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鐵子”納米比亞,獨立第2天與中國建交,贈送鈾礦令全世界羨慕

文史達觀 2024-05-20 21:35:11

1971年,對于我國而言,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年份。

這一年,中國成功重返聯合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在這一曆史性的投票決議中,非洲國家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

他們以堅定的立場和熱情的支持,幫助中國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確保了我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唯一合法權益。

談及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系,人們常常用“深厚”來形容。

但這份深厚的友誼究竟好到什麽程度,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需要我們深入了解中非關系的曆史和現狀。

非洲,這片廣袤的大陸,位于東半球的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以西。總面積達到3020萬平方公裏,是僅次于亞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大洲。

然而,由于長期的種族沖突、熱帶疾病的肆虐以及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特別是在上世紀下半葉,許多非洲國家仍在歐洲強國的殖民陰影下掙紮。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生存環境並不樂觀。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和制裁,我國爲了謀求發展、打破困境,開始與非洲國家建立了緊密的支援與合作關系。

這種關系不僅基于共同的曆史遭遇和反對殖民主義的共同目標,更基于雙方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

在衆多非洲國家中,納米比亞與中國的關系尤爲友好。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納米比亞就一直是中國在非洲的重要夥伴之一。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納米比亞與中國建交

納米比亞,位于非洲南部沿海地區,總面積超過82萬平方公裏,截至2020年人口約爲250萬,是一個極度貧困的國家。

關于納米比亞,這個名字在世界上可能並不爲人所熟知,其實在近代史上,它與我國一樣充滿著苦難和抗爭。

納米比亞曆史上曾遭受過多個歐洲國家的殖民統治,甚至一度被其非洲鄰國吞並和奴役。

這種被不同勢力蹂躏的曆史,讓納米比亞的人民承受了難以言喻的苦難。直到1990年,納米比亞才終于擺脫了殖民統治的枷鎖,獲得了獨立地位。

19世紀末,當荷蘭的航海家們憑借高超的航海技術探索海洋時,他們偶然間發現了非洲大陸上的納米比亞。

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立刻吸引了荷蘭人的目光,他們毫不留情地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開始了對納米比亞的殖民統治。

然而,荷蘭的統治並不是納米比亞苦難的終點。隨後,海上霸主西班牙也加入了殖民納米比亞的行列。

在西班牙的統治下,納米比亞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沒過多久,納米比亞再次淪爲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人不僅將納米比亞人淪爲廉價的勞動力,更無情地剝奪和占領了納米比亞的所有資源。

然而,英國的統治並不長久,後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納米比亞再次被德國占領。

在德國占領期間,德國制造了震驚世界的“納米比亞種族滅絕”事件。據現代曆史學家估計,當時至少有70%以上的納米比亞人喪生于這場種族滅絕的浩劫之中。

尤其是赫雷羅族和納馬族,幾乎被滅族。

一戰後,德國戰敗,納米比亞的命運再次發生了轉折。德國將納米比亞交給了南非進行管理,從那時起南非成爲了納米比亞的“宗主國”。

在南非的統治下,納米比亞人民雖然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但他們從未放棄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

在南非管理期間,納米比亞爆發了多起小規模反抗運動,只奈納米比亞實在太弱,多起反抗運動均被鎮壓,1949年納米比亞正式被南非吞並。

至此,納米比亞人民才看到了南非的野心,也開始了民族覺醒,多種反抗運動不斷湧現。

在這個關鍵時期,一個名叫薩姆·努喬馬的年輕人挺身而出。他心懷複國的夢想,毅然決定爲納米比亞的獨立而奮鬥。

他先後奔赴歐洲多個國家尋求幫助,但遺憾的是,這些西方國家都未能給予他實質性的支持。

在失望和困境中,努喬馬決定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東方——中國。

他深知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和偉大傳統的國家,也是一個具有強大實力和正義感的國家。

于是,他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尋求支持。

對于努喬馬的到來,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給予了他誠摯的歡迎和堅定的支持。這種深厚的友誼讓努喬馬深受感動,他將中國視爲自己的友好夥伴和堅定支持者。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對納米比亞進行全方位的援助。

中國不僅幫助納米比亞解決民衆的基本生活問題,如打井提供飲用水、修建住房、學校等,還在農業、漁業等領域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

除此之外,中國還非常重視對納米比亞軍事人才的培養。

那時起,中國每隔一兩年就會接納一批納米比亞優秀的年輕人到中國學習各種軍事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中國不僅傳授了先進的戰術思想和技術知識,還分享了自己在抗戰時期積累的寶貴經驗,如“遊擊戰”、“地道戰”等戰術。

這些戰術在納米比亞的獨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納米比亞軍隊逐漸取得了優勢。

正是有了中國的支持和幫助,納米比亞在獨立戰爭中逐漸嶄露頭角。

尤其是“運動戰術”的應用,讓南非軍隊措手不及,屢立奇功。

1990年,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納米比亞終于獲得了獨立地位。努喬馬當選爲首任總統。

他深知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的支持。爲了表示感謝和紀念這段深厚的友誼,複國獨立後的第二天,努喬馬就簽署文件,正式宣布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納米比亞獨立之初,雖然民衆心中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但現實卻遠非如此。

獨立後的日子並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反而陷入了更加複雜的困境。

當時,納米比亞內部勢力在西方國家的暗中扶持下,引發了激烈的內亂。加之國內制造業的缺失、西方殖民者的撤資以及外來資本的搗亂,納米比亞的經濟瞬間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納米比亞援助中國鈾礦

其中,最令納米比亞人民擔憂的是糧食問題。

納米比亞地處非洲南部,氣候幹旱,土地貧瘠,糧食産量一直很低。長期以來,納米比亞都依賴進口鄰國或海外的糧食來維持生計。

然而,隨著內戰的爆發和經濟的低迷,納米比亞一度陷入了糧食短缺的困境,甚至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糧食。

面對這一困境,納米比亞政府不得不向國際社會尋求援助。無論是資金還是糧食,他們都來者不拒。

然而,此時英美等西方國家正好看准了納米比亞的軟肋,提出了一個看似誘人其實非常苛刻的條件——“以鈾礦換糧食”。

納米比亞是一個資源出口國,擁有豐富的鈾礦資源。在生死存亡之際,這樣的條件對于納米比亞來說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英美的做法卻讓人難以接受。他們竟然用市面上價值千金的鈾礦石來換取僅夠幾十人食用的糧食。這種不公平的交易讓納米比亞人民感到憤怒和無奈。

其實,在此之前,納米比亞也曾考慮過與中國合作。

一方面,基于兩國長期以來的友好合作關系,納米比亞對中國有著深厚的信任。

另一方面,在所有有核國家中,中國的鈾礦資源相對較少,他們知道中國一直在尋求鈾礦資源來支持其核能事業的發展。

然而,面對西方國家提出的禁止出口鈾礦的禁令以及可能帶來的經濟制裁的威脅,納米比亞一直不敢輕易冒險。

他們擔心一旦違反禁令,將會面臨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和打壓,這將對本已脆弱的經濟造成更大的沖擊。

況且,那時中國也沒有主動提出對“鈾礦”的需求。這讓納米比亞在面臨困境時感到更加無助和迷茫。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棘手的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找到一條既能解決糧食問題又能維護國家利益的出路。

直到2017年,納米比亞國內又爆發了糧食危機,大量災民湧現、餓殍遍野,即便在如此危急情況下,西方各國依舊選擇了冷眼旁觀。

中國得知納米比亞的困境後,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

我國迅速從國內調集了4000噸大米,通過空運的方式緊急送達納米比亞,爲當地民衆帶來了急需的糧食援助。

此外,中國還提供了各種生活物資,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雖然這些糧食和物資看似數量有限,但它們卻如同雪中送炭,瞬間緩解了納米比亞的危機。

當地民衆在收到這些援助後,紛紛表示感激之情。事後,納米比亞的代表團前往中國,向中方代表表達了深深的感謝。

其實,在會議開始之前,納方代表們還帶著些許防備之心,擔心中國會提出與鈾礦相關的交換條件。

畢竟,在過去的曆史中,西方國家這種類似的交換條件實在太多了。

然而,在接下來的數個小時的會議中,中方代表卻一個字也沒有提及糧食和交換的事情。

我國只是與納方代表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分享了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和糧食危機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並且強調,這次對納米比亞的糧食援助,純粹是無償的人道主義支援,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議結束後,納方全體代表都陷入了沉默。

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擔憂是多余的,中國並沒有利用這次危機來謀取自己的利益。相反,他們展現出了大國風範和無私援助的精神。

爲了表示歉意和感激之情,納米比亞在2018年經過內部商議後,正式決定將本國的鈾礦開采權讓給中國。

當時這一決定震驚了世界,甚至讓許多國人都感到意外。畢竟,鈾礦是一種珍貴的戰略資源,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讀者們,關于“非洲鐵子納米比亞”,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1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