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嬌豔欲滴”的大嫂誰弄死的,老默可能知道?

阿三侃劇 2024-05-15 17:54:23

開動我們智慧的大腦,展開一場無聲的智鬥!讓我們像福爾摩斯一樣,列舉出種種可疑人物。

有人懷疑起了泰叔。理由是曾經的陳書婷向泰叔引薦過高啓強,然而高啓強後來對泰叔形成了壓制,泰叔對此心生怨恨,于是將陳書婷殺害。

另一方面,有人懷疑起了趙立冬。

原因在于黃翠翠手中握有趙立冬與徐江交易的錄音筆,黃瑤作爲黃翠翠的女兒,理應對此錄音筆進行妥善保管。

爲了防止意外發生,她選擇了殺害陳書婷。

此外,還有人懷疑起了高啓強、高啓盛以及唐家兄弟。

原因是陳書婷掌握了過多的秘密,他們擔心陳書婷會泄露出去,因此決定將其除掉。

然而,恕我直言,我最不願意相信的,便是高家兄弟或是唐家兄弟殺害了陳書婷。

究其根本原因,殺人行爲本身便充滿了風險。

人們對于風險有著天然的厭惡感,這源于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

而趨利避害正是生物應激性的體現——接下來這段內容較爲複雜,您可以選擇略過。

當個體面臨壓力時,大量激素會湧入血液。

首先出現的兩種激素分別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它們均屬于兒茶酚胺類激素。

這類激素能夠刺激心血管系統,使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肌肉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

這些生理變化會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爲皮質醇的激素來調控應激反應。

而皮質醇水平的升高,則意味著人體進入了戰鬥或逃脫模式。

總的來說,應激反應的存在,旨在提升人類生存的幾率。

回歸到問題本身,判斷究竟是何人殺害了陳書婷,我們不能僅僅考慮動機,更需要深入探討其中的風險因素。

在我看來,要想准確推斷陳書婷遇害案,我們必須引入風險的概念。

通常情況下,風險可以劃分爲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兩大類別。

純粹風險指的是僅有損失,而無任何盈利可能性的風險;而投機風險則是既有損失的可能性,同時也存在盈利的可能性。

我並不認爲泰叔會殺害陳書婷,這並非因爲我相信他們之間存在深厚的父女感情,而是因爲此事對于泰叔而言,無疑是一項純粹風險,而非投機風險。

一旦真相暴露,泰叔同樣難逃一死。與其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不如冒險一搏,尋求報複,這顯然不符合泰叔這種大佬級人物的行事作風。

趙立冬確實具備殺害陳書婷的動機,但我實在難以理解爲何他會放過黃瑤?

再者,趙立冬通常都會尋找白手套來執行殺人任務,例如曹隊或李響等。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趙立冬的行事風格——他習慣于利用黑警進行犯罪活動,既能保證行動效率,又能確保信息保密。

關于趙立冬涉嫌殺害陳書婷的說法,我持保留態度。

高啓強雖然罪行累累,但他每次派遣老默執行殺人任務,都屬于投機風險,而非純粹風險。

例如,高啓強授意老默對徐江下手,這樣他就能有效地解決自身面臨的被徐江反擊甚至反殺的潛在威脅。

而他派遣老默去刺殺李宏偉,則是爲了確保高啓盛的安全。

除了這兩位人物外,老默還殺害了曹隊、李順以及李有田等人,他們每個人都能爲高啓強帶來不同程度的利益。

高啓強幾乎完美地實現了將風險全部轉嫁給老默,而把所有的好處都留給自己。

在莽村事件中,李有田與李宏偉一直表現得十分不合作,高啓強只能選擇讓老默去暗殺建築工人李順,卻不敢直接對李宏偉采取行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這樣做不僅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且還是純粹的風險。

也許有人會疑惑,高啓盛爲什麽要對李宏偉痛下殺手呢?

在我看來,高啓盛不過是個年輕氣盛、無所畏懼的狂徒罷了,連販毒這種違法犯罪的事情都敢于嘗試,他的瘋狂已經讓他無懼任何純粹的風險。

相比之下,高啓強則顯得更加理智冷靜。

我堅信高啓強並未有意加害陳書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始終堅守著一條底線——決不能傷害自己的親人。

我曾經深入剖析過高啓強,他其實是人情社會的堅定守護者。

人情社會極其看重以血緣親情爲紐帶的人際關系,所謂的“六親”即指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妻子·兒女。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裏,人情味濃厚,人們對于六親的重視程度極高。

因此,如果一個人六親不認,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唾棄。

盡管高啓強是個罪大惡極的罪犯,但陳書婷畢竟是他的妻子,擁有合法合理的家庭成員身份,高啓強無論如何也不會對她動手。

在我個人看來,陳書婷的離世恰恰證明了高啓強內心深處的善良,而並非暴露了他的邪惡本質。

有些人可能會提出質疑,認爲陳書婷掌握了過多的秘密,爲了掩蓋真相,高啓強不得不將她除掉。

然而,陳書婷深知高啓強的過去,她自己也並非清白之人,她背叛高啓強無疑是一種純粹的風險行爲,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

陳書婷是個聰明人,她完全沒必要做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正是由于風險的存在,使得許多原本懷揣殺人念頭的人,最終選擇了放棄。

例如蔣天雖然與高啓強之間存在矛盾沖突,他曾遭受過高啓強的欺壓,但我並不認爲他會故意殺害陳書婷。

鑒于陳書婷之死將使蔣天深陷于未知風險的泥沼中,蔣天作爲一名性格耿直且事業有成的商人,他自然深知風險與利益之間的微妙平衡,明白殺害陳書婷帶來的潛在危險遠超過其自身可能獲得的短暫私利。

那麽究竟何以導致陳書婷香消玉殒?

這其中隱含著兩種可能的事實,無論是出于意外事故還是車輛本身存在隱患,亦或是有人效仿老默對付李有田的手段,對陳書婷進行了惡意傷害。

究竟是哪位神秘人物對此事負有責任呢?

難道是那位曾被老默逼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卻始終未見遺體的程程嗎?

原創不易,您的隨手點贊、轉發、收藏、在看,都是對阿三的鼓勵和支持。

0 阅读: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