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雞娃焦慮”,我建議你,要避免這3種無用功

舒山有鹿 2024-05-14 12:01:31

在內卷的年代,上至七十歲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孩子,都需要參與到殘酷的內卷、競爭當中。

老人所面臨的,是養老內卷;孩子所面臨的,是讀書內卷。爲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無數父母都會“雞娃”。

雞娃,指的是爲了孩子能讀好書、考出好成績,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爲。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就會花費大量的錢財、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孩子。

這就導致,無數父母都有“雞娃焦慮”。有的父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父母怕孩子被社會淘汰,有的父母怕孩子淪爲底層......

怕這怕那,都是因爲沒有選對方向。如果你有雞娃焦慮,我建議你,要避免這3種無用功。

一、避免陷入到“短板效應”的思維誤區當中。

有一個心理學名詞,木桶原則。意思是,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木桶原則,我們可以理解爲“短板效應”。它建議人們,要盡量補全所有的缺陷,成爲一個均衡發展,趨于完美的人。

這話一聽,你就會覺得特別正確。但是,當你用“木桶原則”的建議,去培養孩子,就會發現,越是堅持“木桶原則”,孩子越是平庸。

不是說要培養趨于完美的人嗎,爲什麽孩子會變得平庸呢?因爲普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且天賦一般,如果專注于短板,就容易拉低整體的綜合實力。

有不少父母,都希望培養文武雙全的孩子,可培養到最後,卻文不文,武不武,連日常讀書好的孩子都比不過。

盡量不要有“短板效應”的觀念,而應該堅持“長板效應”。所謂的長板效應,就是說,盡量發揮個人的長處,個人能力的強弱取決于自己最擅長的技能。

一個人,做不到事事完美,但只要他某個方面突出,就能具備極強的競爭力。一招在手,吃遍天下。

二、避免“隨大流”去培養孩子,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孩子適合什麽。

閨蜜給孩子報了一個鋼琴班,你不想落後于人,也給孩子報一個鋼琴班。學了好幾個月,你花了好幾萬,孩子卻一竅不通。

望著一竅不通的孩子,你特別生氣,就埋怨:我花了好幾萬去培養你,你竟然跟木頭一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這,其實是無數父母的常態。他們隨大流去培養孩子,卻不知道孩子適合什麽。等孩子出了什麽問題,他們又會埋怨孩子,說他們朽木不可雕。

爲什麽我們要考慮孩子適合什麽,喜歡什麽?孩子所適合的,其實是他們的天賦所在。孩子所喜歡的,其實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比如說漢朝的兵仙韓信,他就只會排兵布陣。你讓他搞人情世故,比不過劉邦、蕭何,因爲他情商太低;你讓他搞全盤戰略,比不過張良,因爲他不是這方面的人才。

只要是人,總有喜歡的事物,也總有不喜歡的事物。身爲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順著孩子的性子,讓他們做喜歡的事,並且以此形成競爭力。

隨大流雞娃,不可取。別人的孩子適合彈鋼琴,不見得你的孩子也適合彈鋼琴。路選錯了,再努力,也還是一無所獲。

三、避免“要求過高,期望過高,與人攀比”,而應該適可而止。

近些年,出了一位滑雪冠軍,別人年紀輕輕,二十歲左右,不僅讀斯坦福名校,還在滑雪的領域,登臨世界巅峰。

無數父母都拿她,跟自己的孩子攀比,怎麽別人二十歲左右,就讀斯坦福名校,還得了世界冠軍,而自己的孩子,依舊如此平庸呢,是不是孩子不努力?

就是這種片面的攀比心理,讓無數父母都走了極端,這裏逼迫孩子,那裏限制孩子,搞得現在的孩子心理壓力特別大。

這些父母都忽視了一點,這位滑雪冠軍,別人的母親也是斯坦福的高材生,而且身家過億,資源無數,培養孩子的理念先進,豈是普通人家可比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當普通人家的父母,還爲了一日三餐而煩惱的時候,別人已經富貴奢華,一輩子無憂了。

所以說,不要跟別人攀比。以“攀比”的心理去雞娃,不僅自己痛苦,就連孩子也痛苦。兩代人都痛苦,就只會迎來雙輸的結果。

雞娃,適可而止就好,因爲我們都是普通人。你總不能拿億萬富豪去攀比吧?

 

寫到最後

雞娃焦慮的本質,都跟父母“期望太高”有關。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大富大貴;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有的父母,希望孩子登臨巅峰......

要求太高了,未免就有點“異想天開”。可以肯定地說,普通人雞娃,培養不出劉邦,培養不出朱元璋,培養不出馬雲,也培養不出馬斯克。

真正的強者,都是時代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44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