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攸有司馬懿一半智慧,也許就沒有八王之亂,西晉國祚數百年

聊聊曆史 2024-03-05 07:25:48

曆史上短命王朝,秦朝、晉朝、隋朝,國祚不過數十年,甚至十幾年,這對于平均值接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而言,確實太過短暫。王朝短暫,原因衆多,但君王是關鍵。

266年,西晉建立,316年滅亡,享國50年。如果從280年統一東吳算起,才36年;如果從控制力度看,以“永嘉之亂”爲節點,不過31年而已。那麽,西晉爲何短暫?與司馬攸關系很大。

如果司馬攸有爺爺司馬懿一半的智慧,懂得韬光養晦,也許就沒有後來的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如此,西晉將會有接近300年的國運,與漢唐並列,留下更多的足迹。

西晉爲何滅亡,八王之亂是重要原因,爲何有八王之亂,離不開幾個因素:皇帝愚癡,輔政大臣無能,賈後殘暴,諸侯王壓不住。如何將這些要素淡化呢?司馬攸是關鍵人物。

司馬攸,司馬昭的次子,聰穎過人,冊封齊王千歲。此外,司馬攸還有更重要的一個身份,他是司馬師的嗣子,這就很要緊了。

司馬師沒有後裔,司馬昭過繼司馬攸給他,司馬炎、司馬攸成爲堂兄弟。

作爲司馬師的子嗣,這是司馬攸最大的政治資本。因爲,西晉的天下,主要是司馬師打下來,而不是司馬昭,更不是司馬炎。

高平陵事變,司馬師起到核心作用。事變兩年後,司馬懿病逝,朝臣反對司馬家族,“淮南二叛”隨之而來,司馬家族處在危急存亡之秋。

誰穩定局勢,誰消滅對手,並控制曹魏政權呢?答案是司馬師,無論是奪取朝政實權,還是親征淮南,司馬師都表現出超人的才華。

悍將文鴦突襲曹魏大營,司馬師身受重傷,奄奄一息,卻能從容應對。班師途中病逝,司馬師也能做好安排,避免曹髦借此機會奪取軍權,保住了司馬家的利益。

反觀司馬昭,大權在握,繼位板上釘釘,卻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讓皇帝曹髦橫屍街頭,雖說成濟成爲背鍋俠,也足以表明司馬昭手腕之拙劣。

262年,司馬昭打算征討蜀漢,朝臣幾乎是一致反對,除了鍾會是例外。更糟糕的是,司馬昭居然放心把兵權給鍾會,自己又不坐鎮長安,豈不是自找麻煩?

司馬昭自己相當皇帝,對皇帝不忠誠,別人又豈能效忠他呢?如果不是鍾會關鍵時刻掉鏈子,不聽姜維勸告,對關押的曹魏將士心慈手軟,說不定他就成功了。

西晉的班底與基業,是司馬師打下來,這點司馬昭、司馬炎都承認。如此,司馬昭接管司馬師權力時,多次對人說:“這個位置,是替桃符坐的,以後要還給他。”桃符,就是司馬攸。

司馬炎繼位後,追封司馬師爲“景皇帝”,廟號“世宗”。司馬炎也承認,天下是景皇帝的。可以說,有司馬師打下的根基,作爲他的子嗣,司馬攸繼承權比司馬炎都要強。

那麽,爲何司馬攸沒能接管司馬師的權力呢?很簡單,司馬師突然死去,司馬攸還小,沒辦法處理棘手的事情,司馬昭是“過渡人物”。後來,司馬昭以“立長”爲由,且因消滅蜀漢有一定的威望,故而立司馬炎爲儲君。

266年,司馬炎繼位,是爲晉武帝,卻非常忌憚齊王司馬攸。考慮到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問題,司馬炎不得不冊立愚癡的司馬衷爲太子,而不是其他兒子。

司馬炎不冊立司馬衷,意味著“立嫡以賢”,司馬攸就有理由接班,其他兒子也會相互爭奪。如此,司馬炎萬般無奈之下,被迫冊立司馬衷,還給他迎娶毒後賈南風,把西晉推向了萬丈深淵。

290年,司馬炎病逝,司馬衷繼位,賈後專權,終于一發不可收拾。國丈楊駿無能,缺乏權謀,人際關系也不行,缺乏強有力支持者,壓制不了賈後與諸侯的聯合,拉開了“八王之亂”序幕。

那麽,司馬攸活著,就能改變局面呢?答案是肯定的。司馬攸威望高,繼承權上比司馬昭、司馬炎都要大。因爲,司馬師打下了基礎,西晉文武班底,大多是司馬師的人,他們擁戴司馬攸。

司馬攸威望多高?舉個例子,司馬攸冊封齊王後,還能掌握洛陽兵權,且不去封地。東吳滅亡後,司馬炎強迫他去封地,差點引起了政變。

羊琇掌管宮廷禁衛,也是司馬炎的親信,聽說司馬攸要去封地,以爲是權臣在作怪,便醞釀“清君側”,准備率兵殺入宮廷。羊琇沒成功,但司馬炎也不敢處罰他,只是調換職務而已。

晉武帝時代,滿城文武大臣,除了荀勖等少數人,包括張華在內的重臣都是支持司馬攸。可以說,司馬攸是衆望所歸,即便不當皇帝,也一定是輔政大臣,擔任攝政王。

無論是當皇帝,還是攝政王,司馬攸都是實際掌握大權。當皇帝,自不必說,司馬攸的班底強大,支持者衆多,找個理由讓司馬衷“病逝”,然後登基稱帝,難度也不大。

司馬炎的其他兒子,就算想反抗,也會掂量實力。一旦坐穩皇位,司馬攸可以從容整合帝國資源,慢慢弱化諸侯權力,強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

退一步講,司馬攸不當皇帝,而是攝政王,結果也是一樣。司馬攸不是司馬亮與楊駿之流可比,也不是衛瓘,賈南風豈敢亂來?憑借司馬攸的威望,楚王司馬玮也不敢支持賈南風。

名義上是攝政王,實則是“無冕之王”,西晉還是司馬攸說了算。司馬攸掌控西晉帝國,諸侯王誰敢不服,朝臣誰敢反對?如此,八王之亂無從談起,匈奴、羯、氐、羌、鮮卑等“五胡”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可惜,司馬攸沒有爺爺司馬懿的智慧。司馬攸性子太急,不懂得暫時“低調”,隱忍負重,居然被司馬炎給氣死了。283年,司馬炎讓他去齊國,離開洛陽,司馬攸悶悶不樂,還沒出發就病倒了。

司馬攸沒有輸給司馬炎,他敗給了自己的性格。唐朝時,李世民、房玄齡都爲他感到可惜,如果司馬攸活著,也許就沒八王之亂。明朝的王夫之,看法跟房玄齡一樣,司馬攸英年早逝,帶走了西晉王朝的希望。

當年,司馬懿爲了掌握朝政,忍辱負重,潛伏十年,讓曹爽放松警惕。249年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終于擊敗曹爽,主宰曹魏。司馬攸若是有爺爺一半的智慧,先去齊國,暗中積蓄力量,吸納司馬師的班底,他遲早要成爲西晉的掌舵者。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