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風水博物館館長馮志亮:它曾是如黃金一般昂貴的調味品,更是開啓大航海時代的鑰匙

IT牧師 2022-11-09 16:38:59

馮志亮,筆名禾子尼,號渤海居士,北京大學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姓名學專家、當代著名詩人、修譜師、網絡新聞營銷奠基人和發展者。

馮志亮先生是中國易經文化館館長,中華百家姓博物館館長,中華姓氏研究院院長,北京姓氏文化館館長,北京風水博物館館長。馮志亮先生現擔任華夏易經研究會副會長兼北京分會會長,中華儒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文學藝術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青年發展促進會榮譽會長,東方孝道文學院榮譽院長。

馮志亮先生還同時擔任時代文學雜志社總編,中國名家雜志社榮譽總編,中國炎黃文化報文學總顧問,中國文化新聞報編委會副主席。馮志亮先生兼任中國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華北曆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傳統禮儀促進會理事。馮志亮先生同時兼任北京漢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燕南藝術學院終身教授,北京海圖書畫苑首席文化顧問,中國詩詞協會終身會員,中國詩歌協會會員。

馮志亮先生還是挪威國立藝術家協會外籍會員,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荷蘭皇家文學院高級學術顧問。馮志亮先生的曆史文學作品曾多次刊載于中國文聯創辦的《神州》《中國魂當代名人專訪特刊》《中國當代文學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聯合會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AAAA級宣講人”榮譽稱號。

2013年馮志亮先生受聘爲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哲學系特聘教授,曾提出關于網絡廣告價值排斥論的“藍海觀點”。馮志亮先生涉獵廣泛,書法繪畫造詣深厚,並癡迷于文學曆史,著有《渤海詩詞集》《姓氏溯源與民俗探究》《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易經新解》《中國文化與中國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尋根手冊》五百零四部,《中華姓氏家譜》三百余部。

大航海時代,又被稱作地理大發現,指在15世紀~17世紀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發起的廣泛跨洋活動與地理學上的重大突破。這些遠洋活動促進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間的溝通,並隨之形成了衆多新的貿易路線。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開始擡頭。歐洲則在這個時期快速發展並奠定了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人們不僅在這個時代中發現了新的大陸,增長了大量的地理知識,也極大促進了歐洲的海外貿易,並成爲歐洲資本主義興起的重要環節之一。

而新航路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産生的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也是複雜而矛盾的。

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這些世界著名航海家就是在這個時期鑄就了西歐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而這一切的起源之一竟是從渴望一瓶胡椒粉開始。

14世紀中期,歐洲是寂寞而黑暗的大陸。一場大瘟疫(黑死病)將歐洲變成了死亡陷阱,整個歐洲人口銳減了四分之一,有2400萬余人喪命在瘟疫之中。黑死病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導致歐洲經濟發生結構性巨變,總人口下跌,糧食價格下跌。

直到15世紀初期,歐洲人才戰戰兢兢地從黑死病的恐懼中走出來,隨著手工作坊和貿易的興起,歐洲需要大量的金、銀來鑄造貨幣。

而實際上,西歐國家又必須用大量的金銀幣來購買歐洲本土並不出産的香料和東方奢侈品,長期的超逆差讓歐洲的硬通貨幣陷入困頓的窘境中。

神秘的東方不僅有馬可波羅筆下遍地黃金的誘惑,還有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香料!香料對歐洲人的重要程度,即便把它形容爲大航海時代的第一推動力也不爲過。

在中國人看來平平常常的、可以隨時享用的香料卻是歐洲人曾經拼了命要得到的東西。

一般意義上的香料指的是胡椒、丁香、肉桂、豆蔻、甘松香、檀香、龍涎香、樟腦、苦艾、生姜和辣椒等。其中最主要的四大香料:胡椒、肉桂、丁香、肉豆蔻,主要産自于印度和亞洲的南洋島嶼。

俗話說的好:吃肉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香料的用途主要是:作爲調味品和用于香水、藥品和宗教儀式。歐洲人最早認識香料是在公元前331年、亞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希臘人自埃及獲得香料植物的知識後廣泛用于生活之中。對于肉食爲主的歐洲人來說,香料最大的用處便是用于調味。

在中世紀,就算是王公貴族,嘴裏也都淡而無味。他們的肉食多用鹽煮或在冬天用鹽腌制,味道平淡無奇。香料讓肉食美味倍增,真是吃貨的福音。

但是,自從有了香料以後,平淡無奇的肉食變得可口,因長期放置的肉食異味也可以消除。從此,香料成爲歐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整個歐洲需要大量的香料。

在中世紀,香料只能從遙遠的東方運來。從歐洲到東方數千千米的漫長旅途中充滿了艱難危險,而且阿拉伯人占據了必經之路,要知道,阿拉伯人做生意是出了名的。

當時,阿拉伯人乘著獨木舟從東南亞的種植園裏收購這些香料,載著香料到達馬六甲,向蘇丹交過稅以後,再從危險的印度洋上駛向亞丁灣,躲過風浪將香料交到在那裏接應的商隊。

但是,這還遠遠沒完。商隊接到香料後,再穿越沙漠,到達巴士拉、巴格達、大馬士革、再經貝魯特抵達開羅。躲過一路的強盜和沙漠風暴。而各地蘇丹所征的高額稅款令香料價格一路攀升。

當商隊幸運地到達亞曆山大,送到威尼斯商人手中,精明的威尼斯商人以高價賣給分銷商,再由分銷商賣給消費者,此時的香料價格已經貴比白銀了。在當時,這一定不是一瓶普通的胡椒粉。

更糟糕的是,整個歐洲香料生意被威尼斯商人一家壟斷,威尼斯人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這讓西班牙人and葡萄牙人and英國人and荷蘭人and法國人等一大票人十分眼紅。

憑什麽威尼斯人吃香喝辣我們卻連胡椒粉都吃不起。于是爲了擺脫威尼斯商人的壟斷,西歐各國迫切地想找到一條新的航線到達神秘的東方香料群島。

就這樣,帶著對馬可波羅筆下香料遍地,黃金如山的東方世界的渴望和爲了打破香料貿易暴利的壟斷,西歐各國的帆船紛紛下海。于是波瀾壯闊,氣勢恢宏,充滿奇迹的大航海時代就此拉開序幕。

如果還沒有完全理解在那個時代胡椒的重要性的話,那就繼續往下看,原來胡椒的經曆是如此的豐富。

四大香料中胡椒是一種富有魅力的香料。憑借獨特的香氣和藥用價值,它在人類餐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自然條件限制,胡椒的獲取在古代社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洲,胡椒的運輸和販賣都是一件高利潤、高風險的生意。

也正是因爲它的這種特性,才讓胡椒成爲了觀察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窗口。通過小小的胡椒生意,人類的商業足迹也能得到體現。

胡椒爲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經濟作物,喜高溫高濕的環境,植後3~4年便有收獲,經濟壽命約20年,每公頃理論産值在10噸左右,是一種重要的熱帶香辛作物。

胡椒原産于印度西南海岸馬拉巴爾地區的熱帶雨林,也就是今天的喀拉拉邦一帶。這種植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曆史。早在公元前2000年,胡椒就已經是當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各種風味的咖喱中都往往混有胡椒粉,增添食物的辛辣感。

目前,全世界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胡椒,其中數亞洲地區的胡椒栽培面積最大,産量最高,占全球總産量的80%左右。越南、印尼、印度是主産國,越南更是幾乎包辦了全球胡椒出口市場的一半。另一主産區南美洲的産量僅占世界總産量的18%。

2005年,世界胡椒總産量爲41.52萬噸,世界出口總量約爲20.91萬噸,是國際貿易中總量較大的農産品。

13-14年胡椒産量地圖藍色越深産量越大誰能想象原産地印度已經是個廢物了

在市場上銷售的各種胡椒中,黑胡椒和白胡椒占絕大多數,偶見綠胡椒和紅胡椒。其實,這四種商品的原材料都是一樣的,只是加工方式不同,後文會詳細介紹的。

現代醫藥研究表明,胡椒含有胡椒堿、胡椒脂堿、胡椒新堿等多種物質,可用于治療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病症。其果實中含有酰胺類物質,亦具有很好的殺蟲功效。

不過胡椒當中的風味物質和營養物質很容易揮發和氧化,最好吃的胡椒粉還是要現磨。

這就是爲什麽在上講究的西餐廳桌上,或是西方人的廚房裏,人們常常能看到胡椒研磨器裝著的胡椒粒,而非中國人常用的胡椒粉。當然在這些研磨器出現之前,人們只能用研缽慢慢研磨,效率和樂趣不可和今天同日而語。

憑借獨特的味道,胡椒很早就被人類發現和使用。據考古發掘,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時就使用了胡椒。

公元前4世紀的史詩《摩诃婆羅多》中就有用胡椒佐食的記載。在古羅馬烹饪書籍《烹饪的藝術(De Re Coquinaria)》中記錄了500多道菜肴,而涉及胡椒的就有480余種。

在古代歐洲,由于不具備現代化的冷藏技術,肉類很難長時間保鮮。人們往往采用腌漬的方法來保存肉類。但這種腌肉往往具有較強的臭味,令人無法享受美味。在氣候不適宜香料生長的歐洲,人們爲這個難題傷透了腦筋。

胡椒的使用,在起到開胃作用的同時還能有效的掩蓋這種味道,讓食物變得美味,很快就成爲了歐洲的寵兒。

1498年達·伽馬抵達印度之後,對當地商人坦誠:“我們爲尋找基督徒與香料而來。”在完成了這次繞過非洲南部抵達印度的首次航行後,大量的葡萄牙人迅速湧入,並通過著名的托爾德西裏亞斯條約合法“壟斷”了亞洲至歐洲的新胡椒貿易。

理論上的瓜分世界似乎也分割了巴西和其他南美國家。但是葡萄牙國小人少,難以長期控制重要的貿易節點,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由此走私了大量香料。而且除了沿非洲的新航線外,亞曆山大港和意大利間的舊有路線依然存在。

等到了17世紀,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地位被荷蘭與英國所取代,荷蘭人成爲了歐洲的胡椒大王。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輸入歐洲胡椒數量增加,價格開始下落。原本是奢侈品的胡椒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歐洲人終于開啓了大規模食用胡椒的曆史。

到這裏,你知道在中國爲什麽它叫胡椒嗎?因爲在中國凡是從西域或者北方傳過來的東西,前面都喜歡加個胡字。比如胡人,胡琴,胡服等(這裏忽然想到了趙武靈王推崇的胡服騎射),因爲胡椒和辣椒、花椒等都有一股刺激的氣味,所以就被叫做了胡椒。在中國,其實是産胡椒的,但是産量太少太少,年産不足百斤,根本不夠用,于是也只能從東南亞進口。

貿易的方式也比較有意思,分進貢和進口。其實進貢只是名義上讓當權者有大國範,滿足虛榮心而已,其實還是進口。但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吃不到,一直到宋朝,海運發達,尋常百姓才有機會在餐桌上吃到胡椒。

但是你知道胡椒的分類嗎?其實胡椒可分爲四種。胡椒的果實和種子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黑胡椒、白胡椒、綠胡椒和紅胡椒。下面給詳細說下。

黑胡椒:黑胡椒是由未成熟的綠色漿果制成的,漿果通過煮、幹燥、發酵、烘幹處理後果皮會逐漸變黑並收縮成爲薄皺的一層皮包裹種子,得到的産品便是黑胡椒。

究其香味而言,除了胡椒堿的香味還有桧烯、向日葵素等多種芳香成分,其中外果皮中還含有可産生氣味的蒎烯、苯烯、石竹烯與芳樟醇等萜類物質(這些也是讓檸檬、花朵等産生香味的物質)。由于白胡椒加工去除了果殼,故白胡椒香味沒黑胡椒豐富,調味功能要次于黑胡椒。

白胡椒:白胡椒選用完全成熟的漿果制成,將漿果在水中浸泡一星期,通過去除果肉殘留物,將裸露的種子幹燥,並去殼加工而成。辛辣味主要來自胡椒堿(主要存在種子中),因爲白胡椒選用去殼的種子部分所以其口感更佳辛辣,其去腥、解毒、散寒、健胃的藥用功能更強。

綠胡椒:同黑胡椒一樣,是由未成熟的漿果制成的。幹燥後的綠胡椒在某種程度上還保留著綠色,因爲它經過了二氧化硫或凍幹之類的處理。經過食鹽水或醋腌制後的胡椒子也會呈現綠色。新鮮的胡椒漿果氣味辛辣且清新,帶有濃郁的芳香,主要出現在亞洲菜特別是泰國菜中。未幹燥或腌制的胡椒會很快腐爛掉。

紅胡椒:在食鹽水和醋中腌制成熟的紅胡椒漿果可以制成罕見的紅胡椒。幹燥綠胡椒的顔色保存技術亦可用于幹燥紅胡椒子。

我們一定要記住胡椒,是因爲它的存在,我們才真正認識了世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