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女孩卡西·馬丁的上海春日

華輿 2024-04-04 03:50:30

武康路的梧桐新上綠色,法國女孩卡西·馬丁背著她心愛的吉他,迫不及待地走進屬于上海的春日午後。令人有些意外,這位演出足迹已經遍布世界的一流古典吉他演奏家只有22歲。卡西的活力和上海的春意一樣,朝人撲面而來。即使肩背沉重的樂器,她的腳步仍舊輕快,嘴裏總是哼著愉悅的小調。

在第3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邂逅印象與浪漫》中法吉他音樂會結束的第二天,卡西應本報記者之邀漫步上海街頭,感受濃濃的春意。雖然古典吉他通常在室內演奏,但在人氣湧動的武康大樓地帶,卡西興之所至地拉開吉他包,彈起法國名曲《波西米亞人》。“我感受到風的流動,手撥弦時也能碰到陽光,好像我的曲子跟當下的上海一起呼吸,這樣的感覺真好!”

▲在上海熱門地標武康大樓地帶,卡西·馬丁情不自禁拿出吉他演奏。(圖片來自文彙報)

“美麗、特色鮮明的上海”

對于第一次來到上海的卡西來說,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站在乍浦路橋上,她驚歎于“三件套”共同勾勒出的宏偉天際線,“等我回到塞納河畔,可能會想起上海的東方明珠,這是一座美麗而特色鮮明的城市”。坐車路過外灘,她忍不住贊歎鱗次栉比的建築群。女孩也敏銳地捕捉到上海迷人的日常氛圍,她因爲武康庭錦簇的花朵欣喜不已,也會在看見盛滿湯汁的小籠包時,連連感歎“終于等到了”。

只要跟卡西待上一會兒,就能感受到她對音樂事業的熱愛與認真:她細致地留存著自己的中文版演出海報、節目單;街角一閃而過的音樂元素,被她視作“城市與音樂的秘密連接”;Citywalk途中,卡西走過安福路的賀綠汀故居,流連于武康大樓的元龍音樂書店,她用手機拍下地標的中文名稱,認真地聽著安福路、武康路一帶的音樂曆史。

卡西是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光是在三月,她就在阿根廷、法國、加那利群島等地演奏了12場音樂會。“我的生活就是這樣,不斷地結交新的朋友,卻又很快地與他們道別。”在蘇州河畔聊天,卡西說,常年輾轉于各個國家演出,她的吉他從不離身。由法國制琴大師丹尼爾·弗瑞德裏奇在1994年制作,這把吉他擁有豐厚的音色,是永遠陪伴她的友人。

融合中國元素,呈現自然本真

音樂會當晚,身著紅色長裙的卡西在上海音樂廳演奏了八支獨奏曲、一支二重奏、一支四重奏,希望呈現出一份法國吉他音樂的“曆史地圖”。“我想跟聽衆來一場‘時間之旅’,從亨利·普賽爾開始講述巴洛克時期,然後去到古典浪漫主義時期,接著走進對吉他來說非常重要的20世紀,最後來到當代。通過這些不同風格與時代的音樂,人們會發現古典吉他遠遠不只是一種古典的樂器。”

此外,世界首演的二重奏《荷花園》,也啓發著卡西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作品的靈感來自中國香港的七座公園,整首曲子意在表現荷花從淤泥向光明生長,卡西與合作者、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何塞由此展開了長達25分鍾的音樂對話。舞台上,何塞潇灑肆意,卡西的一颦一蹙則更具古典味道,正如她所說:“這是最純粹的二重奏,它沒有分主旋律與和聲,而是兩把吉他彼此應和,這種平衡極具韻味。其中也有中國音樂與西班牙音樂的融合,盡管技術和風格複雜,這首曲子還是呈現出了自然本真的樣子。”

除了演奏家的身份,卡西還是一名出色的吉他教師。從去年九月開始,她任教于法國勒瓦盧瓦—佩雷音樂學院。這次,她爲上海音樂學院帶去了一堂大師課,超過三個小時的課程,她從頭至尾熱情不減,“我或許只有這一次機會和這些同學們在課堂上面對面,我想把自己的所學全部與他們分享”。她坦言,自己的演奏風格尚未成型,但也不願被過早定義,只希望自己的演奏能讓人們體味到更多可能性。“年輕的中國吉他手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紮實的技巧,但也不要忘記,要自己做自己的聽衆,聽到音樂的真正聲音,逐步發展出自己的音樂風格,我會跟中國的青年吉他手共勉。”

沒有經紀人,卡西獨立打理著關于自己的一切事務,但這位勤勉的音樂家始終渴望著與音樂獨處的時間,“即便有教學和巡演,我也會盡量保證每天4—6小時的練習時間,要知道,‘演出’並不等于‘練習’”。(完)

記者/王筱麗

來源:文彙報

0 阅读:7