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鄰居”突發大暴亂,已導致數百人受傷,澳新兩國包機撤僑

土澳的生活 2024-05-25 15:49:51

這幾天,澳洲國內仍然不斷發生持刀傷人案,令許多人擔驚受怕。

與此同時,澳洲和新西蘭政府突然發出的一則聲明卻引起了無數澳人的關注:

澳新兩國政府,正在包機撤僑!

能夠讓兩國行動如此統一的事件可不多見。

究其原因,原來是兩國的鄰居——新喀裏多尼亞爆發了大規模的暴亂,大批人上街打砸搶燒,導致了至少6人死亡,約300人受傷。

這年頭,出去旅遊也很不安全……

機場關閉,交通癱瘓,許多澳洲和新西蘭人被困在了那裏,還沒吃沒喝,簡直是在地獄……

一、澳洲“鄰居”突發大暴亂,已導致數百人受傷

新喀裏多尼亞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法國在大洋洲的特殊的海外屬地,位于澳洲的東部,新西蘭的西北部。

19世紀中葉,該地成爲法國殖民地。1986年,聯合國將其列入“非自治領土名單”,此後新喀裏多尼亞的居民一直尋求脫離法國而獨立。

然而,從1987年到2021年的四次公投均以失敗告終。

在此期間,大量歐裔人士移民當地,原住民比例被大量稀釋,引起矛盾和沖突。

近日,法國擬改革新喀裏多尼亞的選舉制度,允許移民當地超過10年的人獲得投票權,造成當地原住民的嚴重不滿,他們認爲,這會讓歐裔移民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這次的暴亂由原住民發起,主要在首府努美阿和周邊地區行動。

自上周起,他們就舉起代表新喀裏多尼亞的旗幟,走在街上遊行、示威,也有一些人在街上打砸商店、搶劫、縱火。

到處是爆炸、火災和槍擊事件的痕迹,路上的許多汽車被燒成廢鐵。

有照片顯示,一家雷諾(法國品牌)的汽車店被燒得面目全非。

城市到處都冒著濃煙,仿佛火山噴發一般。

首府努美阿被抗議者設置了大量路障,阻止車輛通行,通往機場的路也被切斷。

與此同時,反對獨立的人和支持獨立的居民又發生了進一步的沖突,甚至爆發了當街槍戰,據稱有多人遭到槍擊而死亡。

據報道,5月18日-19日期間,還有一批人跑到警察局縱火,現場濃煙滾滾,警方也抓了200多人。

當地檢察官報告稱,持續多日的暴亂已導致至少400個商店和企業遭到破壞。

而新喀裏多尼亞的總人口還不超過30萬,其中約2/3居住在努美阿及周邊地區。這種規模的暴亂基本相當于把城市摧毀了。

至少6人在暴亂中死亡,此外還有約300人受傷。

爲了應對騷亂,法國于上周三就宣布新喀裏多尼亞進入緊急狀態,限制運輸武器,並額外向該地區派遣了1000名軍人、警察等武裝人員,以平息暴力事件。

法國當局甚至還禁止了Tik-Tok,可能是與暴亂的相關視頻在網絡上傳播有關。

法國總統馬克龍于法國當地時間本周二(5月21日)乘總統專機前往新喀裏多尼亞,不過由于時差關系,當他到達時已經是新喀裏多尼亞的周四了。

他表示,他不會強行推動引起爭議的選舉制度改革。

馬克龍稱,“當我們談論新喀裏多尼亞的未來時,我們將討論經濟重建、支持和快速反應等問題,以及最微妙的政治問題。”

二、澳新撤僑遇阻,大批人斷水斷糧

由于距離澳洲和新西蘭都很近,新喀裏多尼亞也是許多澳新居民心目中的旅遊勝地。

然而,突然發生的暴亂讓他們都被困在了島上,根據澳洲外交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有約300名澳人被困,另有數百名新西蘭人被困。

據報道,墨爾本華女與她的丈夫、兩個年幼的孩子一起去新喀裏多尼亞度假,不料被困在當地。

窦女士(音譯,Maoyin Dou,下同)和她的丈夫Lucas Nitsas,以及他們3歲和5歲的孩子,在努美阿滯留了一個多星期。

窦女士表示,他們于5月11日離開墨爾本,開始爲期一周的假期,但在努美阿機場降落後不久,“一切都亂套了”。

在隨後的幾天裏,情況越來越糟糕,酒店的服務人員都跑光了,物資也開始短缺。她的丈夫Lucas Nitsas需要服藥,孩子的尿布也用完了,當他們申請撤離時,工作人員讓他們等下一班。

然而,第二班飛機早已飛走,他們不得不繼續滯留在當地,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家。

另外四名來自新州的遊客,Desmond一家也被困在新喀裏多尼亞一周多。

據他們稱,由于當地的正常生活秩序已經崩潰,航班也被取消,他們滯留在當地,還缺少食物,處境十分困難。

上周,他們在下榻酒店附近目擊了爆炸和火災,酒店的一些客人不得不守夜,確保大家的安全。

當地許多商店的食物有限,而其他商店則被完全燒毀。人們排幾個小時長隊購買食物,但超市的貨架上空空如也。

一家四口中的父親Jason Desmond說,爲了保證孩子有吃的,兩位大人已經五天沒有吃午飯了。

與此同時,澳洲和新西蘭展開的大規模撤僑行動受到阻礙,只有一部分人安全撤離。

或許是因爲馬克龍周四到達,新西蘭在周四的包機撤僑計劃沒有獲得法國的批准,新西蘭外長Winston Peters對此表示“沮喪”。

不過,澳新兩國的外長均表示,將會繼續努力派遣飛機撤僑。

三、殖民者與原住民之爭

如果不是有大量照片和視頻所見,很難想象在2024年還能發生規模如此之大的暴亂。

但這一切,似乎也有著曆史的必然。

自法國殖民者踏上這片土地開始,原住民和歐裔移民之間的不和與鬥爭就沒有停止過。

新喀裏多尼亞的原住民主要是卡納克人(Kanak),移居此地並定居的歐洲人則被稱爲卡爾多什人(Caldoche)。

由于教育等方面的落後,兩者之間始終存在著較大的經濟差距,卡納克人也對長期的被殖民曆史頗爲不滿。

1998年達成的《努美阿協議》允許新喀裏多尼亞就獨立問題進行三次公投。同時法國也將部分權力移交。

該協議規定,有投票權的人必須是1998年以前就在新喀裏多尼亞定居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

但也是從上世紀末開始,更多的歐裔移民來到新喀裏多尼亞,新喀裏多尼亞的人口增長了65%。

顯然,原住民的教育和技能水平無法與這些新來的移民匹配,盡管新喀裏多尼亞有著豐富的鎳礦資源,原住民的失業率仍然高漲,貧困率居高不下。

自2018年以來,新喀裏多尼亞已就是否脫離法國的問題舉行了三場公投,但每次公投的結果都是“否”。

2021年的第三次公投正值新冠疫情期間,卡納克人呼籲推遲公投“以尊重當地的喪葬習俗”,但公投如期舉行,此舉遭到了卡納克人的抵制。

在2021年的公投中,僅有44%的有投票權的人投了票,其中95%的人不同意脫離法國(呼籲脫離法國的人均抵制投票)。

而從法國的角度,三次公投已經結束,接下來就該翻篇了,該考慮新喀裏多尼亞長期留在法國的問題了。

于是,法國此次推出的改革,將允許1998年以來在當地定居超過10年的人獲得投票權。預計將有數萬人因此而獲得投票權。

根據2019年的人口統計數據,當地有41.2%的人口爲卡納克人,24.1%歐裔,11.3%的混血。

也就是說,卡納克人在當地早已不占據多數,即便再舉行十次、一百次公投也已經無濟于事。

因此,這一次修改選舉法案,就成了部分人宣泄怒火的窗口。

曆史上,卡納克人曾經遭受了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和普遍歧視。因此,一些當地居民認爲,這是法國逐步“改造”新喀裏多尼亞,阻止該地區擺脫法國殖民的手段。

面對這一困境,他們采取了最暴力、最極端的方式——發起暴亂,哪怕是親手毀滅自己的家園。

0 阅读:34

土澳的生活

簡介:講一講在海外的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