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過壽不過三,過三福氣散”,“三不過”指的是什麽?

水大叔 2024-05-15 21:42:19

由于古代缺衣少食,很多人都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壽命也成爲了未知數,很少有人能成功活到60歲。于是他們便認爲60歲以上的人就算得上是長壽了,既然長壽那肯定也是家中的喜事,若條件允許,情況下還是得設下壽宴好好慶祝一番,這也是晚輩對長輩孝心的體現。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並非所有的壽宴都值得慶祝,總有一些例外情況出現。老輩人常說:“過壽不過三,過三福氣散”,如果出現了這三種情況,並不建議大肆慶祝,若不聽勸告,執意大擺宴席的話,就會對家裏面的福氣和運勢造成影響。究竟是哪三種情況不能慶祝呢?我們就來接著往下看。

 

1、父母健在不過壽。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當中認爲:無論年齡有多大,只要父母健在始終都是小孩子。所以哪怕你的年齡已經達到60歲以上,如果家中還有父母的話是不建議過壽的。可能你在別人面前已經算得上是老人了,但是在父母面前你依然算是小孩子。所以不過壽也是出于對父母的尊敬之情,若父母健在的情況下舉辦壽宴,就意味著要剝奪父母的福氣。

 

2、73歲和84歲不過壽。

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73歲和84歲不能過壽。可能有些人會納悶:在70歲和90歲之間有這麽多的年齡可以選擇,爲什麽偏偏選定了這兩個年齡?其實選定這兩個年齡也是有原因的。由于古代特別注重孔孟之道,而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齡分別是73歲和84歲。

 

于是很多人便自然而然的認爲:孔子和孟子這麽偉大的人都只活到了這兩個年齡,普通人又怎麽能活得過他們呢?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才出現了73歲和84歲的門檻之說。此外還有這樣一句俗話在民間廣爲流傳:“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到”。通過這句話,我們也不難看出73歲和84歲,對于老年人來講究竟有多重要了,爲了避嫌很多老年人都不願意在這兩個年齡段過生日。

 

3、不到60不過壽。

對于家中有老人的朋友來講,也經常會涉及到給老人過壽的問題,但並非所有老人過生日都會被稱之爲過壽。過瘦也是有年齡限制的,只有那些60歲以上的人過生日才會被稱之爲過壽。之所以會選定這個年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古代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古代人看來,60歲正好是一個生命的循環起點,代表著花甲之年的開始。

 

如果家中的老人超過60歲的話且老人身體很健康,才可以給其過壽,通過祝壽的方式來表達對老人的尊敬和愛戴。相對于過生日來講,過壽的場面要更宏大一些,基本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共同慶祝這個難得的時刻。但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果老人身體並不樂觀,也不建議給他祝壽。

24 阅读:8671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1:13

    過生日行嗎

  • Zen 4
    2024-05-16 07:54

    六十以下叫過生日,過歲,六十以上叫過壽,八十以上叫過大壽!

  • 2024-05-16 11:08

    孔子孟子都是我們山東濟甯人,我們這流行的過壽年齡66、73、84,不知道你的73、84不過壽怎麽來的

    郭協珍 回覆:
    每個地方不一樣
  • 2024-05-15 23:09

    最不喜歡60歲以下的人辦壽宴了!

  • 2024-05-16 15:25

    人呀關鍵是心情!好心情天天向生日一樣!現在的人呢大多是給晚輩過生日,真正給老人過壽日的有幾個?傳統文化不能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