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密謀毒殺親爹朱棣,造僞诏立趙王,事情敗露後爲何能善終?

醉風文史 2024-02-25 20:21:37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已經63歲的大明皇帝朱棣生了一場重病,隨著病情一日日加重,朱棣眼看就要一命嗚呼。

聽聞父親病重的消息後,趙王朱高燧心中有些擔憂,但更多的卻是躍躍欲試,他認爲自己當皇帝的機會來了,即趁著老爹病重將其毒害,然後再僞造遺诏廢掉太子朱高熾,立自己爲帝。

朱棣的成年嫡子共有三位,分別是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以及趙王朱高燧,也就是說,朱高燧身爲朱棣第三子,想要登上皇帝寶座,首先要打敗他兩個哥哥,這難度顯然很大。

因此朱高燧只能采取特殊手段謀取大位,而朱棣病重正好給了他機會,很可惜,朱高燧的密謀遭人泄露而宣告失敗,朱棣震怒之下甚至有了殺子的想法,那爲何朱高燧最終卻能活到48歲,得以善終呢?

趙王也對皇位有想法

沒有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同樣也沒有不想當皇帝的皇子,朱高燧是朱棣嫡出兒子,對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自然也心存觊觎,可惜他晚投胎了幾年,在法理上不及兩位兄長。

但老話說,小兒子大孫子,老爺子的命根子,作爲朱棣與徐皇後最小的兒子,朱高燧自幼受到父母的偏愛,而朱高燧也孝順懂事,整日侍奉在母親徐氏身邊,從來沒有不守規矩的表現。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爲建文帝,在登基後不久,朱允炆就開始著手削藩,半年內五王被廢,朱棣深感不安,在姚廣孝的勸說下准備起兵靖難。

朱棣讓長子朱高熾坐鎮北平老巢,他則帶著朱高煦、朱高燧征戰沙場。當時朱高燧年僅16歲,雖然年幼,但在戰場上也沒少立功,但與兩位兄長相比,貢獻還是有些相形見绌。

也正因爲如此,在永樂初年的奪嫡之爭時,朱高燧只能在場下當看客。永樂二年,朱棣下定決心立長子朱高熾爲太子,儲位已定,朱棣又封次子朱高煦爲漢王,三子朱高燧爲趙王。

自徐皇後病逝後,朱高煦野心逐漸膨脹,爲了扳倒太子朱高熾,他有意與三弟朱高燧聯手,雖然兩人都明白,即便扳倒朱高熾,他們也是競爭對手,但若不聯手,他們兩個都無緣大位。

在對付太子朱高熾一事上,兩人的利益顯然是一致的,在兩人的聯合圍剿下,東宮不少官員因罪下獄,面對兩個弟弟的步步緊逼,朱高熾整日如履薄冰。

永樂七年,朱高燧誣陷太子之事被朱棣得知,朱棣大怒之下斬殺趙王府長史顧晟,隨後又下令褫奪朱高燧的冠服,按照慣例,冠服一去,那也就離鳳陽高牆不遠了。

幸虧太子朱高熾求了情,朱高燧才得以保住冠服,經此一事,朱高燧老實了十余年,連朱棣都感歎這個兒子改過自新了,實際上,朱高燧心中從來沒有掐滅做皇帝的念頭。

事情敗露,太子說情

朱棣難道沒有察覺到小兒子的野心嗎?其實也不盡然,在處死顧晟後,朱棣特意選取國子司業趙亨道及董子莊擔任趙王府的左右長史,同時,朱棣還囑咐他們“朕子趙王,年少不務學問……宜悉心輔導,谕以德義。”

當時朱高燧已經三十歲了,朱棣還說趙王年少,話中的深層含義已經不言而喻。

前文說過,朱高燧從來沒有放棄過追求皇位,到永樂二十一年五月,趙王府的左右長史已經相繼過世,而朱棣此時也恰巧生了一場大病,眼看時日無多,趙王府上的氛圍也開始變得奇怪起來。

趙王府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王射成以及內侍楊慶的養子僞造遺诏,准備扶持趙王朱高燧爲帝,他們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下毒害死朱棣,廢掉太子朱高熾。

這可是一樁大買賣,贏了大家都是從龍功臣,享一生榮華富貴,輸了就一起掉腦袋,然而事發多因知之者衆,計劃還未付諸行動,便被人上報給朱棣,朱棣聞之大怒,將孟賢等人悉數下獄誅殺。

而對于如何處置趙王朱高燧,朱棣顯然有些猶豫,他將朱高燧召到宮中質問“爾爲之耶?”

朱高燧跪在地上,嚇得說不出話,一旁的太子朱高熾見此情景趕緊爲弟弟說話,聲稱三弟不知情,肯定是他手下那些人瞞著他幹的,在太子求情過後,此事就這樣稀裏糊塗翻篇了。

朱高燧一直觊觎朱高熾太子的位置,朱高熾不可能不知道,那他爲何還爲朱高燧求情呢?因爲朱高熾知道,盡管朱高燧犯了弑君大罪,但他絕對不會對兒子痛下殺手,不然直接下旨就行了,何必讓他這個太子在現場。

漢王被殺,趙王善終

對于趙王朱高燧企圖下毒謀害自己一事,朱棣也心存疑慮,一方面他不相信最寵愛的小兒子會如此大逆不道,另一方面,他懷疑有人故意栽贓兒子。

那麽此事到底是誰幹的呢?其實太子朱高熾以及太孫朱瞻基都有嫌疑,但要說朱高燧不知情,那可就太假了,趙王府護衛指揮在他眼皮底下做這種可能掉腦袋的事情,身爲趙王府的主人,朱高燧怎麽可能毫不知情。

即便事情不是朱高燧謀劃的,他肯定也曾推波助瀾,放任孟賢等人實施計劃,畢竟計劃成功了,他是最大受益人,失敗了,孟賢等人是替罪羊。

從朱棣後來的處置也可以看出,主謀是朱高燧的可能性很低,因爲想造反的漢王朱高煦都被朱棣趕去封地樂安州了,如果趙王朱高燧真的想殺他,朱棣怎麽可能還讓其繼續留在身邊?

朱棣去世後,朱高熾登基,是爲仁宗,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仁宗僅在位十個月就駕崩,時任太子的朱瞻基登基,是爲宣宗,就在宣宗登基第二年,漢王朱高煦舉旗造反。

朱高煦的叛亂仿佛是一場兒戲,僅兩個月便被朱瞻基平定,在班師回朝時,有人建議順帶將趙王朱高燧也一並處理了,幸得楊士奇出面反對,朱瞻基才打消了對朱高燧動手的念頭。

得知朱高煦起兵失敗後,身在封地彰德府的朱高燧寢食難安,當得知朱高煦的死訊後,朱高燧更是惶恐萬分,直到收到侄子朱瞻基賞賜的一份嘉獎忠貞的玺書,朱高燧才終于放下心,哭著說:“吾生矣!”

此後,朱高燧也投桃報李,主動上書請求朝廷削減趙王府護衛,朱瞻基看到三叔的誠意,也就沒再爲難他,趙王朱高燧由此平安落地,于宣德六年病逝。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