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說清湘江戰役,三處阻擊戰場,三支掩護的紅軍近乎全軍覆沒!

探史這些年 2024-05-18 02:23:32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滄海

編輯|t

引言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這是廣西地區廣爲流傳的一句民謠,而這句話的來源,就是紅軍長征期間最爲慘烈的戰役——湘江之戰。

在這次戰役中,紅軍要面對三處阻擊戰場進行作戰,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過後,湘江一度變成血河,屍體堆積如山,幾十年後當地人甚至還能在附近發現紅軍的殘骸。

當時,都發生了什麽?

(湘江戰役)

一、內憂外患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了艱難的長征之路。在到達湘江之前,紅軍已經先後破除國民黨軍隊設下的三道防線,由湖南南部向廣西北部繼續前進。

對于紅軍一再順利前行,蔣介石並沒有感到緊張,反而十分淡定的設下第四道防線,准備給予紅軍重創。在此時的他看來,紅軍還沒有力量能贏過自己。

尤其是蔣介石已經在湘江以東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打算讓紅軍止步于此。

(蔣介石)

他任命對“剿共”十分狂熱的何鍵爲此次行動的總司令,又派出桂、粵系共9個師的軍隊提前設伏,力阻紅軍南下的行動。

同時,蔣介石又准備了“後招”,讓與廣西相鄰的貴州省“剿共”指揮王家烈在湘黔交界處派兵駐守。

這樣一番安排下來,國民黨軍准備阻擊紅軍的兵力已經高達30萬人。

然而,此時往廣西北部前進的紅軍,要面對的不僅是強悍的敵人,內部也同樣出現了一些問題。

(湘江戰役示意圖)

由于來自德國的軍事顧問李德錯誤的指導,只知道采用逃避的方式,而且還給隊伍帶來龐大的辎重壓力。

這一點,陳毅元帥也在後來的回憶中提到過:“當時五六萬人的隊伍裏,有一兩萬都是負責辎重的民夫。而且隊伍特別長,從後走到前都要走三天,每天只能走六十裏甚至三十裏路。”

也正是因爲隊伍過長、行走緩慢,導致國民黨軍能及時掌握紅軍的情況,並且做出相應的部署調整。

基于這種背景之下,紅軍決定兵分幾路前行。因爲桂軍的主力部隊都被白崇禧帶到另一處據點,因此,紅軍就打算從國民黨軍防備較弱的全州、興安處搶渡湘江。

(白崇禧)

但雙方的實力懸殊過大,這江真的能渡過去嗎?很多戰士的心裏都升起了疑問,但爲了革命,即使他們知道前路艱難,也必須要堅定地前進。

這場至關重要的戰役,自此拉開了慘烈、悲壯的序幕。

二、血灑三處阻擊戰場

在湘江戰役中,新圩、腳山鋪和光華鋪三處是最主要同時也是損失最慘重

戰場。

1934年11月27日,新圩阻擊戰打響。

(新圩阻擊戰紀念雕像)

新圩距離湘江的渡口還有七八十裏,紅軍從此處就開始進入戒備狀態。當時,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六師第十八團是在這裏作戰的主要隊伍。

但這場仗顯然不好打。敵人不但在兵力方面遠超紅軍,而且在飛機、炮火等軍備上也明顯優于紅軍。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紅三軍團仍然與敵軍進行殊死搏鬥,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爲紅軍主力搶渡湘江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是相應的,這處戰場也是損失最爲慘重的一處。

當時負責掩護的紅五軍第五師損失了將近2000人,而整個師的兵力總共就3000人,參謀長也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圖文無關)

而來接手的第六師第十八團的犧牲更加巨大,整個團的兵力全部陣亡。

幾天後,第二處腳山鋪戰場也隨即開火。

腳山鋪距離渡口還有25公裏左右,如果能順利從這裏通過,就意味著紅軍距離渡過湘江又近了一步。

當時,負責在這裏進行掩護作戰的紅一團的第一、二師的兵力還不到一萬,但是敵軍在這裏的兵力卻有六七萬人。

(圖文無關)

面對敵我懸殊,紅軍戰士也只能拼死一搏,雙方在這裏激戰了三天兩夜,最後取得了勝利。但同樣的,腳山鋪的損失也很大,而且還是整個湘江戰役中最慘烈的一戰。

紅一團的傷亡人員高達6000人,紅三、四、五團皆有不小的損失。

而另一邊的光華鋪戰場更加重要,因爲這將決定著紅軍能否渡過湘江。

光華鋪之戰規模很小,卻也是一場慘烈的作戰。因爲光華鋪沒有能用來防守的工事,到處是水田和小山坡,非常不適合作戰。

(圖文無關)

隨後在朱德、彭德懷的指導下,負責此處作戰的紅三軍團第四師一直堅守到12月1日才撤離,最終犧牲了2100多人。

除了以上幾支負責掩護的隊伍外,紅五團第三十四師是負責掩護的總後衛部隊,一直到湘江戰役結束後,該師的大多數人都犧牲在這裏。

紅軍在此戰後兵力驟減,從長征開始時的八萬多人,一下子減少到3萬多人。

而在這場悲壯的戰役當中,也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圖文無關)

三、流盡最後一滴血

首先是三十四師的師長陳樹湘。當時正值十二月初,敵人的炮火還在持續,而紅三十四師就在湘江以東被敵軍四面圍堵。

此時的三十四師,僅剩下50多人,手裏的子彈也只有103發。在此困境之下,三十四師只能進行突圍。

某天晚上突圍時,陳樹湘中彈昏迷並被敵人俘虜,抓到他的國軍士兵打算拿他去邀功。在顛簸中,陳樹湘蘇醒過來,並從敵人的對話中得知了自己的處境。

(油畫《紅軍師長陳樹湘》)

陳樹湘是甯死也不願意當俘虜遭受敵人的折辱,于是他趁著國軍士兵不備,強忍著疼痛將手從傷口中伸進腹部,用力把自己的腸子扯斷後壯烈犧牲。

與陳樹湘有相同境遇的,還有紅五團的政委易蕩平。

在腳山鋪阻擊戰中,易蕩平身受重傷,而他當時所在之處也相繼失守。眼看著敵人就要來了,易蕩平爲了不當俘虜,請求警衛員讓自己死個痛快。

但警衛員卻不忍心下手,緊急之下,易蕩平搶過警衛員手裏的槍朝自己開了一槍,年僅26歲的他英勇就義。

(易蕩平烈士之墓)

除了這兩位以外,紅軍其他戰士或是直接、或是壯烈的犧牲在這裏,這也導致湘江成爲一條血河,到處都是紅軍的屍體。

而廣西地區所流傳的“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這句民謠,也正是因爲當地群衆認爲,不管是湘江的水還是魚,其中都有紅軍戰士的血肉,又怎能忍心飲水食魚?

參考資料

渭南市圖書館.渭圖黨建 | 黨史故事:湘江戰役.[OL].2022-07-04

環球網.記者再走長征路·甯死不屈 紅軍英烈浩氣長存.[OL].2019-07-04

中國軍網.那生死存亡的壯烈一戰,爲何至今激蕩著我們的內心?.[OL].202.11.28.

微蘭西 .【黨史百科】湘江戰役.【OL】.2021-05-21

新華社.血戰湘江:紅軍長征中最慘烈之戰.[OL].2018-12-20

2 阅读:1606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5:42

    關系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 2024-05-21 19:47

    軍團不是團

  • 2024-05-22 00:18

    彭老總的紅三軍團在長征路上犧牲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