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確診梅毒,竟和家長這個動作有關!很多人都在做

半島晨報 2024-05-18 16:20:19

這個春天,對于2歲的昊昊(化名)和家人來說,有點像是一場噩夢。梅毒,這種曆史悠久的性病,提到它的時候一般都會跟一些社會新聞扯上關系。當它和孩子一起出現,總是讓人內心一痛。

年僅兩歲,患上梅毒

今年三月,昊昊媽媽帶著孩子准備做一個外科的小手術,手術前需要抽血驗血。沒想到檢查結果出了大問題,昊昊查出梅毒陽性。“寶寶沒有任何症狀,身上也沒有那種紅疹,當時結果出來醫生就說不能手術,先治療梅毒。”孩子的病情讓這個幸福的家庭一時間鬧翻了天,昊昊的爸爸媽媽爆發了劇烈的爭吵,可二人檢查後均爲陰性。

昊昊的家長便帶著孩子前往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就診。得知孩子是在手術前查出梅毒。保險起見,醫生又讓患者再次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還是一樣:梅毒陽性。雖然沒有其他症狀,也尚未影響生活,但爲了讓孩子盡快康複,醫生先讓昊昊接受了系統的驅梅治療。

可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孩子的病怎麽來的?傳染源到底在哪?昊昊媽媽想到家中還有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強烈要求也進行檢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爺爺陰性,奶奶陽性。梅毒,很有可能是通過奶奶傳染給昊昊的!

源頭,與這種育兒方式有關

得知消息後,昊昊的奶奶沉默了,關于奶奶是怎麽患上的梅毒無從得知,問題是要找到疾病傳染給孩子的原因,不僅老人要接受治療,患者家庭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改善,減少傳染概率。

“我媽她喜歡把食物嚼碎了餵給孩子,說好消化,這個習慣我們說了好多次都不改,不知道昊昊的病是不是跟這個習慣有關系。”

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袁丞達解釋,梅毒的唯一傳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潰瘍滲液、血液、精液、唾液等都可檢測到梅毒螺旋體存在。因此梅毒主要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以及血液傳播,在非常巧合的條件下會發生間接傳播感染。

“如果孩子奶奶有這樣的育兒習慣,造成間接傳染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在咀嚼過程中,因爲牙龈出血、唾液等汙染了食物,餵給孩子吃的時候,孩子就可能被梅毒螺旋體感染,因此感染上了梅毒。”

一般情況下,梅毒的症狀分爲三期:一期主要爲硬下疳症狀,表現爲暗紅色丘疹,可在生殖器、乳房、四肢以及舌頭等處出現,患處一般不痛不癢,在3-4周後症狀可消失。二期主要表現爲皮膚損害,硬下疳消退後相隔一段無症狀期,可出現全身對稱性紅色皮疹,多見于軀幹、四肢、手掌或足底,並可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酸痛、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感染兩年或更長時間後,若沒有得到治療,或治療不規範,病程進入三期,可發生大腦、心血管、骨骼、眼睛等多髒器的損害,嚴重者可致殘,甚至危及生命。

做好預防,及時治療

專家提醒,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所以對個人來講,預防梅毒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潔身自好,杜絕性混亂和性放縱,堅決抵制不潔性交及婚外性行爲,養成良好的性道德觀念,保持單一、固定性伴侶。發生性行爲時采取有保護的性行爲,安全、科學使用安全套。另外要強調的是,梅毒患者在治愈前禁止進行性生活。

雖然梅毒通過接觸感染者極少,一般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染梅毒,但應做好家庭內部及個人的衛生清潔。應注意盡量少用或不用公共浴池,不與他人互用毛巾、盆具等私人物品。家庭中如有梅毒患者,可用消毒劑對其用品、衣物、被褥等經常進行消毒。而且患者的個人生活用品要與其他家庭成員分開,並且注意不要與患者的皮疹、潰瘍等處接觸。

此外,梅毒的治療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血清陰性的硬下疳時期治愈率可達100%,而二期的治愈率則達不到90%。同時,治療梅毒時還應該遵循正規、足量、足程的原則,如果治療不規範則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或複發。

來源:杭州交通918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