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鷹事件”的真相,是老八陷害老十四?不,這其實是胤禵的局!

卿心君悅 2024-04-27 21:58:54

文丨卿心君悅

在康熙六十八歲的壽宴上,發生了名場面“死鷹事件”。

從表面上看,事情的起因經過一目了然——

老八發現兵權在握的老十四有了異心,爲了“踩死”這個一直隱藏在身邊的對手,老八將其給康熙准備的壽禮“天石”,換成了一只死鷹,以此來構陷老十四。

可這真的是“死鷹事件”的全部真相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今天這篇文章就與大家一同揭秘——死鷹事件背後隱藏的真相。

導語:

康熙五十六年,傳爾丹奉旨平定西北叛亂,卻因八爺黨暗地裏處處掣肘,不按時供應錢糧器械,導致急于決戰的傳爾丹大軍全軍覆沒。

爲了盡快平定叛亂,康熙決定從衆皇子中擇一人代他出征,封大將軍王。

一時之間,奪嫡的爭鬥聚焦到了兵權之爭上。

也是這次大將軍王之爭,老十四的野心徹底暴露。

紛爭起

在邬思道的提醒與建議下,老四放棄了對大將軍王的爭奪,將目標鎖定在了陝甘總督的位置上。

這招以退爲進,達成了一箭三雕的目的:

其一,賣了老十四的好,從內部分化八爺黨,離間老八與老十四的關系;

其二,拿到了陝甘總督這個可以制約大軍的重要的位置;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彰顯了大局觀與人君器宇,順利通過了康熙的最後考驗。

這一邊,老四著手准備先老八一步舉薦老十四,另一邊,八爺黨內部爲此也開了一場小會。

正常來說,八爺黨舉薦老十四是順理成章的事。畢竟老十四有行兵布陣的經驗,如今又掌管著兵部,還是自己人,于情于理老十四都是最佳人選。

可問題是,此時的老八對老十四並沒有那麽放心。

早在乾清門老十四硬怼康熙的那一次,老八就對這個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的十四弟有了些許懷疑。

至于原因很簡單:老十四恰到好處的“挺身而出”,不僅沒有受到康熙的處罰,反而因此掌管了兵部,成了八爺黨中唯一有差事、有實權的阿哥。

無論是職場,還是在體制內,我們看問題都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思考事情背後的利害關系與目的。

當局勢晦暗不明或是敵友難分之際,你無法判斷一個人做某一件事的目的時,那麽最簡單直接的辨別方式,就是以結果和利益關系爲導向去反推。

說白了,就是看誰是事件的受益者。

老八就是根據這一點,才判斷出老十四所謂的“仗義執言”,不過是“伺機表現”。

因爲老十四是整件事的最終受益者,不僅自己得了康熙的青睐與重用,母親還被晉升爲了皇貴妃,至于他這個八哥,反而成了被架在火上烤的那一個,更遭康熙厭棄。

也因此,事後的老八雖然表面上與老十四關系依舊,可心裏卻對老十四開始有所防備。

這一點,在鄭春華“假死”時,就可以得到驗證。

當時,得知鄭春華暴斃的老九,前來給老八送消息,並表示很可能是老十三幹的。就在老九要將老二去老十三府邸的事說出來的時候,被一旁的老八打斷了:

“慢慢慢,讓我想一想,這事透著邪啊。”

隨即,爲了徹底堵住老九沒說完的後半句話,老八將老九支到了左家莊化人場子,去查驗鄭春華是否真的死了。

很明顯,老八此舉是不想讓老九暴露他們在老十三府邸安插了眼線的事。至于目的,就是爲了提防老十四。

畢竟,當時在場的只有四個人,除了老八、老九之外,就只有老十和老十四了,要說是提防混不吝老十,顯然沒有這個必要。

正因爲老八對老十四早就有所防備與懷疑,所以在這次爭奪大將軍一事上,老八雖然清楚老十四是最佳人選,可並沒有直接表明態度,而是對老十四進行了一番敲打與試探:

“十四弟,這個位置我爭不過你。還是你當這個大將軍王吧。”

一語雙關,說的是大將軍王,也是繼承人的位置。

這麽明顯的試探,老十四怎麽可能聽不出來。

不過老十四清楚,此時並不是與八爺黨割裂的時候。一來,當時康熙態度不明,老四也沒有動靜,萬一老四要爭,他還需要八爺黨助他一臂之力;

二來,傳爾丹爲何會兵敗,他心知肚明,如果不能打消老八的疑慮與猜忌,就算他能出任大將軍王,也難保老八不會故技重施。

我們再看老十四是怎樣應對的:

“八哥,無論年資還是德望,十四弟都不及你一分,你這樣說便是疑我。我願歃血爲盟以明心志。”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職場與官場更是如此,每個人兜裏都揣著幾張面具,來應對不同情況,面對不同的人。

爲了讓戲更逼真一些,老十四才會提出“歃血爲盟”的要求。同時,一番“真情切意”的表白,直接把自己從“觊觎者”變成了被領導懷疑的“受害者”。

只不過,老八並不打算“輕易放過”老十四,于是又說了一段話:

“在咱們當中我是首腦,可是君權天授豈能夠私讓的,十四弟現管兵部,皇阿瑪聖泉眷優隆,而我遭逢上次一跌,已經怕是失去聖心,天命難追了。”

擡高老十四,貶低自己,目的不僅僅是在試探老十四的心思,也是爲了試探一下其他人對他這個“首腦”的擁護程度,從而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權威性。

領導說自己不行可以,但作爲下屬這時絕對不能順著領導說,于是便有了老十四接下來慷慨激昂的陳詞:

“八哥,所謂天命,本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說您失去聖心,我看也不見得……他老人家明知我是你的一黨,還把兵部交與我,囚禁了會帶兵的十三阿哥,因此我敢斷定,皇阿瑪就算重用了我,也是給你立一個擎天保駕之臣。”

別管老八信不信,老九等其他人反正是信了,也因此,老九提議先力保老八出任大將軍王,如若不行,再力保老十四。

八爺黨的內部溝通會就此結束,只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死鷹事件”

論演技,老四與老十四不愧是親兄弟。

爲了達成一箭三雕的目的,老四借著給母親祝壽的時機,假意出于孝心,征詢母親對他要推舉老十四當大將軍王的看法。

隨後與老十四單獨交談時,爲了打消老十四的疑慮,老四又冠冕堂皇的表示,推舉老十四完全是出于公心,爲國舉賢。至于爲何沒舉薦老十三,老四也給出了一個合理解釋:老十三的外公是蒙古大汗,容易影響軍心。

見平時關系一般的四哥如此仗義,老十四投桃報李的提出,要舉薦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

就這樣,老四與老十四私下達成了協議。

在不久之後的禦前會議上,老十四如願得到了大將軍王的位置,只不過他不知道,這個位置,從一開始康熙就屬意于他。

可還是那句話,在老十四看來,此時並不是他與老八決裂的時候,也因此,老四舉薦他的這件事,包括他力薦年羹堯的事,老十四需要給老八一個交代。

而所謂的“交代”,就是將回京述職的年羹堯帶到八爺府,以此來向老八表明心迹——

八哥你看,老四雖然舉薦了我,但我的心還是向著你的,這不,我把老四的心腹年羹堯都拉來了,你還有什麽懷疑的。

老十四此舉真的能打消老八的猜忌嗎?

很顯然並不能。

暫且不說,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很難拔除,單說如今的老十四已經不是跟在他屁股後面的小跟班了,而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軍王,老八又豈會真的放心。

所以才會有老八安排鄂倫岱與雅布齊兩個心腹,去監視老十四的戲碼。

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官場,從來都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對手。所謂的“朋友”“對手”都只是一種稱謂,而稱謂會隨著利害關系的轉變,隨時發生變化。

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時的老十四對于老八而言,已經不算是心腹了,而是一個需要時時提防,卻暫時不能撕破臉的潛在“對手”。

只不過,老八低估了老十四的野心,更低估了老十四的手段與陰險。

到了適合與叛軍決戰的時機,老八寫信給老十,讓其按兵不動:

“十四弟如晤,時機尚未成熟,千萬不可出兵。須知道,我軍凱旋之時,也即吾弟解除兵權之日。”

老八爲啥不想讓老十四立刻決戰?

只是擔心老十四立了戰功會壓他一頭嗎?

不!

要知道,即便老十四此時對老八依舊忠心耿耿,聽從其安排拖上一拖,可終究不可能一直拖下去。

也就是說,老十四的戰功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早與晚的問題,老八根本改變不了。而事情的關鍵就在于這個“早與晚”上。

注意,此時的康熙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身體狀態每況愈下,不一定什麽時候就歸天了。

所以,老八口中所謂的“時機”,很可能是指康熙的身體狀況。

一旦康熙出現意外,遠在西北的老十四又鞭長莫及,那麽老八的對手就只剩下老四了。而以老八的勢力,與老四一爭高下的勝算很大,畢竟老四唯一的支持者老十三已經被圈禁了。

只要老八能籠絡住九門提督隆科多,無論康熙傳位給誰,他都有機會扭轉乾坤。

等到大局已定,老十四立不立戰功都無所謂了。

可如果老十四先一步立功歸來,那麽老十四勢必會成爲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且比老四更加難對付。畢竟,老十四是康熙親封的大將軍王,有兵權不說,還是衆人猜測的繼承人人選。

這才是老八不想老十四盡快決戰的原因。

只不過,奪嫡之心已經昭然若揭的老十四,怎會任由老八擺布。

在老十四看來,眼前最重要的事,是趕在康熙大壽之前,打一場大勝仗,鞏固他在康熙心中地位的同時,提高聲望與威望,爲奪嫡加碼。

于是,老十四先是趁著老八來信的當口,他對老八安插的眼線鄂倫岱使了一招“反間計”——模仿老八的筆迹,僞造了一封讓雅布齊“除掉”鄂倫岱的信,成功策反了鄂倫岱。

隨後在糧草到達之時,老十四立刻出兵與叛軍決戰,一舉平定了叛亂。

不久之後,鄂倫岱帶著老十四的壽禮回京了。而意識到老十四有異心了的老八,掉包了老十四的壽禮,這才有了“死鷹事件”的名場面……

“死鷹事件”背後的真相

老十四真的是“死鷹事件”的受害者嗎?

不!

老十四才是事件的策劃者,老八不過是被騙的“執行者”罷了。換句話說,老八會掉包自己獻給康熙的壽禮,從一開始就在老十四的預料之中,這是老十四算計老八的一個局。

之所以這麽說,請注意劇中兩個不合理之處:

其一:老十四用來策反鄂倫岱的信,在鄂倫岱回京之前,就到了老八的手裏。

信是怎麽到老八手的?

按理說,老十四策反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必要留著這封僞造的信了,直接燒了才更符合情理。而如今信卻莫名其妙的出現在了老八手裏。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老十四不僅故意留著這封信,還故意借雅布齊之手,將信送到了老八的手裏。畢竟,如果老十四真的不想這封信暴露,信早就沒了。

其二:老十四的壽禮爲何非要經過老八的手。

按理說,老十四違背了老八的意願,就等于跟老八攤牌了。在這種情況下,保險起見,老十四大可以囑咐鄂倫岱,去八爺府的時候,不要將壽禮帶過去,以防老八等人動手腳。

這兩個不合理之處說明了什麽?

說明“死鷹事件”的背後策劃者其實是老十四。

事情很可能是這樣的——

老十四故意將信透露給了老八的另一個心腹雅布齊,並借雅布齊之手,將信送到老八的手裏,同時讓鄂倫岱帶著壽禮去老八處複命。

而發現他有了異心的老八,自然不會放任他用“天石”繼續博取康熙的歡心,一定會有所行動。只要老八對壽禮動了手腳,那麽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那麽老十四的目的究竟是什麽?難道是爲了坑自己?

自然不是!

老十四的目的有兩個:

一、徹底扳倒老八。

要知道,雖然“死鷹”是老十四的壽禮,可但凡有腦子的人都能想到,除非老十四突然瘋了,才會給康熙送這樣的禮物。

既然不是瘋了,那麽只能說明是有人在陷害老十四。而想要查清這件事並不難,到那時,老八的結局可想而知。(這時的老八明顯降智了,這麽粗糙無腦的事也能幹的出來。)

也就是說,老十四就是故意漏破綻給老八,讓其有機會偷換他的壽禮。一旦康熙徹查此事,自然會勃然大怒,就算不將老八貶爲庶人,圈禁也是跑不了了。

這樣一來,八爺黨徹底土崩瓦解。

二、加速康熙的死亡。

在老八寫信讓其按兵不動的時候,老十四就意識到一個問題——康熙的身體狀態大概率不太好。否則,老八不會要求他一拖再拖,不讓他返京。

在這種情況下,老十四雖然不能確定老八會將他的壽禮換成什麽,但能肯定一點,一定會被換成能惹怒康熙的東西。

而康熙看了被調換的壽禮之後,會有什麽反應可想而知,就算不因此一命嗚呼,身體狀況也只會更加糟糕。這一點在劇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也就是說,老十四做局的另一個目的,很可能是爲了加速康熙的死亡。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老十四相信了老八的那句話,誰當了大將軍王,誰就是康熙選中的繼承人。

在老十四看來,既然康熙有傳位于他的想法,那麽一旦康熙病危,勢必會召回遠在西北的他,而此時的他,戰功在身,兵權在手,威望達到頂峰,是勝算最大的時候。

所以,他不介意送康熙老爹一程,進而早一點定下乾坤。

從某種角度來說,老十四的這個局不僅陰險至極,且可進可退。如果老八沒有動他的壽禮,他也沒有什麽損失,照樣討得康熙的歡心;而如果老八入套,動了他的壽禮,那麽倒黴的只有老八和康熙。

這才是“死鷹事件”的背後真相。

只不過,老十四沒想到,康熙不僅沒有徹查“死鷹事件”,更從沒有動過將大位傳給他的心思,他的登基夢,注定無果。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9 阅读:1262
评论列表
  • 2024-05-14 23:34

    劇中,十四爺的黨羽構成沒有交待,好似他是依附于八爺黨的!這恐怕是作者的疏忽!應該創作再深一步,那就是十四爺表面依附八爺黨,但卻一直在八爺黨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八爺失寵後,十四爺便布局企圖把八爺黨攬入自己揮下,這樣才能把十四爺野心發展的邏輯關系交待清楚!

  • 2024-05-05 14:23

    分析很有道理,只是有一處不合情理,就是文中所說的老八突然降智了的行爲。一向謹慎多謀的老八爲什麽要換掉老十四的壽禮?普通人不用想都知道風頭正盛的老十四絕無可能送這麽件壽禮,而壽禮被掉包的最大嫌疑人不用猜都知道是老八幹的。老八爲何要引火燒身恐怕不是突然降智可解釋的!

    如夢 回覆:
    這就是後來邬思道解析說,老八當時需要一個亂字
  • 2024-04-29 23:21

    老八確實是降智了,幹出這麽荒唐的事來

    如夢 回覆:
    這就是後來邬思道分析說,當時的情形,老八需要一個亂字
  • 2024-05-10 15:14

    這是導演安排,傻瓜才當真。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