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靖康之變的危機,宋欽宗也考慮過恢複節度使制度

人文之光 2023-11-11 16:30:27

對于兩宋君王來說,節度使制度是一個禁忌。因爲北宋開國之前的兩個世紀時間裏,天下處于節度使混戰的局面。這種局面從安史之亂後,一直延續到北宋趙家兄弟掃平各大割據勢力才算終結。因此隨著北宋局勢穩定以後,北宋爲了防止中唐以來武將做大的故事繼續循環,于是開始改弦更張,盡力防止出現武將割據一方的局面。這一系列手段確實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整個北宋一朝,再也沒發生中唐以來武將擁兵對抗朝廷發生。

後世提起北宋,對于北宋限制武將的行爲有微詞,認爲北宋對武將的防範和限制導致了北宋對外戰爭不斷失利。事實上北宋對外戰爭在業績上雖然不能和漢唐相比,但成就也是有的:在北方,北宋頂住了契丹的N輪南征,並保持宋遼和平局面達到百年左右,在西北,北宋曾一度將西夏推向覆滅邊緣,在西部,北宋消滅了青唐吐蕃,奪取了中唐時代就丟失的河湟之地(這便是宋神宗時期的河湟開邊),而在南部,北宋也一度將古越南推向崩盤邊緣——雖然北宋沒能滅掉古越南,但古越南也被迫向北宋繼續稱臣。

所以北宋的軍事成就雖然沒有網上“宋吹”吹的那麽大,但也不是主流觀念想的那麽孱弱。

這也是爲什麽,在遼朝處于崩潰前夕,宋徽宗有想法搞個聯金滅遼的原因之一:畢竟之前北宋的對外戰爭,沒吃過什麽大虧。

但是,宋徽宗失策了。

1、宋徽宗的小動作

遼朝被滅亡後,金朝和北宋成爲了新的鄰居。其實當時的金朝女真人處于剛開化不久的狀態,因此對農耕區的土地沒什麽太大的想法,故而,在掠奪走燕雲十六州的財富以後,就把這一區域移交給了宋朝。宋徽宗于是在這一地區設立燕山路,讓北宋曆代君王所執迷的燕雲十六州,就這樣被北宋“光複”了。當然這個光複主體來說含金量不大,而且昙花一現,所以後世的曆史就把這一事件給忽略掉了。

之後的宋徽宗又收留了原遼朝將領張覺。而這其實是違背金和北宋的協定的。于是金兵以此爲口實,對北宋發動了南征。其實雖然金兵強悍,但畢竟人數較少。如果北宋朝廷積極抵禦,即便是被金兵占領一些土地,也未必會出現皇帝被金兵捉到黑龍江捕魚這樣的尴尬局面。但偏偏北宋朝廷昏招不斷,結果導致了之後的悲劇。

2、宋欽宗的應對

宋徽宗對于金兵的強悍是畏懼的。所以宋徽宗爲了避免自己成爲金兵的終點打擊對象,因此將皇位禅讓給了宋欽宗。不過,宋徽宗有一件事做的不地道:那就是宋徽宗雖然禅位給宋欽宗,但目的不是爲了讓渡權力給宋欽宗,而是讓宋欽宗做“替身”,自己還是打算掌握皇帝的權力。爲此在靖康元年這個關鍵檔口,徽欽二帝還是內耗不斷。

不過即便如此,宋欽宗對于應對金兵南下,也還是做了一定的努力。宋欽宗也意識到宋軍的指揮體系機動性太差。比如宋神宗時代,北宋和西夏幹仗,前線將士的指揮,需要接受來自京城皇帝的指令。但是打仗這種事情往往瞬息萬變,在古代的通訊條件下,這種情況無疑制約了宋軍的戰鬥力。

宋欽宗于是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想法,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策:宋欽宗下诏,將北宋地界分成了四個道,每個道設立了元帥,而元帥有權在每個道的範圍內,決定官員的任免權,以及征發軍隊、徭役的權力,此外財稅方面,元帥也有權力自行收取——從事實上,宋欽宗等于複辟了唐朝的節度使制度。

宋欽宗認爲,這樣可以增強地方上應對金兵南下的積極性,保證北宋免于滅亡。但是,這四個道的元帥,除了張叔夜積極帶兵和金兵惡戰,爲北宋的滅亡發揮了延遲作用之外,其余的幾個元帥,因爲各種因素,都沒能發揮積極的作用。故而,北宋還是滅亡了。

3、後世影響

但是宋欽宗的這個決定,對後來的曆史走勢還是産生了積極的影響。趙構在稱帝之初,借鑒了宋欽宗的路線,給予了武將很大的權限,帶動了武將們的積極性。這爲南宋初年各路宋軍能夠在山河破碎的情況下,頂住金兵南征,起到了積極作用。

當然,隨著宋金對峙局面穩定,趙構開始回收武將的權力,再度強化了皇權。

2 阅读:171
评论列表
  • 2023-11-12 04:45

    把兩個皇帝的無能懦弱變成爭權而被金打敗,果然是宋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