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何不懼美國的離岸平衡?

武當雲中客 2024-05-08 20:55:25

中國爲何不懼美國的離岸平衡?

離岸平衡最開始是由英國玩的。在最近幾百年的歐洲大陸的大國博弈之中,英國作爲大西洋上的島國,其主要軍事力量爲海軍,于是經過兩百年的發展,英國逐漸發展成爲了勢力範圍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但是另一方面英國還要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國家出現,如果這樣的話,那麽這個歐洲超級大國統一歐洲之後,剩下的就是要收拾這個島國英國了。于是乎在二戰之前,英國運用的這個戰略非常成功。但是二戰時候的英國最終也因爲這個戰略,最終把自己忽悠瘸了。最終成就了美蘇爭霸!同樣作爲海洋強國,後來的美國爲了制霸全球,尤其是制霸亞歐大陸,于是美國就繼承英國的這個離岸平衡的發展戰略。英國衰落之後,就作爲美國的小跟班,跟著美國一起,開啓了美國吃肉,英國喝湯的發展吃紅利模式。美國繼承的這個離岸平衡戰略,在歐洲運用的是相當成功的。但是如今用到地處東亞的我國方向,其效應就大大的降低了,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其實其深層次原因在于,中國統一而歐洲分裂!歐洲最近500年的爭霸過程中,英法德意俄等歐洲強國相互之間的實力還是差不多,都沒有完全統一歐洲的實力,法國在拿破侖時期、德國在二戰時期,以及冷戰時期的蘇聯,都曾經實現了控制半個或者大半個歐洲的目標,但是時間都不長。所以就給了美國和英國在歐洲玩離岸平衡的機會。二戰之後,尤其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後,歐洲各國比之前的版圖更加支零破碎了。這就使得美國在歐洲腹地玩法德俄等歐洲大國之間的相互消耗就更加得心應手了。所以如今的歐盟雖然經濟總量能夠做到與中美並駕齊驅的體量。但是因爲國家數量太多,多大28個。所以在美英的巨大政治和經濟壓力面前,歐盟就表現的比較軟弱了。

而反觀東亞,我國在幾千年的曆史上,一直是東亞和東南亞局勢的主導者,由此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就形成了以我國爲中心的宗藩體系。我國主導了這個地區的國家秩序。美國勢力也是在二戰之後才逐漸深入到亞洲地區的!最近200年時間,我國我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低谷,但是好歹最近幾十年我國經濟和軍事也逐漸發展了起來。目前就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絕對經濟主導來說,還是我們。比如在東亞方向被美國深度控制的日韓兩國的人口不到1.8億,經濟體量不到6萬億美元。東南亞11國的人口7億,經濟體量爲3.4萬億美元。日韓加上東南亞地區的人口不到9億,經濟體量爲9.4萬億美元;而反觀我國人口有14.43億,經濟體量爲18萬億美元。日韓加起來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都與我國相差甚遠。日韓和東南亞就是我們家門口的國家,而美國還與我們隔著寬廣的太平洋。長期來看,日韓和東南亞回歸到中華經濟文化圈肯定是必然趨勢。

在我國經濟還沒有強大之前,日韓和東南亞的很多國家在美國的慫恿和脅迫之下,都是在我國東部海洋附近搞事的。而我國經濟強大起來之後,尤其是海軍力量補短板之後,東南亞除了還在左右搖擺的菲律賓外,其它大部分國家都不再鬧騰了,而是和我們齊心協力的搞經濟一體化;而日韓夾在中美之間,也不會真心跟著美國走,然後非要和我國過不去。由此美國在東亞地區通過日韓菲三國對于我國搞離岸平衡的挑撥離間的手法根本就行不通。反而中國作爲一個市場比美國還大幾倍的國家,對于東南亞和日韓産生了巨大的經濟虹吸。如今的日韓東南亞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我國了。而美國千裏迢迢來到西太平洋,然後到我國附近搞事就行不通了。

然後有網友說了,我國西南地區還有一個國家印度,可以幫助美國搞離岸平衡戰略。首先印度相對于日韓來說,是一個完全主權國家。其次印度也是一個大國,也有自己的戰略判斷,印度與我國確實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也不會輕易受到美國的挑撥離間!所以綜合來說,正因爲我國人口市場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塊頭,並且通過經濟和軍事的補短板,將我國固有的潛力發揮了出來。從而能夠再次掌握東亞秩序的主導權。所以美國通過東亞島國在中國面前玩離岸平衡的手法就徹底失靈了!

0 阅读:1

武當雲中客

簡介:經濟地理分析、曆史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