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把“我不行”挂在嘴邊,如何教育,才能提高他們的自信

老張育兒記 2024-05-06 23:00:11

“我不行,這些事情我肯定做不好!”

“媽媽,這些題目太難了,我肯定會做錯的!”

孩子總是把“我不行”挂在嘴邊,說明他們骨子裏自卑,總覺得自己什麽都做不好。這樣消極的認知,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可能阻礙他們的未來。

“我不行”的背後,藏著孩子的自卑

孩子時不時就說“我不行”,看似只是簡單的三個字,實則卻藏著孩子深深的自卑感。而這種自卑感,並非短時間內形成,而是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結果。

孩子的自卑,往往源于多方面原因。在家庭環境中,父母過于嚴厲或者溺愛,都可能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缺失;在學校和社會中,孩子可能因爲學習成績不好,或者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等原因,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從而自卑。

孩子一旦自卑的話,他的人生就會到極大的負面影響。接下來,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甚至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連性格,也會變得內向、孤僻,難以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最可怕的是,自卑感會慢慢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産生抑郁、焦慮的情況。不敢想象,孩子自卑之後的日子,過得有多辛苦。

不強推,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護

聽到孩子說“我不行”的時候,有些性格急躁,或者要求嚴苛的父母,就會忍不住上火,各種逼迫孩子。

說實話,孩子的自卑心理,多半是父母教育的結果。總是逼著孩子優秀,卻不考慮他們的能力,這是教育中最大的失敗。

想說的是:接受孩子平庸,真的有那麽難嗎?他們已經表示自己“不行”,那父母爲何還要強推呢?這不是在孩子的傷口撒鹽嗎?

聰明的父母,此時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們的心態和視角看待問題。既然孩子說了“我不行”,那就不要強行讓他們做事,這是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

那些嘴上說著愛孩子,卻各種逼迫他們做事的父母,是時候收起自己所謂的“好心”了。允許孩子自卑,允許孩子不如別人,才是愛他們的表現。

面對自卑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教育?

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自卑的根源。

雖說都是自卑,但是孩子的自卑原因,卻是不一樣的。有些是家庭原因,有些是學習原因,有些則是社交原因,所以父母要先清楚原委,才能針對性的教育。

試圖跟孩子聊天,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看看問題出在哪裏。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爲和情緒變化,找到自卑根源後。

其次: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自卑的孩子,意味著他們缺乏自信,內心或多或少都有些敏感,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支持,這樣才能讓他們找回自信。

生活中,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陪伴,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鼓勵他們多去嘗試新的事物。即便孩子做的不夠優秀,只要願意邁出第一步,都是成功。

再次: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之所以總是說“我不行”,就是因爲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産生了懷疑,才覺得事事都沒有其他人優秀。

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是有長處的。只有看到自己的優秀,才能慢慢激發孩子內在的價值感。

最後:要引導孩子參與社交活動。

大部分自卑的孩子,都喜歡自己獨處,不敢跟其他人多接觸,有種“羞于見人”的感覺。可社交活動,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還是要多參加才行。

要多鼓勵孩子參加社交,可以鍛煉他們的能力,也便于自信的建立。在跟同齡人接觸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溝通,如何解決沖突。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面對自卑的孩子,父母冷靜的同時,還要保持耐心。多給孩子時間,讓他們慢慢成長,而不是急于求成的逼迫。若是太過著急的話,反倒會弄巧成拙,讓孩子變得更自卑,而且心理壓力更大。

雖說關愛和支持孩子很重要,但父母要懂得區分過度保護和溺愛,千萬不可把孩子保護得太好。要不然,孩子會在溺愛中慢慢失去獨立和自主性,等到沒有父母的幫助,他們的自卑情緒會更強烈。

多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因爲人在面對喜歡的事情時,會變得更加積極。倘若能把喜歡的事情做好,那孩子的自信也會得到相應提升。

0 阅读:15

老張育兒記

簡介: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