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東漢皇帝喜歡器重宦官?從漢順帝身上可以看出“真香定律”

人文之光 2024-04-14 14:11:42

說起東漢曆史,很多人會想起“東漢小皇帝幼兒園”的描述,以及關于東漢外戚和宦官不斷專權的曆史。很多人對宦官沒有好印象,因此對于重用宦官的皇帝也有微詞,認爲是皇帝昏庸。

但是,套用《我不是藥神》的台詞:這宦官好不好,皇帝自己不知道麽?

對于東漢皇帝來說,宦官是自己奪權的重要幫手,所以東漢皇帝對宦官有種“真香定律”,這也是東漢皇帝喜歡重用宦官的原因之一。

漢順帝就是典型。

1、漢安帝身後事

漢順帝劉保,他的母親是一個宮女。劉保出生以後,其生母就被皇後閻氏給謀害了。當然,這倒是沒影響劉保被父親漢安帝冊封爲太子。

閻後沒有子嗣,和劉保有殺母之仇。所以劉保當了太子,閻後其實十分忐忑:因爲將來如果劉保當了皇帝,自己必然有大麻煩。因此閻後對劉保有猜忌心理。並且,劉保的身邊人和漢安帝身邊的宦官也有了沖突。于是漢安帝身邊的太監就和皇後等人串通,對漢安帝陳述利害:閻後害死了劉保生母,將來劉保當了皇帝,閻後怕是會被打擊報複,因此建議漢安帝更換太子。

漢安帝架不住閻後等人的勸說,于是只好廢掉劉保的太子身份,將其改封爲濟陰王。而第二年,漢安帝在出門遊玩的過程中去世了。

皇帝在外巡遊去世,往往容易滋生政變。漢安帝去世也不例外。

漢安帝死了,按照宗法制,繼位的該是長子劉保——畢竟漢安帝沒有長子,因此劉保是第一繼承人,即便劉保沒有太子身份。但是閻後哪裏會願意讓劉保當皇帝?于是閻後宣布擁立北鄉侯劉懿做皇帝——當然,傳統史觀並不承認劉懿的皇帝尊號,東漢皇帝世系裏面,也很少承認此人。

劉懿和漢安帝是堂兄弟關系。連親兄弟都不是,放著皇帝的親兒子不擁立,去擁立皇帝的堂弟,可見此事的荒唐。

2、劉保的翻盤

當然劉保當時還是一個十歲的孩童,即便是對這一切再不滿也是無濟于事的。本來劉保或許這輩子都不會同皇位産生交集。但是,劉懿無疑也是沒有做皇帝的福分,大概半年左右,劉懿就去世了。因此閻後的家人爲了繼續弄權,打算再擁立一個年紀小的宗室子弟做皇帝。同時對劉懿的死選擇秘不發喪。

就在閻後的娘家人打算搞事情的時候,孫程等十多個宦官秘密開會,認爲實現人生成功的機會來了。

因爲在我國古代,皇位繼承講究宗法制。就是前文說過的,皇帝有嫡子的情況下,嫡子繼承皇位,沒有嫡子,庶子也可以繼承皇位,這存在一個順序繼承的問題。閻後選擇繞開劉保找繼承人,屬于違規。因此,宦官們如果以撥亂反正的名頭擁立劉保繼位,天下人肯定支持,而且只要成功,那就是擁立之功,前途不可限量。

當然,這也是一番豪賭。因爲賭贏了肯定是榮華富貴不可限量,但一旦賭輸了,非但自己身家性命不保,還得連累親朋家屬。其實小編在一篇關于劉裕大帝的文章裏提過,我說劉裕大帝年輕時候好賭,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敢于當機立斷賭一把,這種敢賭、賭得起、不拖泥帶水的性格,成就了劉裕大帝。爲此我還在文章裏認爲:古往今來,有大成就的,往往都是在關鍵時刻賭得起的人。

而孫程這些宦官,無疑就賭對了。

孫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劉保爲皇帝。而劉保對于宦官們的擁立也沒猶豫,盡管他只有十一歲,還是盡力配合宦官的支持,宣布召集文武百官,舉行登基儀式。同時,虎贲軍、羽林軍等精銳部隊也宣布支持劉保爲皇帝,服從劉保號令。

閻後家族的人知道劉保登基的消息以後,想要阻撓也已經太晚。最終,閻後的兄弟因爲挑起暴亂失敗而被順帝朝廷的武裝殺死。閻後家族其余的黨羽也知道大勢已去,無法翻盤,于是也都各自逃生去了。

閻後本人也被劉保囚禁,之後不久去世。劉保坐穩了皇位,確立了對東漢的統治。

3、結語

當然漢順帝在位期間,對宦官的勢力也進行了一番壓制:畢竟作爲皇帝,都一定得是“力學”專家——即懂得如何平衡各方的勢力,雖然漢順帝是依靠宦官支持起家,但這不代表,漢順帝會默許宦官勢力無限做大。

對于東漢皇帝來說,外戚、宦官、群臣,其實都是平衡的工具而已。這才是東漢皇帝重用宦官的真相。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