在相國向東周征兵馬和糧草,是將自己的弱點告訴了楚。

韓相國說對,使者已經派出去了,蘇代說爲什麽不將高都給東周呢?韓相國十分生氣地說,我不向東周征兵馬和糧草已經夠寬容了,爲什麽要將高都給東周呢?

蘇代說將高都給東周,是將東周納入韓的統治,秦聽到這個消息必然會什麽生氣並怨恨東周,因此便會斷絕和東周的聯系,這是用損失高都而得到整個東周啊,爲什麽不做呢?韓相國說好,然後果然將高都給了東周。

對于個人而言學會抓住談話的重點,不僅可以讓自己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樣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去做事情,從而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企業而言良好的溝通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個人的工作效率,獲得更多人的擁護與信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