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能促進國人的消費欲望嗎?

羅sir職話 2024-04-13 12:02:23

大概差不多在十幾年前,當時我國推出家電下鄉,國家對冰箱彩電等家電給予補貼,這導致大量的冰箱家電普惠到農村地區,至今家裏,還放著那台十多年前的冰箱,功能完好,曆久彌新。

到今天,新一輪的補貼再次來襲,而這次的規模和所覆蓋的品類,都要遠遠超過十幾年前的那場家電下鄉。

這次補貼的全稱叫“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改委副主任在記者會上介紹說,我國是機器設備、耐用消費品保有的大國。根據有關機構測算,目前我國全社會設備現有資産淨值大約是人民幣39.3萬億元,其中工業設備資産達到了28萬億元。

既然是以舊換新,自然離不開補貼,以及以舊換新對GDP的增長貢獻。

當被問及這一問題時,發改委副主任說,國家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肯定是有資金支持的,而且支持會是有力度的,目前各地也都在認真研究,會結合各自財力的實際情況,拿出一定的資金給予支持。

如果說十年前的家電下鄉僅僅針對的是消費端,那麽今天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則針對的是消費端和供給端兩個端口。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促消費行動方案。

理論上,企業和家庭不管是設備還是家電,到了一定的年限的確會有更新的實際需求,而這次的“行動方案”其巧妙之處就在于,做到了企業和家庭兩手抓,過去如果只強調家庭消費品以舊換新,那麽其目的更大程度上還是去庫存。

但這次瞄准了企業端的設備更新,不僅僅能夠撬動更大的GDP增長目標,還能夠提升企業的生産率,最終産生的效果,遠比過去的家電下鄉大得多。

根據這個“行動方案”的目標來看,到2027年,我國七大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要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報廢汽車回收增加一倍,廢舊家電回收增長30%。

此舉也意味著,未來數年內我們將完成國産品替代外國商品的更新換代。

去風險不僅僅是歐美在這麽做,我們也在這麽做。

從這個目標來看,這次“行動方案”的重心還是在工業設備更新和汽車行業更新上,這兩者設立的增長目標都較大,且由于工業設備和汽車的單價更高,撬動的實際GDP也就更大。

短期內,國人的消費需求的確是可以被刺激出來的,但最終實際的效果,可能還是要由各個地方的現金補貼力度的大小來決定。

補貼越多,商品價格越低,市場需求自然也就越大,這是非常基本的需求原理。

但地方的財力問題,這幾年由于房地産的放緩,已經出現了較大的壓力,屆時更考驗每個地方的實際財務狀況,以及能夠提供多大程度上的真金白銀的支持。

而其中優勢最大的,依然還是沿海地區,例如上海、廣東、浙江等地,相對而言,補貼力度可能會更大一些。

長期來看,市場需求最終還是由實際情況決定的,短期內的現金補貼,從長期來看,不免還是要回歸均值。

這一點,是有過去的案例支持的。

以汽車行業爲例,這兩年國內車企大打價格戰,但這已經不是國內車企第一次打價格戰了;早在2016年,我國減半征收汽車購置稅,當時就是爲了刺激市場購車需求,但在刺激當年汽車銷量的同時,也部分透支了2017年的購車需求。

這就導致2017年國內車企大打價格戰,當時原價44萬元的凱迪拉克CT6最高優惠12萬元,寶馬5系降價14.8萬元,B級車市場的別克君威從17.89萬元降至13.67萬元。

此後,隨著車企推出新車、老款庫存減少,價格戰在2017年底結束,僅僅一年後,第二輪價格戰再次開啓,隨著2019年進口關稅、增值稅相繼下調,完全來自進口的雷克薩斯最高降價10.9萬,捷豹品牌降價8.5萬。

前兩輪價格戰的激烈程度不亞于今天,但不同的是,前兩次的價格戰是國內汽車市場增長放緩,提前刺激需求導致的,從長期來看,宏觀市場的需求,最終一定是回歸均值的。

提前刺激的需求,放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周期來看,最終都會回歸均值。

而今天的國內消費市場,還有一個極大的特點,那就是隨著宏觀經濟增長的放緩,消費市場已經從過去的增量市場,慢慢變成了存量市場。

這就意味著,在消費者購買意願和能力下降,導致市場整體增長放慢甚至局部縮量的情況下,任何消費品的更新換代,都可能是對存量市場的侵蝕。

換言之,回歸均值的下限,正在不斷下探。

實際情況可能也是如此,一個家庭決定什麽時候需要換家電,在過去可能是因爲新功能的出現而刺激了消費需求,但在今天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一個家庭最終刺激他更換家電的,可能是還是産品出現了損壞,這是理性的消費結果。

而提前刺激的好處是能夠在當下激發家庭消費的需求,但今天一個家電隨便用五年沒有什麽大的問題,而當下刺激出來的消費需求,事實上透支的是未來的消費需求。

因此,我們說,用補貼刺激出來的需求能夠在短期內刺激GDP增長,但長期來看,社會總需求一定是回歸均值的。

但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經濟學告訴我們,社會總需求隨著人們的收入結構的變化而變化,收入增長的快,社會總財富增長的快,人們就更傾向于樂觀消費,盲目消費。

當個人收入前景不確定擴大的時候,消費就會變得保守。

而需要改善消費結構,那是需要時間的,而眼下以舊換新,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在數年內獲得一定的GDP增長,從而給我們爭取更多時間,從收入分配上入手,徹底解決社會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

時間,對眼下的我們來說特別重要,哪怕刺激的是超前的消費需求,那也足夠了,只要能夠保證經濟增長,未來消費不足的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收入分配去改善的。

但凡事都有利弊,好處說了,我們再來談談這件事的不利之處。

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麽不利的地方,但透過這件事,我們卻能夠看到一些問題的本質。

那就是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商品出口,過去我們說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現在房地産熄火,消費疲軟民間投資也低迷,唯有出口還能夠維持著不錯的優勢。

根據WTO的報告,2023年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14.2%,已經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因此,你要站在耶倫的立場上來看,她所說的一些問題的確客觀上存在,只是雙方的立場不同,導致了對問題的看法不同。

現在歐美供應鏈要去風險和多樣化,這是歐美戰略的重大轉向,這也反過來倒逼我們進行變革,如同耶倫所說,我們需要把重心放在國內家庭消費上,用家庭消費去消化龐大的産能,以刺激經濟增長,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依靠出口了。

這是耶倫說的很明白的一件事,她說美國和美國的盟友不會像過去那樣幫我們消化産能了,這也是今天我們在這個節骨眼上,大力推以舊換新的另一個原因。

從微觀上看,我國家庭消費抗風險能力偏弱,社會保障較低,這也導致很多家庭進行預防性儲蓄,保守型消費,過去人們樂觀消費的前提條件是建立在房價資産上漲的情況下,如今這一前提不存在,消費自然就疲軟。

宏觀上看,我國的經濟結構抗風險能力其實也偏弱,過于依賴進口和房地産以及基建投資,一旦這三個領域啞火,我國宏觀經濟也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什麽呢?

房地産大家有目共睹,市場的確不如過去那般樂觀了;至于出口,今年1-2月出口還不錯,但3月又開始下跌,長期來看,隨著歐美的戰略轉向,我國要想出口,必然需要面對更高的貿易壁壘,也就是保護主義的困擾。

至于基建,基建顯然也是會飽和的,哪怕我國疆土再遼闊,基建也終有一天會修到頭,更不用說地方債務也決定著地方基建投資的熱情高低。

因此,以舊換新本質上是針對我國家庭、企業消費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級,這也從側面說明耶倫這次過來雙方談的話題,至少是有一些共識的,盡管沒有明說,但從實際的動作來看至少是這樣。

本質上,全球化貿易的基本盤就這麽大,我國出口的商品一增加,對應的就是別國自己的産能減少,因此貿易這個東西,隨著我國商品出口競爭力越強,他國的擔憂就會越大,不管這是不是貿易保護主義,但他們的立場,我們很難說服,畢竟這也是關乎就業和GDP的大問題。

既然說服不了,重點就只能轉到促國內消費上。

而這些,我們自身也有不少的優勢。

正如發改委副主任所說,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一,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設備的裝機量連續多年都是全球第一,家電的保有量超過30億台,汽車的保有量超過3億輛。

根據一些機構的測算,我國每年工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更新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汽車、家電換代需求也在萬億元以上級別。

因此,我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市場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用消費增長去替代過去的經濟增長路徑,這一步走起來當然不容易,但只要邁出去這一步,後面就相對好走得多,在全球化地緣越來越複雜的背景下,最終我們還是需要更多依靠自己,強化我們的微觀、宏觀上的抗風險能力,用收入的提高,去對沖其他風險,去增加我們的消費。

由此,經濟增長方能進入良性循環。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1 阅读:570
评论列表
  • 2024-04-13 17:26

    要錢不換

  • 2024-04-13 18:18

    換新要錢不,如果還要補錢!就麻煩了,我缺的是補的錢,不是新産品!

  • 2024-04-13 20:33

    有欲望,沒有錢。

  • 2024-04-13 21:08

    評論區的人厲害👍👍👍[點贊][點贊][點贊],評論比文章更真實,評論區的人都知道,評論區都是明白人,評論區的人都清楚。!

  • 2024-04-13 16:44

    擔心新的不如舊的質量好!

  • 2024-04-13 18:03

    評論區的人厲害,評論比文章更真實,評論區的人都知道,評論區都是明白人,評論區的人都清楚。!

  • 2024-04-13 14:06

    換新要錢不,如果還要補錢!就麻煩了,我缺的是補的錢,不是新産品!

  • 2024-04-14 10:59

    以舊換新,有錢人的事兒,窮人只能遠遠地看著[呲牙笑]

  • 2024-04-14 10:49

    這倒是真的,我家上個月剛換了台海信的新風空調,原價要兩千多,換後還不到兩千,要是沒有優惠政策,我覺得怎麽也得再撐三年

  • 2024-04-14 02:50

    換不換的還是得看各個地方的現金補貼力度如何

  • 2024-04-14 05:24

    以舊換新對于有錢人來說,也不在乎那幾百塊錢的補貼,但對于我來說,但凡說能有優惠,購物的欲望還是蠻強的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