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大的一大謊言:“上二斤牛肉”,騙了我們這麽多年

古城青衣 2024-02-26 21:53:44

《水浒傳》是一本讀起來讓人豪氣陡升的小說。

看到好漢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橋段時,陡然會想起古人以《漢書》下酒的典故。

忍不住想捧起酒碗,隔著厚重的時空。

與古人來一場隔空的對話。

好漢們喝酒倒也簡單,如武松到了景陽岡,也不啰嗦,直接點了牛肉和美酒。

長途跋涉以後,酒肉是飽腹解乏的最好食物。

好漢們口中的牛肉

單純從小說本身來看。

小說可自成一套系統,書中的人物本無可指摘之處。

施耐庵給小說安排的背景爲,北宋末年。

以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爲藍本,衍生出一百零八單漢。

翻閱史書,可以發現宋朝的朝廷嚴禁食用耕牛,飯莊怎麽敢大張旗鼓地銷售,好漢們又怎麽會堂而皇之地食用?

難道施耐庵先生,連最基本的曆史常識都沒有了?

難道曆經百年,而跻身四大名著的《水浒傳》裏存在致命的缺陷?

今人,未必比古人聰明。

在這個各種輿論甚囂塵上的時代,每個人都想顯示出比他人高明。

書還沒有讀幾本,就先盯著問題。

一旦發現問題,便迫不及待地吹出嘹亮的號角,試圖以此來博取衆人的目光。

發現“牛肉”者,或許不在這個行列。

他們大概的確是曆史的愛好者,掌握了一些文學敘述的技巧。

試圖用優美的言辭亂人耳目,卻不知時間是真假的試金石。

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基于中華民族古代的社會形態。

封建時代以農耕爲主,耕牛是耕地必不可少的勞力。

爲了確保糧食的穩定,幾乎各朝各代都有規定。

如唐朝時期,宰殺耕牛十大不可赦免的罪惡之一,朝廷之所以出台這項政策,目的就是保護農民的權益。

普通農戶,肯定不會宰殺正值壯年的耕牛,其帶來的長期經濟效益遠勝當前。

新中國剛成立時,一些公社同樣出台一些保護耕牛的政策。

但是這並不說,大家不可以食用牛肉。

比如,當一頭牛老態龍鍾之際,已經無法勞動,直接扛出去扔了?

這好像不合適吧!

這個時候的牛肉完全可以食用。

有民間故事可以爲證。

牛郎織女的故事家喻戶曉,牛郎與那只心愛的牛相依爲命。

牛可以通人言,足見牛在百姓的心目中地位極高。

這只牛在臨死之前,通知牛郎把他的皮剝下來,這說明他已經知道自己被食用的命運。

普通家庭,男耕女織。

按照孟子的說法,黎民不饑不寒就是最大的追求。

若是還能不定期吃上一頓肉,那才是最大的享受。

因此,宋朝仍然可以食用牛肉。

曆史有著明確的記載,宋神宗時期,其親臨澶淵前線,與北方的遼國交戰。

大宋以勝利而告終,雙方簽訂了一個協議——《澶淵之盟》,建立大遼的契丹爲遊牧民族,牛羊爲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雙方在邊境做貿易。

牛羊自然就是商貿的主要産品,難道農民買牛回家只爲耕地。

我國不同于印度,印度人視牛爲神靈,故而不食用。

時至今日,牛肉已經成爲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由于技術的叠代更新和進步,官方也沒有做任何強制性的要求。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實用性的民族由此可以窺見一二。

從這個方面來看,宋朝時期,食用牛肉應該是不算犯法。

退一步講,即使算犯法也無所謂,《水浒傳》是一本什麽樣的書?

反抗不公和黑暗的書。

好漢們食用朝廷禁食的牛肉。

無疑是向朝局發起了挑戰,以一副“你來抓我啊”的強硬姿態,大口吃著牛肉。

從這裏看,也可以說是作者的匠心獨運。

存在即合理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可以說明。

施耐庵,大概率不會安排好漢們吃豬肉。

看看那些屠夫們,鎮關西,淨做一些欺男霸女的不堪之事。

英雄們就應該像牛那樣,踏實肯幹,不弄虛作假,不偷奸耍滑,見到不平之事,就要拔刀相助。

其次,小說誕生的背景是元末明初,一本小說的誕生必然會烙印上時代的痕迹。

元朝爲蒙古建立。

蒙古人在占領南宋之後,漢人的地位急劇下降。

蒙古人以爲憑借武力,可以千秋萬世地統治下去,大肆圈地,民不聊生。

施耐庵利用小說,發出了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怒吼。

他安排好漢們大口吃牛肉、大口喝酒,目的就是告訴蒙古人,漢人的體格也可以健壯如牛。

坊間一度還有這樣一個說法:

施耐庵不寫豬肉,一定是懼怕朱元璋的威嚴。

“豬”與“朱”同音,吃豬肉,不是明顯對朱元璋表達不滿嗎?

鑒于此,好漢們手中的豬肉被施耐庵換成牛肉,目的是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

曆史上流傳著多個朱元璋嗜殺的故事。

比如某畫師爲其畫像。

畫師不過是一五一十按照原來相貌勾勒塗畫,卻被朱元璋推出去。

原因何在?

朱元璋下巴突出,算不上英俊帥氣。

還有,爲了懲治貪官,他不惜使用剝皮塞草的刑罰,施耐庵當然不敢觸這個黴頭。

由此,好漢們口中的肉變成了“牛肉”。

寫在最後

說一千,道一萬,《水浒傳》真正的成功之處不在此。

在這些問題上啰唆,是丟掉了其神韻,而在一些邊角上捶捶打打。

最終,根本無法進入這本小說的核心。

讀這本書,最重要的是看到一片赤誠。

讀到血濺鴛鴦樓,要有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好像壓抑心中的怨氣有了出口。

而不是翻出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用力地研究。

試圖從中找出前人的破綻。

這種研究,除卻浪費研究者的時間,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古人管這種行爲爲“掉書袋”。

這種人大概率只擁有那種小聰明,還沒有抵達大智慧的人。

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需要的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只有他們能把握中華文化的“神”。

3 阅读:2086
评论列表
  • 2024-05-21 00:35

    都是土匪,還怕吃牛,人都敢吃。

  • 2024-05-28 12:37

    無關痛癢的文章!

  • Jm 1
    2024-05-30 14:47

    難道還能來二斤羊肉。雖然的確宋人就是羊肉爲主。但不符合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