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各國將官的常用佩槍,瓦爾特PPK是永遠的經典

TSArmy 2024-02-26 20:40:0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是非常時期,基本世界各國的將軍都會攜帶一把手槍用于自衛,但大部分國家將軍使用的手槍,通常都是口徑小、體積小,只適用于近身防衛,和正常的戰鬥手槍有所不同,那咱們這期文章就來說說,二戰時期各國將官的常用佩槍。

德國:瓦爾特PPK手槍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手槍種類很多,就比如鼎鼎大名的魯格P08或者性能優良的瓦爾特P38型等等,不過德國高級軍官和將軍卻很少使用這兩個型號,而多數都是會選擇尺寸較小巧的瓦爾特PPK型手槍

瓦爾特PPK屬于前者瓦爾特PP型的縮小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問世,發射7.65x17毫米手槍彈,使用7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槍身全部爲鋼制結構,全槍長度150毫米,全重570克,瓦爾特PPK早期型號使用木質護柄,後期型號則改爲塑料握把護柄。

在二戰時期,德國陸軍的大部分上校或者將軍級別的高官,基本上都選用了瓦爾特PPK型手槍作爲個人的防身武器或者佩槍,雖然二戰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瓦爾特PP系列並沒有徹底消失,而9毫米口徑型號繼續作爲德國警察的常用武器。

美國:柯爾特M1903型手槍

要說二戰期間美軍最常用的手槍那就是柯爾特M1911A1型,但由于槍身體積太大,所以僅作爲美軍的戰鬥手槍,很少被美軍將官使用。

而美軍將官經常選用的是柯爾特M1903型手槍,也可以稱爲勃朗甯M1903型手槍,該槍還分爲7.65毫米和9毫米兩種型號,其中將官最常用的就是7.65毫米版本,發射的也就是0.32ACP彈藥,彈匣容量爲7發,有效射程50米。

與此同時,將官型M1903手槍的握把部分,還使用了由特殊木料制成的護片,並帶有獨一無二的紋理,這樣也能凸顯出將官手槍的尊貴和特殊的身份。

當然,柯爾特M1903型在二戰期間的美國民間也很受歡迎,不少人都選用作爲個人的防身武器,同時還出口到世界各國,當年在我國也很受歡迎,並且還被稱爲“馬牌撸子”,該槍的知名程度僅次于當時的毛瑟手槍。

中國:勃朗甯M1910型手槍

二戰時期,在我國也是抗日戰爭階段,那個時候國內工業十分落後,根本不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産武器的能力,所以當時軍隊使用的武器幾乎都是引進和仿制的,尤其是將官使用的防身手槍,只能通過引進。

抗戰時期我國將官使用的手槍型號也是五花八門,不過大部分都是勃朗甯系列手槍,其中最爲常見的就是勃朗甯M1910型手槍,由于槍管前部帶有一圈花紋,因此還被國人俗稱爲“花口撸子”。

該槍雖然由美國的勃朗甯設計,但並沒有在美國生産,而是由比利時FN公司在二十世紀一零年代生産,所以也可以叫它FN M1910型手槍。

FN M1910手槍也分爲發射7.65x17和9x17毫米彈藥的兩個型號,但當時國內最常見的還是7.65毫米口徑版本,抗戰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國軍的將官,使用的都是這款勃朗甯M1910型手槍。

日本:賓田一式手槍

二戰期間日軍作戰部隊使用的手槍,都是以南部系列爲主,但將官使用的防身手槍就不同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將官主要使用引進美國的勃朗甯系列手槍,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禁止再向日本提供武器,所以日本人不得不自己研發將官手槍,于是在1941年就設計出了濱田一式將官手槍。

濱田一式,也可以簡稱爲Type-1將官手槍,本質上就是在勃朗甯M1910型手槍的基礎上研發,就連外形和輪廓都十分相近。

濱田一式手槍還分爲7.65毫米版本和8毫米版本兩個型號,當中的8毫米版本,發射的就是日式8x22毫米南部手槍彈,不過日軍將官使用最多的還是7.65毫米版本,因爲這個型號後座力更小,更便于操控。

濱田將官手槍雖然是仿制而來的産物,但性能並不比原型差,甚至比作戰部隊的南部14式、94式等手槍要更可靠一些,該槍從1941年生産到1944年,産量大約是4500~5000支左右。

蘇聯:科羅溫TK26型手槍

二戰時期的蘇聯軍用手槍其實並不多,部隊中最常見的也就是早期的納甘M1895轉輪手槍,以及後期的托卡列夫TT-30/33型半自動手槍這兩種,不過將官使用的另有其他型號,就比蘇聯的科羅溫TK26型手槍。

科羅溫TK26在蘇聯也屬于一種袖珍型手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定型,也可簡稱爲TK26,該槍全長只有127毫米,長度還沒有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大,但空槍重量卻有423克。

科羅溫TK26手槍發射6.35毫米小口徑手槍彈,彈匣容量8發,有效射程不足50米。

該槍從二十年代中期一直生産到三十年代中期,原本計劃作爲蘇聯的警用手槍,但進入二戰後,也開始進入部隊服役,而主要使用者就是蘇軍將官,其次是少量的戰鬥機飛行員。

英國:韋伯利-斯科特MK.I型手槍

英國軍隊在二戰期間,一直堅持使用自家生産的偉伯利0.455口徑轉輪手槍,但英國軍隊中的高官卻另使用其他型號的手槍,就比如英國的偉伯利-斯科特MK.I型,也可以稱其爲偉伯利-斯科特自動裝填手槍。

這個型號的手槍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就有了,並分爲0.455口徑和0.38口徑兩種型號,只不過由于性能不佳,無法適應野戰環境,所以就沒有被軍隊大量裝備。

進入二戰後,由于偉伯利-斯科特MK.I型屬于自動裝填手槍,有著比轉輪手槍更高的射速和彈容量,因此就被英軍將官和內閣官員們選做防身武器。

當年英國領袖丘吉爾,也使用了一支偉伯利-斯科特MK.I型作爲自己的防身手槍。

芬蘭:拉赫蒂L-35手槍

二戰時期的芬蘭雖然不是特別強大,但軍隊所用的武器有多半都是自行設計生産的,當時所用的手槍,就是他們本國生産的拉赫蒂L-35型。

該槍在1935年定型並生産,在二戰期間作爲芬蘭軍隊的主要手槍,同時一些高級軍官和將軍也使用這個型號。

拉赫蒂L-35發射的也是9x19毫米魯格手槍彈,彈匣容量8發,有效射程50米。

雖然外形長得有點像德國魯格P08,但發射原理和內部結構完全不同,L-35並沒有采用魯格的肘節式槍機,而這方面是自己設計的,並且還增加了一個特殊裝置,能使其在寒冷的環境中槍機不會受到影響,這在戰場上有很高的可靠性。

法國:Mle.1935A手槍

雖然法國軍隊在二戰期間還在大量使用轉輪手槍,但部分特殊部隊和軍官已經開始裝備半自動手槍,就比如Mle.1935A型半自動手槍。

Mle.1935A型手槍,法國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開始研發,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才被定型,進入四十年代少量裝備法軍部隊使用,還有部分法軍將官的佩槍,選用的也是此型號。

該槍雖然也是7.65毫米口徑,但並非發射7.65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而是法國生産的7.65x20毫米彈藥,這相比其他的7.65毫米口徑手槍射程要更遠,不過使用的也是單排彈匣,子彈容量爲8發。

Mle.1935型手槍在設計上,還繼承了勃朗甯系列手槍的閉鎖方式,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同時內部結構也很簡單,這款手槍在二戰結束後繼續裝備法國軍隊和警察,它的這套設計,還被後期的SIG P210型手槍借鑒。

波蘭:VIS Wz.35手槍

波蘭軍隊在二戰期間也有屬于自己的國産手槍,就比如VIS Wz.35型,也可以稱爲拉多姆Wz.35型手槍,而且將官和前線戰鬥人員,都統一使用這個型號。

Wz.35手槍雖然是波蘭國産武器,但實際上就是美制M1911A1的一種仿制型,基本原理和內部結構都與M1911十分相似。

不同的只是Wz.35型手槍采用的9x19毫米手槍彈,使用單排彈匣,容量爲8發,在威力上要相比M1911更小一些。

不過拉多姆Wz.35型卻是波蘭人眼中最成功的手槍,不管是前線官兵還是後方的將軍,對此槍都是十分的信賴,現如今Wz.35手槍的現代化升級版也仍在服役。

意大利:伯萊塔M1934手槍

二戰時期意大利的裝備也不差,不管是步兵的輕武器,還是炮兵、裝甲兵的重武器,完全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産的,當時的意大利將軍佩槍,主要是自産的伯萊塔M1934型半自動手槍,這和前線上官兵使用的型號一樣。

伯萊塔M1934型手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研發,在設計上還參考了前一款M1931型的特點,最終在1934年定型爲M1934型。

該槍發射的也是9x19毫米魯格手槍彈,使用7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伯萊塔M1934手槍也很緊湊,全長150毫米,空槍重量750克,同時外形也比較精美,采用了半裸式套筒,使槍管頂部都露在外面。

在二戰期間,這款手槍不僅受到意大利軍隊高官和前線人員的信賴,而就連裝備精良的德軍也十分喜愛,甚至都願意拿瓦爾特P38手槍來交換使用。

那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對于以上十款二戰各國將官使用的手槍,你還有哪些不同想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中補充,想要了解更多,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更新。

1 阅读:1220
评论列表
  • h.
    2024-03-01 15:09

    PP和PPK區別是什麽?

    熾日~暖 回覆:
    PpK是PP型改姓款,更小
  • 2024-03-01 11:11

    不吹不黑,挺佩服小日本的,燃油車、電動車、氫能車,三線作戰!

  • 2024-03-01 08:15

    個人認爲ppk顔值超過盧格應排第一位

TSArmy

簡介:每日持續更新原創內容,敬請關注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