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651:成功之所以不可複制,是因爲運氣,除非你也有

花言大帥 2024-04-20 21:40:22

學習內容:

高歡攻擊西魏,于玉壁遇大雪後退兵

蕭衍任命陳霸先爲直閣將軍

高仲密投降西魏,高歡率軍渡過黃河抗擊西魏

彭樂因貪財放走宇文泰,高歡放棄全力追擊而東歸

【原文】

八年(壬戌,公元542年)

春正月,敬躬據郡反,改元永漢,署官屬,進攻廬陵,逼豫章。南方久不習兵,人情擾駭,豫章內史張绾募兵以拒之。绾,缵之弟也。

二月戊戌,江州刺史湘東王繹遣司馬王僧辯、中兵曹子郢討敬躬,受绾節度。

二月戊辰,擒敬躬,送建康,斬之。僧辯,神念之子也,該博辯捷,器宇肅然,雖射不穿劄,而志氣高遠。

魏初置六軍。

夏四月丙寅,東魏使兼散騎常侍李繪來聘。繪,元忠之從子也。

東魏丞相歡朝于邺。司徒孫騰坐事免。

乙酉,以彭城王韶錄尚書事,侍中廣陽王湛爲太尉,尚書右仆射高隆之爲司徒。

初,太尉尉景與丞相歡同歸爾朱榮,其妻,歡之姊也。自恃勳戚,貪縱不法,爲有司所劾,系獄。歡三詣阙泣請,乃得免死。丁亥,降爲骠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歡往造之,景臥不起,大叫曰:“殺我時趣邪!”歡撫而拜謝之。

辛卯,以庫狄幹爲太傅,以領軍將軍婁昭爲大司馬,封祖裔爲尚書右仆射。六月甲辰,歡還晉陽。

八月庚戌,東魏以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侯景爲兼尚書仆射、河南道大行台,隨機防討。

魏以王盟爲太保。

東魏丞相歡擊魏,入自汾、绛,連營四十裏,丞相泰使王思政守玉壁以斷其道。

歡以書招思政曰:“若降,當授以並州。”

思政複書曰:“可朱渾道元降,何以不得?”

冬十月己亥,歡圍玉壁,凡九日,遇大雪,士卒饑凍,多死者,遂解圍去。

魏遣太子欽鎮蒲坂。丞相泰出軍蒲坂,至皂莢,聞歡退渡汾,追之不及。

十一月,東魏以可朱渾道元爲並州刺史。

十二月,魏主狩于華陰,大享將士,丞相泰帥諸將朝之。起萬壽殿于沙苑北。

辛亥,東魏遣兼散騎常侍楊斐來聘。

孫冏、盧子雄討李贲,以春瘴方起,請待至秋,廣州刺史新渝侯映不許,武林侯谘又趣之。冏等至合浦,死者什六七,衆潰而歸。映,憺之子也。

武林侯谘奏冏及子雄與賊交通,逗留不進,敕于廣州賜死。子雄弟子略、子烈、主帥廣陵杜天合及弟僧明、新安周文育等帥子雄之衆攻廣州,欲殺映、谘,爲子雄複冤。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吳興陳霸先帥精甲三千救之,大破子略等,殺天合,擒僧明、文育。霸先以僧明、文育骁勇過人,釋之,以爲主帥。诏以霸先爲直將軍。

魏丞相泰妻馮翊公主生子覺。

東魏以光州刺史李元忠爲侍中。元忠雖處要任,不以物務幹懷,唯飲酒自娛。丞相歡欲用爲仆射,世子澄言其放達常醉,不可委以台閣。其子搔聞之,請節酒,元忠曰:“我言作仆射不勝飲酒樂,爾愛仆射,宜勿飲酒。”

九年(癸亥,公元543年)

春正月壬戌,東魏大赦,改元武定。

東魏禦史中尉高仲密取吏部郎崔暹之妹,既而棄之,由是與暹有隙。仲密選用禦史,多其親戚鄉黨,高澄奏令改選。暹方爲澄所寵任,仲密疑其構己,愈恨之。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尋出爲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

丞相歡疑之,遣鎮城奚壽興典軍事,仲密但知民務。仲密置酒延壽興,伏壯士,執之。二月壬申,以虎牢叛,降魏。魏以仲密爲侍中、司徒。

歡以仲密之叛由崔暹,將殺之,高澄匿暹,爲之固請,歡曰:“我丐其命,須與苦手。”

澄乃出暹,而謂大行台都官郎陳元康曰:“卿使崔暹得杖,勿複相見。”

元康爲之言于歡曰:“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將軍,大將軍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爾,況于他人!”歡乃釋之。

高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報之。季式走告歡,歡待之如舊。

魏丞相泰帥諸軍以應仲密,以太子少傅李遠爲前驅,至洛陽,遣開府儀同三司于謹攻柏谷,拔之。三月壬申,圍河橋南城。

東魏丞相歡將兵十萬至河北,泰退軍瀍上,縱火船于上流以燒河橋。斛律金使行台郎中張亮以小艇百余載長鎖,伺火船將至,以釘釘之,引鎖向岸,橋遂獲全。

歡渡河,據邙山爲陳,不進者數日。泰留辎重于瀍曲,夜,登邙山以襲歡。候騎白歡曰:“賊距此四十余裏,蓐食幹飯而來。”

歡曰:“自當渴死!”乃正陣以待之。

戊申,黎明,泰軍與歡軍遇。東魏彭樂以數千騎爲右甄,沖魏軍之北垂,所向奔潰,遂馳入魏營。人告彭樂叛,歡甚怒。俄而西北塵起,樂使來告捷,虜魏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臨洮王柬、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升、钜鹿王闡、谯郡王亮、詹事趙善及督將僚佐四十八人。諸將乘勝擊魏,大破之,斬首三萬余級。

歡使彭樂追泰,泰窘,謂樂曰:“汝非彭樂邪?癡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

樂從其言,獲泰金帶一囊以歸,言于歡曰:“黑獺漏刃,破膽矣!”

歡雖喜其勝而怒其失泰,令伏諸地,親捽其頭,連頓之,並數以沙苑之敗。舉刃將下者三,噤良久。

樂曰:“乞五千騎,複爲王取之。”

歡曰:“汝縱之何意?而言複取邪?”命取絹三千匹壓樂背,因以賜之。

明日,複戰,泰爲中軍,中山公趙貴爲左軍,領軍若幹惠等爲右軍。中軍、右軍合擊東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歡失馬,赫連陽順下馬以授歡。

歡上馬走,從者步騎七人,追兵至,親信都督尉興慶曰:“王速去,興慶腰有百箭,足殺百人。”

歡曰:“事濟,以爾爲懷州刺史,若死,用爾子!”

興慶曰:“兒小,願用兄!”歡許之。興慶拒戰,矢盡而死。

東魏軍士有逃奔魏者,告以歡所在,泰募勇敢三千人,皆執短兵,配大都督賀拔勝以攻之。勝識歡于行間,執槊與十三騎逐之,馳數裏,槊刃垂及,因字之曰:“賀六渾,賀拔破胡必殺汝!”

歡氣殆絕。河州刺史劉洪徽從傍射勝,中其二騎,武衛將軍段韶射勝馬,斃之。比副馬至,歡已逸去。勝歎曰:“今日不執弓矢,天也!”

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貴,大呼,獨入敵中,鋒刃亂下,人皆謂已死,俄奮刀而還。如是數四,當令貴前者死傷相繼。乃謂左右曰:“吾豈樂殺人!壯士除賊,不得不爾。若不能殺賊,又不爲賊所傷,何異逐坐人也!”

左軍趙貴等五將戰不利,東魏兵複振。泰與戰,又不利。會日暮,魏兵遂遁,東魏兵追之,獨孤信、于謹收散卒自後擊之,追兵驚擾,魏諸軍由是得全。

若幹惠夜引去,東魏兵追之,惠徐下馬,顧命廚人營食,食畢,謂左右曰:“長安死,此中死,有以異乎?”乃建旗鳴角,收散卒徐還。追騎疑有伏兵,不敢逼。泰遂入關,屯渭上。

歡進至陝,泰遣開府儀同三司達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繪言于歡曰:“混一東西,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漢中,不乘勝取巴、蜀,失在遲疑,後悔無及。願大王不以爲疑。”

歡深然之,集諸將議進止,鹹以爲:“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可遠追。”

陳元康曰:“兩雄交爭,歲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時不可失,當乘勝追之。”

歡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濟?”

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無伏,今奔敗若此,何能遠謀!若舍而不追,必成後患。”歡不從,使劉豐生將數千騎追泰,遂東歸。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將使鎮虎牢。未至而泰敗,乃使守恒農。思政入城,令開門解衣而臥,慰勉將士,示不足畏。後數日,劉豐生至城下,憚之,不敢進,引軍還。思政乃修城郭,起樓橹,營農田,積刍粟,由是恒農始有守禦之備。

丞相泰求自貶,魏主不許。是役也,魏諸將皆無功,唯耿令貴與太子武衛率王胡仁、都督王文達力戰功多。泰欲以雍、岐、北雍三州授之,以州有優劣,使探籌取之,仍賜胡仁名勇,令貴名豪,文達名傑,用彰其功。于是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

高仲密之將叛也,陰遣人扇動冀州豪傑,使爲內應。東魏遣高隆之馳驿慰撫,由是得安。

高澄密書與隆之曰:“仲密枝黨與之俱西者,宜悉收其家屬,以懲將來。”隆之以爲恩旨既行,理無追改,若複收治,示民不信,脫致驚擾,所虧不細,乃啓丞相歡而罷之。

以太子詹事謝舉爲尚書仆射。

夏四月,林邑王攻李贲,贲將範修破林邑于九德。

清水氐酋李鼠仁,乘魏之敗,據險作亂,隴右大都督獨孤信屢遣軍擊之,不克。丞相泰遣典簽天水趙昶往谕之,諸酋長聚議,或從或否。其不從者欲加刃于昶,昶神色自若,辭氣逾厲,鼠仁感悟,遂相帥降。氐酋梁道顯叛,泰複遣昶谕降之,徙其豪帥四千余人並部落于華州,泰即以昶爲都督,使領之。

泰使諜潛入虎牢,令守將魏光固守。侯景獲之,改其書雲:“宜速去。”縱諜入城,光宵遁。

景獲高仲密妻子送邺,北豫、洛二州複入于東魏。

五月壬辰,東魏以克複虎牢,降死罪已下囚,唯不赦高仲密家。丞相歡以高乾有義勳,高昂死王事,季式先自告,皆爲之請,免其從坐。仲密妻李氏當死,高澄盛服見之,曰:“今日何如?”李氏默然,遂納之。

乙未,以侯景爲司空。

秋七月,魏大赦,以王盟爲太傅,廣平王贊爲司空。

八月乙醜,東魏以汾州刺史斛律金爲大司馬。

東魏遣兼散騎常侍李渾等來聘。

冬十一月甲午,東魏主狩于西山。乙巳,還宮。高澄啓解侍中,東魏主以其弟並州刺史太原公洋代之。

丞相歡築長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馬陵,東至土墱,四十日罷。

魏諸牧守共谒丞相泰,泰命河北太守裴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爲天下最。有如俠者,可與俱立!”衆默然,無敢應者。泰乃厚賜俠,朝野歎服,號爲“獨立君”。

【原文華譯】

八年(公元542年)

1 春,正月,南梁劉敬躬據郡造反,改年號爲永漢,設置官屬,進攻廬陵,進逼豫章。南方已經長久沒有戰爭,百姓不習軍事,人心惶惶,豫章內史張绾招募軍隊抵抗。張绾,是張缵之弟。

二月二日,江州刺史、湘東王蕭繹派司馬王僧辯、中兵參軍曹子郢討伐劉敬躬,受張绾指揮。

三月二日,生擒劉敬躬,送到建康,斬首。

王僧辯,是王神念之子,學識淵博,口才辯捷,器宇肅然,雖然射箭不能射穿铠甲,但志氣高遠。

2 西魏開始設置六軍。

3 夏,四月丙寅(四月無此日),東魏派兼散騎常侍李繪出使南梁報聘。李繪,是李元忠的侄子。

4 東魏丞相高歡到邺城朝見。司徒孫騰犯錯被免。

五月二十日,任命彭城王元韶爲錄尚書事,侍中、廣陽王元湛爲太尉,尚書右仆射高隆之爲司徒。

當初,太傅尉景與丞相高歡一起歸附爾朱榮,他妻子是高歡的姐姐。他自恃勳戚身份,貪縱不法,爲有司彈劾,關進監獄;高歡三次到宮中哭泣著向皇帝求情,尉景才得以免死。

五月二十二日,他降爲骠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歡前往造訪,尉景高臥不起,大叫:“要殺我就趕快啊!”高歡安撫他,向他道歉。

五月二十六日,任命庫狄幹爲太傅,以領軍將軍婁昭爲大司馬,封祖裔爲尚書右仆射。

六月十日,高歡返回晉陽。

5 八月十六日,東魏以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侯景爲兼尚書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享有全權,可以隨機應變,自行決定防禦或出兵征討。

6 西魏任命王盟爲太保。

7 東魏丞相高歡攻擊西魏,從汾州、绛郡出兵,連營四十裏。西魏丞相宇文泰派王思政鎮守玉壁,以阻斷其前進道路。高歡寫信招降王思政說:“如果投降,把並州給你。”

王思政回信說:“可朱渾道元降了,爲什麽沒有給他並州?”

冬,十月六日,高歡包圍玉壁,前後九日,遇上大雪,士卒饑凍,死了很多人,于是解圍而去。

西魏派太子元欽鎮守蒲坂。丞相宇文泰出軍蒲坂,到了皂莢,聽聞高歡退兵,已渡過汾水,立即追擊,但沒有追上。

十一月,東魏任命可朱渾道元爲並州刺史。

8 十二月,西魏主元寶炬在華陰狩獵,大宴將士,丞相宇文泰率諸將朝見。又在沙苑以北修築萬壽殿。

9 十二月十九日,東魏派兼散騎常侍楊斐出使南梁報聘。

10 南梁高州刺史孫冏、新州刺史盧子雄討伐起兵反叛的李贲,當時是春天,瘴氣方起,他們申請等秋天再用兵;廣州刺史、新渝侯蕭映不許,武林侯蕭谘又催促。孫冏等到了合浦,死者十分之六七,全軍潰散而歸。蕭映,是蕭憺之子。

武林侯蕭谘上奏彈劾孫冏及盧子雄與反賊勾結,逗留不進,皇帝下令,于廣州將二人賜死。盧子雄的弟弟盧子略、盧子烈,主帥、廣陵人杜天合以及弟弟杜僧明,新安人周文育等率盧子雄部衆攻打廣州,想要殺死蕭映、蕭谘,爲盧子雄報仇。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吳興人陳霸先率精甲三千前往救援,大破盧子略等,殺死杜天合,生擒杜僧明、周文育。

陳霸先認爲杜僧明、周文育骁勇過人,釋放他們,在自己軍中爲主帥。皇帝下诏,任命陳霸先爲直閣將軍。(陳霸先登上曆史舞台。)

11 西魏丞相宇文泰的妻子馮翊長公主生下兒子宇文覺。

12 東魏任命光州刺史李元忠爲侍中。李元忠雖處要任,卻不關心公務,唯飲酒自娛。丞相高歡想要用他做仆射,世子高澄說他生活放蕩,常在醉中,不可委之以台閣重任。李元忠的兒子李搔聽聞,請父親節制飲酒,李元忠說:“我認爲,做仆射不如飲酒快樂,你喜歡當仆射,不妨戒酒。”

九年(公元543年)

1 春,正月一日,東魏大赦,改年號爲武定。

2 東魏禦史中尉高仲密娶吏部郎崔暹的妹妹爲妻,既而又將她抛棄,由此與崔暹有矛盾。高仲密選用禦史,多用自己的親戚鄉黨,高澄奏令改選。崔暹正爲高澄所寵任,高仲密懷疑是他構陷自己,更加懷恨在心。高仲密後娶的妻子李氏美豔而聰慧,高澄見了,非常喜歡她,即刻求歡,李氏不從,衣服都撕裂了,告訴高仲密,高仲密更加怨恨。不久,他被外放爲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

丞相高歡對他起疑,派鎮城奚壽興負責軍事,高仲密只管民政。高仲密置酒宴請奚壽興,埋伏壯士,將他逮捕,二月十二日,高仲密獻出虎牢,投降西魏。西魏任命高仲密爲侍中、司徒。

高歡認爲,高仲密之叛由崔暹而起,將要殺他,高澄藏匿崔暹,爲他堅持求情。高歡說:“我饒他一命,但必須讓他吃點苦頭。”

高澄于是交出崔暹,並對大行台都官郎陳元康說:“你如果讓崔暹挨了一棍,咱們這輩子就不要見面了。”

陳元康爲此對高歡說:“大王正以天下托付給大將軍(高澄),大將軍有一崔暹,都不能保護他免于杖打,父子尚且如此,何況他人!”高歡于是將崔暹釋放。

高季式(高仲密的弟弟)在永安駐防,高仲密送信告訴他消息。高季式即刻前往晉陽向高歡報告,高歡待他和以前一樣。

西魏丞相宇文泰率諸軍以接應高仲密,以太子少傅李遠爲前鋒,抵達洛陽,派開府儀同三司于謹攻打柏谷,攻拔。三月二日,包圍河橋南城。東魏丞相高歡將兵十萬到黃河北岸,宇文泰撤退到瀍上,縱火船于上遊,准備燒毀河橋。斛律金派行台郎中張亮以小艇一百余艘,裝載長鎖鏈,等火船快到時,把鎖鏈釘在船上,將船牽引到岸邊,大橋于是獲得保全。

高歡渡過黃河,占據邙山,構築陣地,幾天也不向前進。宇文泰把辎重留在瀍曲,夜,登邙山以襲擊高歡。偵察騎兵報告高歡說:“賊距此四十余裏,是清早吃了一頓幹飯之後來的。”

高歡說:“他們自當渴死!”于是嚴陣以待。

三月十八日,黎明,宇文泰軍與高歡軍遭遇。東魏大將彭樂以數千騎爲右翼,沖擊西魏軍北翼,所向披靡,于是沖進西魏軍營。有人報告說彭樂叛變,高歡甚怒。一會兒西北塵土大起,彭樂使者來告捷,俘虜西魏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臨洮王元柬,蜀郡王元榮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闡,谯郡王元亮,詹事趙善及督將僚佐四十八人。諸將乘勝攻擊西魏,大破之,斬首三萬余級。

高歡派彭樂追擊宇文泰,宇文泰窘迫,對彭樂說:“你不是彭樂嗎?傻瓜!今天如果我沒了,明天豈有你的活路!何不趕快還營,去收拾你的金銀財寶!”

彭樂聽了他的話,拿了宇文泰一囊金帶而回,對高歡說:“宇文泰刀下逃生,嚇破了膽!”

高歡雖然高興他得勝,但憤恨他放走了宇文泰,令他趴在地上,親自抓著他的頭發,不斷撞擊地面,並數落他沙苑之敗,舉起刀三次要砍他,咬牙切齒好半天。

彭樂說:“乞請給我五千騎兵,再爲大王去抓獲宇文泰。”

高歡說:“那你放走他又是什麽意思?現在又說去抓!”命人取來綢緞三千匹,壓在彭樂背上,然後宣布把這些綢緞都賞賜給他。

第二天,再戰,宇文泰爲中軍,中山公趙貴爲左軍,領軍若幹惠等爲右軍。中軍、右軍合擊東魏,大勝,俘虜東魏全部步兵。高歡的馬跑掉了,赫連陽順下馬,把自己的馬給高歡。

高歡上馬逃走,跟從的僅有步騎兵七人,追兵趕到,親信、都督尉興慶說:“大王快走,興慶腰間還有一百支箭,足以殺一百人。”

高歡說:“事情如果成功,任命你爲懷州刺史;如果你死了,用你的兒子!”

尉興慶說:“我的兒子還小,希望用我哥哥!”高歡許諾。尉興慶抵抗,箭盡而死。

東魏軍士有逃奔西魏的,說出高歡所在,宇文泰招募敢死隊三千人,都手執短兵器,由大都督賀拔勝率領,前往攻擊。賀拔勝在戰場上認出高歡,手執長槊,與十三個騎兵上前追逐,奔馳數裏,槊刃幾乎刺到高歡,大喊說:“賀六渾(高歡小名),賀拔破胡今天一定要殺了你!”

高歡幾乎氣絕,河州刺史劉洪徽從旁邊射擊賀拔勝,射中他身旁兩名騎兵,武衛將軍段韶射賀拔勝坐騎,射斃。等副馬送來,高歡已逃去無蹤。賀拔勝歎息說:“今天沒有帶弓箭,真是天意!”

西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貴,大聲呼喊著獨自沖入敵陣,鋒刃亂下,人們都以爲他死了,一會兒後他又舉著刀返回自己的營地。如此來回四次,阻擋耿令貴的東魏兵死傷相繼。他對左右說:“我豈是樂意殺人!壯士除賊,不得不如此。如果不能殺賊,又不爲賊所傷,和那些坐著空談的人,有什麽區別!”

西魏左軍趙貴等五將作戰不利,東魏兵又振作起來。宇文泰與之交戰,又不利。這時天黑了,西魏兵于是遁去,東魏兵追擊。西魏大將獨孤信、于謹收拾戰場上的散卒,從後面攻擊,追兵驚擾,西魏諸軍由此得以保全。

若幹惠夜裏逃走,東魏兵追擊。若幹惠徐徐下馬,回頭命廚師准備飯食,吃完飯,對左右說:“死在長安,和死在這兒,有什麽區別?”于是豎起軍旗,吹起號角,收拾散卒,徐徐撤退;追騎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宇文泰于是進入潼關,屯駐在渭水河岸。

高歡進兵到陝縣,宇文泰派開府儀同三司達奚武等抵抗。東魏行台郎中封子繪對高歡說:“統一東西方,正在今日。當年魏太祖曹操平定漢中,不乘勝取巴、蜀,失在遲疑,後悔無及。願大王不以爲疑。”

高歡深以爲然,召集諸將商議進止,都認爲“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可遠追”。

陳元康說:“兩雄交爭,歲月已久。如今幸而大捷,是上天授給我們的機會,時不可失,當乘勝追擊。”

高歡問:“若遇伏兵,你怎麽辦?”

陳元康說:“大王之前沙苑失利,他們尚且沒有伏兵;如今奔敗若此,何能遠謀!如果舍而不追,必成後患。”高歡不聽,只派劉豐生率數千騎兵追宇文泰,自己率軍東歸。

宇文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准備讓他鎮守虎牢關,王思政還沒到,而宇文泰已經戰敗,于是讓他鎮守恒農。王思政入城,下令大開城門,解衣而臥,慰勉將士,表示不足畏懼。後來過了數日,劉豐生至城下,忌憚,不敢前進,引軍退走。王思政修城郭,建起城樓、瞭望塔,開墾農田,積蓄糧草,于是恒農才開始有了守禦之備。

丞相宇文泰請求自貶,西魏主元寶炬不許。這次戰役,西魏諸將都沒有功勞,唯獨耿令貴與太子武衛率王胡仁、都督王文達力戰功多。宇文泰想要把雍州、岐州、北雍州這三州授給他們,因爲三州有優劣,命他們抓阄決定。他還賜王胡仁名爲王勇,耿令貴名耿豪,王文達名王傑,以表彰他們的功勞。于是,西魏廣招關、隴豪傑來增強部隊的力量。

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將要叛變時,秘密派人煽動冀州豪傑,讓他們做內應,東魏派高隆之乘驿馬車前往慰撫,由此得以安定。

高澄寫密信給高隆之說:“高仲密黨羽中與他一起投西的,應該全部逮捕其家屬,以懲戒警告後人。”

高隆之認爲既然已有恩旨寬大處理,沒理由反悔改變政策,如果再逮捕治罪,向百姓顯示朝廷不講信用,如果引起驚駭騷擾,損失一定不小,于是啓奏丞相高歡後,沒有照高澄的意見辦。

3 南梁任命太子詹事謝舉爲尚書仆射。

4 夏,四月,南梁林邑王攻打叛軍首領李贲,李贲手下將領範修擊破林邑王于九德。

5 清水氐人酋長李鼠仁,乘西魏戰敗,據險作亂。隴右大都督獨孤信屢次派軍攻擊,不能攻克。丞相宇文泰派典簽、天水人趙昶前往曉谕,諸酋長聚議,有的想投降,有的不願意;其中不願意的人,打算誅殺趙昶,趙昶神色自若,辭氣更加嚴厲,李鼠仁感悟,于是相率投降。氐人酋長梁道顯叛變,宇文泰再次派趙昶去曉谕招降他,把他們四十多個酋長並部落遷移到華州安置,宇文泰即任命趙昶爲都督,管轄他們。

6 宇文泰派間諜潛入虎牢,命守將魏光固守。間諜被侯景截獲,把信改成:“宜速去。”然後放間諜入城,魏光連夜遁走。

侯景抓獲高仲密的妻子兒女,送到邺城,北豫州、洛州二州重新回到東魏版圖。

五月三日,東魏慶祝收複虎牢,將死罪以下囚犯,都降一等處罰,唯獨不赦免高仲密一家。丞相高歡因爲高乾有起義功勳,高敖曹又戰死沙場,高季式又先自首,就爲他們求情,免除他們連坐之罪。高仲密的妻子李氏當死,高澄盛裝見她,問道:“今天怎麽樣?”李氏默然,于是納她爲妾。

五月六日,任命侯景爲司空

【胡三省注】

高澄爲了漁獵美色,既逼得國家元勳外叛,又使父親幾乎命喪沙場,惡性不改,又盛裝炫耀自己權勢,征服一個女人。之後發生楊燕之禍(見公元580年記載),叔侄相屠,矛盾都是因李氏而起。這豈不是天意!

7 秋,七月,西魏大赦。任命王盟爲太傅,廣平王元贊爲司空。

8 八月八日,東魏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爲大司馬。

9 東魏派兼散騎常侍李渾等出使南梁報聘。

10 冬,十一月八日,東魏主元善見到西山狩獵。十一月十九日,還宮。高澄上奏,自請解除侍中職務,東魏主任命他的弟弟、並州刺史、太原公高洋替代他。

11 丞相高歡築長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馬陵,東至土墱,四十日完成。

12 西魏諸州牧、郡守一起谒見丞相宇文泰,宇文泰命河北太守裴俠出列,單獨站立,對諸州牧、郡守說:“裴俠清慎奉公,爲天下之最。有自認爲可與裴俠相比者,可以和他站在一起!”衆人默然,都不敢回應。宇文泰于是重賞裴俠。朝野歎服,稱他爲“獨立君”。

【學以致用】

看這兩年的故事,有幾點思考

01,成功之所以不可以複制,是因爲運氣,除非你也有

看高歡與宇文泰的博弈

真的是不容易啊,能活下來都是運氣

所以創業道路何其艱難,失敗是必然,成功是偶然的事件

畢竟當下的創業,失敗了不至于有生命危險,像高歡宇文泰這種,危險系數極高。

02,說話算話,這個行爲意義極大,很多人忽略了這一行爲的力量

歡以書招思政曰:“若降,當授以並州。”

思政複書曰:“可朱渾道元降,何以不得?”

。。。。

十一月,東魏以可朱渾道元爲並州刺史。

高歡的這個行爲,不亞于徙木立信,千金買骨

老板如果在公司,即便隨口開一句玩笑話的承諾都當真,都認真兌現,那麽,員工一定會心定,他們會願意感召身邊的人加入公司。 而外部的人才也會加盟

高歡把王思政的話當真了,回去立馬實行,這就是對東西魏所有人釋放信號,我能夠說到做到,只要你們跟著我混。

03,比獎勵更重要的是激勵,激勵在前,獎勵在後

歡雖喜其勝而怒其失泰,令伏諸地,親捽其頭,連頓之,並數以沙苑之敗。舉刃將下者三,噤良久。

如果提前把拿下宇文泰的激勵目標定好,何至于咬牙切齒。(我們可以代入體會下高歡的心境,就能體會到激勵與獎勵的差異,很可恨,很遺憾)

有智慧的老板不怕員工貪財,就怕不貪財。 能成爲被激勵的對象,一定是對收入有強烈欲望的人。

另外,不管是獎勵還是激勵,要給別人看得見的利益

歡曰:“事濟,以爾爲懷州刺史,若死,用爾子!”

興慶曰:“兒小,願用兄!”歡許之。興慶拒戰,矢盡而死。

宇文泰用金錢保命,高歡也用看得見的承諾保命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