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後妹子,在荷蘭大廠工作,從不用加班年薪40萬,但生活真枯燥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5-18 16:39:16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858位真人故事

我是肖怡恬,29歲,老家河南。雖然老家是高考大省,但我還是考了621分,並讀了理想大學。

後來,我曲線救國,來到荷蘭留學,僅用一年時間就從應用類大學,成功轉學到研究類大學讀金融專業。

因爲成績優異,畢業後,我成功進入到荷蘭有名的跨國大廠工作。

現在,我年薪40萬人民幣,在荷蘭成家立業,生活安逸,但我依然期待有一天能回到祖國,這是爲什麽呢?

(我在吃螃蟹)

我是1995年出生在河南三門峽的肖怡恬,爸爸是小鎮的稅務員,媽媽是會計。

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我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溫馨的生活。

從小到大,不管做什麽事情,爸媽都對我很支持。在這個環境下長大的我內心強大有主見,凡事喜歡力爭上遊,遇事不糾結內耗。

在三門峽上初中時,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同時我還擔任班長。

後來,我聽說西工大附中正在招收插班生。我喜歡挑戰,有很強的勝負欲,然後就報名了。

(大二時去機場接媽媽玩)

爸媽一貫都很支持我,他們立馬帶著我直奔西安。在那裏,我讀完初三後,順利留在本校讀完高中。

高考時,我考出了621分的好成績。但令人沮喪的是,我填報的三個志願學校都沒錄取我。

心高氣傲的我不想複讀,又不甘心上一所自己不喜歡的大學,所以就想通過中介申請出國留學。

因爲當時我的條件不夠,所以只能上荷蘭的應用類大學。

我骨子裏不認輸,想要上更好的研究類大學(即阿姆斯特丹大學)。所以我逼迫自己在海牙大學用功學習,修滿學分,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榮譽課程結業時就我一個中國人)

2013年,在荷蘭海牙大學的第一年,我不像別的留學生那樣到處遊玩體驗國外的生活,而是挑燈夜讀。

就這樣,在身邊很多人都挂科的情形下,2014年,我是爲數不多成功轉學到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留學生之一。

在阿姆斯特丹大學,我也毫不放松地抓緊學習。因爲足夠勤奮努力,我的各科成績都很優異。

這所大學針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另外開設了五門課程,這些課程豐富了我的知識體系,也便于我更好地了解荷蘭的曆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班級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有一天晚上七點鍾上課,我不小心遲到了,不好意思地站在教室門口。

(研究生畢業照)

當老師用荷蘭語跟我講話時,我卻尴尬地想鑽入地洞裏,因爲我聽不懂荷蘭語。

還好,也許是老師看到了我的窘迫,立馬轉換成英語跟我溝通。迄今爲止,我的荷蘭語說得也不好,最擅長的還是英語和中文。

雖然我不擅長荷蘭語,但不妨礙我在荷蘭求學工作生活,因爲荷蘭是世界上除了母語外,英語說得最好的國家。

留學期間,我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得十五萬,這對爸媽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塞浦路斯餐廳吃飯)

爲了減輕他們的壓力,我像很多留學生一樣,在餐廳做服務生掙生活費。

那時,我還偶遇了在餐廳用餐的柯震東。我還利用休息時間去教孩子們中文,賺取課時費。

有人問我:在留學期間,你沒有好好地交朋友,享受國外生活嗎?確實沒有,因爲我的目標是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然後找到一個好工作,真正地實現獨立自主。

大三時,我在荷蘭飛利浦公司實習,當時根本沒有考慮以後的職業方向,只是想快點積累大廠的工作經驗。那時,我實習做的工作和目前的工作是一樣的。

實習過程讓我非常開心,所以研究生一畢業,當我看到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時,馬上申請入職。

憑借優異的成績和之前的實習經曆,我非常順利地入職這家跨國公司。

(我工作時自拍)

迄今爲止,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四年多了,年薪40萬人民幣。

我知道很多人吐槽大廠,說大廠的各種不好,比如經常加班等等。但我所在的大廠很少這樣,我只要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下班時間完全屬于我。

在這四年裏,我一般都是朝九晚五。這一點讓我很滿意,我可以幹很多自己想幹的事情。

現在,我有時間陪娃,還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學校教華裔學生學習中文。

我所在的大廠還有工會組織,公司裏任何決策都得經過工會,這樣做的好處是很好地保證了員工的權益。但也有壞處,公司任何一個決策都要經過工會,這增加了決策執行的難度,拖延了執行的時間。

(參加工會組織培訓)

這家公司還讓我感動的一點是,生完孩子後,我經常要請假,公司沒有過多地責備我,只要我按時完成工作就可以了。只是我的升職加薪往後推遲了一段時間而已。

如果這事放在國內,我很難想象是否能保住工作。有粉絲問我在荷蘭的工作是什麽,我好好地給你們介紹一下。

目前,我在公司總部擔任合規客戶篩查部門經理,主要負責包括中國、東亞、東南亞、歐洲、非洲、中東等地區的客戶篩查工作。

工作內容是評估潛在客戶的合規性,確保客戶符合內部和外部法規,減少公司的合規風險。

(業余參加普拉提課程)

我舉例說明一下:

我在對第三方客戶篩查時,發現了一個與衆不同的客戶——一家外表光鮮的科技公司,表面上看似完美無瑕。但當我深入挖掘,類似于偵探在追蹤複雜的數據線索後,竟然發現它與某個有嚴重犯罪記錄的實體有隱秘聯系。

接著,就是跨部門合作篩查。大公司流程結構嚴謹,涉及多層審批和跨部門合作。即使發現一個很小的合規問題,都可能引發一系列複審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相比之下,在一家小型創業公司,遇到類似問題可能在一次團隊會議中就能迅速解決。因爲他們常常是整個團隊圍坐一桌,集思廣益提出解決方案,隨後立即執行。

(我的婚紗照片)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小公司有它的優勢所在,大公司也有它的弊病。

比如,我所在的這家公司,升職加薪都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在創業公司,如果你能力夠牛,短時間從零到一都是有可能的。但我所在的大公司,每年的薪水漲幅只能在10%至15%之間,超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的職場天花板是可以預見的。雖然這樣少了很多驚喜,但我喜歡有掌控的感覺。

不管是求學還是工作,我都是積極主動地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走,婚姻也不例外。

小時候,我有溫馨的家,但爸媽因爲生意欠債離婚後,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沒了回家的概念。所以我無比渴望有自己的小家。

(在阿姆斯特丹植物園拍結婚照片)

我在阿姆斯特丹讀大三時,被招聘到目前的單位實習。當時我的直屬領導也是中國人,所以聊天互動比較多。

當得知我很想戀愛成家時,他把中國朋友介紹給我認識,我們認識三個月後,就認定彼此,談了一年多的戀愛。

研究生畢業時,我和男友飛回國見了家長,就結了婚。

結婚之後,老公付首付買房,我們共同還貸款。27歲那年,我生了娃。到現在爲止,我的婚姻持續時間和正式工作時間基本上是同步的。

我們的婚姻也是經曆了各種磨合。開始,我對眼前的這個男人有很多期待,但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我埋怨他不夠貼心,在家務和帶孩子上承擔不多。在我的認知裏,家務和帶孩子一定要公平分攤,因爲我和他同樣都是有工作的人。

(在阿爾卑斯山滑雪)

後來,我發現這樣撕扯毫無意義,因爲世界上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吵鬧下去只會內耗,成年人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我本身很喜歡孩子,多帶帶孩子也沒什麽。工作的時候,我們就把孩子送到日托所。至于家務,兩個人配合去做就好。

荷蘭的托兒所是比較靠譜的。孩子四個月大時,每星期送過去三天;五個月大時,每星期送過去四天;六個月大時,每星期送過去五天。

目前,我們的孩子每星期待在托兒所五天。

你們也許納悶,這麽小的孩子,他們照顧得好嗎?

在日托班中,老師都是非常專業的托兒員。他們通常會采用小班制,一個人最多照顧三個小孩。

托兒員會根據孩子的情緒、健康狀況、飲食習慣等方面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照顧,包括安撫、餵食、撫摸、遊戲等。

(我享受帶娃)

同時,他們也會通過APP與家長保持密切地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況,以便更好地照顧。

荷蘭有發達的福利制度。我們有育兒津貼,目前每月育兒花費2448歐,政府補貼一部分。

其實,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用求人。我們目前的收入能夠支付這筆費用。

當初我生娃坐月子的時候,都沒有婆婆和媽媽在身邊。我花3000歐,外加300歐小費請了一個月的月嫂。後來,我又花了1800歐請了兩個月的保姆。

那時,深夜拉著臉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時,我內心閃過一絲後悔,望著黑漆漆的窗外,止不住地想要掉眼淚。

別人生孩子都有婆婆媽媽陪著,我沒有。別人像我這個年紀,在外面吃喝玩樂享受生活,而我呢?

(海牙莫裏茨住宅美術館)

但我從小離家,一向很堅強獨立,一般不會讓自己陷在內耗的情緒太久。既然路是我自己選擇的,那我就不要後悔。

荷蘭不僅有發達的福利系統,他們的人文也挺有特色的。

荷蘭人普遍擅長贊美人。如果你初次與一個荷蘭人交流,他們一定會從你的長相,和穿著打扮上找到一個亮點誇獎你。

比如,他們會說你的發型很美,頭上的發卡很漂亮。甚至還會說你的塌鼻梁和眯眯眼很有特點。反正,在談話的開始,就會讓你自我感覺很好。

荷蘭人的審美也是多元化的,即使你長得很胖,在他們眼中也是另一種美。這種審美的多元化,大大不同于國內以白瘦幼爲美的標准。

荷蘭人的界限感也很強,他們不喜歡談別人的八卦。如果一個女人到了適婚年齡還未婚,在中國某些家庭很容易遭到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荷蘭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荷蘭家裏拍全家福)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荷蘭人善于欣賞一個人的美,但是荷蘭人說話做事也是非常直接的。

我在荷蘭剛開始學車時,就遭到教練無情地吐槽,當時我的內心一萬個憤怒在奔騰。如果你的牙齒上有一個菜葉,荷蘭人不管與你熟識與否,都立馬給你指出來。

我不是很喜歡這樣凡事都很直接的方式,所以這也是我跟荷蘭人沒法深交的原因之一。

剛來時,我也試圖讓自己突破舒適區和荷蘭人交朋友,但這個過程真心累。

可能是我的荷蘭語說得不太好,不同國家的文化太不一樣,強行讓彼此融入,並了解對方是一個很難受的事情。我們尊重對方的文化,但真正地適應和理解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當有人問我:“你在荷蘭的朋友是中國人多?還是荷蘭人多?”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中國人多。因爲荷蘭人說得梗我不明白,我開的玩笑他們不理解,所以不必折磨彼此。

(剛開始我在租住的房子自拍)

我認爲最好的融入就是不融入,做好自己就行。

我現在的生活工作都按部就班地朝前走,這是我所能掌控的生活。在舒適區,我也努力突破自己。

目前,我在一所學校教中文,還在自媒體平台上直播分享。這些事情都挺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但能帶來成長也是值得的。

有時候,我挺想念中國的,因爲中國有著豐富的娛樂活動。在荷蘭雖然人際關系簡單,但業余生活真的很枯燥。爬山滑雪,拿著酒杯坐著尬聊一整天是絕大部分人的業余生活寫照。

也許我有一天會回到自己的祖國,但我希望那也是我未雨綢缪的計劃。

【口述:肖怡恬】

【撰文:牛韋韋】

【編輯:烏溪霧】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7 阅读:1316
评论列表
  • 2024-05-20 00:14

    一個貧困小鎮公務員怎麽支撐你在國外敗家?

  • 2024-05-21 06:06

    騙紙[無奈吐舌]

  • 2024-05-21 09:49

    荷蘭不很開放嗎怎就枯燥了呢?磨禿撸皮了?

    用戶10xxx37 回覆:
    和這個主編她母親一起在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