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新發現探秘丨這裏發現中國最早雙轅車,距今3000多年!

台海網 2024-03-28 07:21:51

首次發現殷商文化圈以外數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首次發現年代最早的雙轅車……在陝西北部的清澗縣,黃土丘陵地區規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寨溝遺址,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鏟毛刷間漸漸面目清晰。這一遺址日前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寨溝遺址規模巨大、遺存豐富、要素齊全,考古發掘新成果不斷出現,讓人驚喜!”項目負責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孫戰偉說。

寨溝遺址位于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解家溝鎮寨溝村,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腹心。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這一地區就陸續發現大量商代青銅器,但它們源自哪裏?據殷墟甲骨文記載,商王朝周邊方國林立,勢力強大,與商王朝時敵時友。這一區域是否存在商代方國?其社會結構又是什麽樣?一系列謎題待解。

寨溝遺址核心區遠眺

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10年代,清澗李家崖、辛莊、綏德薛家渠、柳林高紅等商代遺址考古工作先後開展。

2022年6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重啓陝北商代考古工作,以寨溝遺址爲中心,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

寨溝遺址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考古隊在11座山峁上發現了功能多樣、密集分布的大量遺迹,包括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鑄銅遺址、一般居址點等。“遺址規模很大,凸顯出商代北方黃土梁峁地帶方國中心聚落遺址‘多峁一體’的分布特征。”孫戰偉說。

在一處兩溝交彙處的獨立峁塬——寨塬蓋上,“夯土建築殘存的夯土牆最高達16米、牆面上有成排的纴木洞,都顯示這處遺迹‘不一般’,迅速被確定爲重點發掘區域。”孫戰偉說,約2萬平方米的塬頂經過人工修平、整體夯築,建造有一組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組成的“回”字形建築群。

寨溝遺址寨塬蓋夯土建築遺址

出土文物的年代及碳14測年數據顯示,這些墓葬主要處于商代晚期。“建築群台城和夯土建築規模宏大,加之出土的高等級器物,可判斷這裏是商代方國都邑的中心區域。”孫戰偉說。

距離寨塬蓋約500米的一個山峁上,還發現了大量陶範殘塊,可辨紋飾有雲雷紋、聯珠紋等,器形有簋、觚、觯,陶範紋飾繁缛、精美,殷墟風格突出。孫戰偉說:“殷墟周邊區域出土風格相似的青銅器,是商王朝賞賜,還是在本地制作,一直是考古學界關注的話題。這些陶範的發現,顯示出當地已具備發達的鑄造技術和能力,爲探討當地青銅器來源提供了關鍵材料。”

在此次發掘中,考古隊還在遺址外圍發現了11座甲字形商代大墓,這是首次發現殷商文化圈以外數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孫戰偉告訴記者,其中一座墓葬深19米,其工程土方量達到6000多立方米,規模堪比殷墟王陵。

寨溝遺址後劉家塔貴族墓地M1正射影像

寨溝遺址後劉家塔墓地出土八角形車衡飾

考古隊發掘甲字形大墓時發現,葬車現象普遍,有的葬有8輛車、有的葬有12輛車,大都整齊排列在一起。孫戰偉告訴記者,在編號爲M3的墓葬中,一件緊靠墓壁的車形制非常奇特,不同于墓葬中的單轅車,這輛車有平行的雙直轅,前端橫置一弓形轭,後連接橢圓形車輿,單軸貫穿兩輪。“這是一輛雙轅車!”

“商代晚期在殷墟突然出現了一定數量的馬車,都是單轅,一個轅兩匹馬拉,但是寨溝遺址第一次出現了雙轅車,應該就是文獻記載的牛車或大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在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說,“這將我國雙轅車的出現時間上推到了商代晚期。”

“寨溝遺址爲幾十年來黃土丘陵地區不斷出土的銅器群找到了明確的考古背景。出土的大量青銅車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龜甲與殷墟高等級貴族墓葬物質文化相同,反映了這一地區與商王朝之間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對周邊地區的強烈影響。”孫戰偉說。

首次發現年代最早的雙轅車。

“寨溝遺址及附近區域的考古發現揭示出商代晚期陝北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對探討陝北地區商代方國政治地理結構、了解殷墟時期中原與邊陲地區文化交流與互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王巍說。

孫戰偉說,下一步,將繼續發掘甲字形大墓,尋找有助于確認方國信息的文物文字,同時深入開展多學科聯合考古,研究分析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等的物料來源、技術來源,還原當時人們的生活生産圖景及社會、聚落結構。

記者:楊一苗、闫馨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來源:新華社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