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選一,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這是我見到的最靠譜的答案

小櫻櫻 2024-05-25 22:30:08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輕輕一點“關注”按鈕,這不僅能讓您便捷地接收我們後續爲您精心准備的精彩文章,更能讓您在閱讀的海洋中暢遊時,隨時與我們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點擊、每一個評論,都是對我們創作熱情的極大鼓舞,也是我們不斷進步、持續創新的源泉

兩個同事,同年出生,同年參加工作,同年退休。其中一個家庭有一個女兒,另一個家庭有一個兒子。

在有女兒的家庭中,女兒大學畢業後結婚時,父母贈送了一輛價值20萬元的汽車。他們夫妻二人拿著退休金,四處旅遊,享受美食,偶爾還會出國旅行。

在有兒子的家庭中,兒子大學畢業後,父母爲了給他買房買車結婚,幾乎耗盡了所有積蓄。父親退休後又重新找工作賺錢,出門旅遊對他們來說成了奢望,更別說出國旅行了。

兩個家庭,父母和孩子的起點都相同,因此具有可比性。那麽,誰更羨慕誰?誰才是真正的贏家呢?

遍覽網絡,只聽到養兒子的父母在訴苦,感歎生活的艱辛與勞累。而養女兒的父母則鮮少抱怨,因爲他們無話可說。養兒子的父母講的是“甜蜜的苦經”。

到底是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筆者提出了以下三個假設,或許能讓你找到答案。

假設一:女方家庭負責買房買車並支付彩禮,男方“嫁”過去。

生兒子的父母常常抱怨,爲什麽組建家庭、共同生活,買房買車的責任卻落在了男方身上?爲什麽還要支付彩禮?

事實上,有些女方家庭在婚前也會爲女兒准備房子和車子。彩禮只是走個過場,最終還是流入了小家庭。

男方父母買房買車,可以視作婚前財産,不會流失。兒子有出息,不需要父母出錢的情況也很多。

雖然生兒子的父母壓力大,但如果倒過來,讓女方家庭買房買車,支付彩禮,而兒子“嫁”過去,孩子隨母姓,生兒子的父母會反對嗎?內心深處,他們願意嗎?

假設二:外公外婆帶外孫,爺爺奶奶遊山玩水。

生兒子的父母第二個抱怨是,養大了兒子,還要帶孫子,既要出力又要貼錢,十分辛苦。

爺爺奶奶帶孫子是本分,外公外婆帶外孫是情分。現實中,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娃已經五五開了。因爲外公外婆是情分,所以理直氣壯地吐槽的理由都沒有。

有人認爲沒帶孩子而去旅遊的人並不是真的開心,他們可能因爲沒有傳承,內心空虛寂寞,才到外面遊玩解悶。

如果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的位置調換,爺爺奶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帶孩子,想帶就帶,不想帶就自顧遊山玩水。或者親家代勞,你在旁邊休息。你會覺得痛快嗎?

假設三:不做公公婆婆,做嶽父嶽母,處媳婦換成處女婿。

生兒子的父母第三個抱怨是,與兒媳婦的關系難以處理。公公婆婆付出很多,卻得不到媳婦的好,有時還遭冷臉。

一個家庭就像一個公司,男人是董事長,女人是總經理或財務總監。在公司裏,董事長不嫌棄你,你還能待下去;董事長護著你,怕什麽?

婆婆與媳婦的矛盾,多是雞毛蒜皮的小摩擦。如果有傷害,也是皮外傷,不是內傷。嶽父嶽母與女婿的矛盾,一旦産生,就是內傷!婆婆與媳婦不合,在兒子家還可以待下去,不愉快的是雙方。嶽母與女婿處不好,女兒家是待不下去的!

女兒孝順,可以陪伴父母,也會送禮物讓父母開心。但如果你一次性向女兒要10萬、20萬,你試試。

外界多渲染婆媳矛盾,卻少有吐槽翁婿關系。不是沒有,而是隱藏在冰山底下。

與媳婦相處,不論好壞,你擡著頭。與女婿相處,你只能低頭,不能發火。

作爲父母,養兒育女都很辛苦。養兒子的苦可以說出來,養女兒的苦則只能默默承受。

有“女”,有“子”,才構成“好”。人生難得如意,如果只能單選一個,多數人會選擇兒子。

責與利是對等的。生兒子的在物質上付出更多,生女兒的在精神上失落感強。

生兒生女,越來越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變得優秀,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起責任。

對于此次事件,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9

小櫻櫻

簡介:萌新,專注情感領域,寫寫情感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